分光仪的调整和使用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型报告
分光仪的调整及应用Spectrometer adjustment and respond
Author作者姓名
Second author第二作者
School number作者学号
第二作者
Institute 所在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EPE Major攻读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Aircraft Engineering
2013年11月30日
November 30, 2013
目录
Contents
摘要 (3)
Abstract (3)
一、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分光仪的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分光仪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分光仪的调节原理及方法 (5)
1.2测量三棱镜顶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三棱镜的调整 (8)
1.2.2测量三棱镜顶角的测量原理 (8)
1.3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9)
二、实验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光仪的调整 (10)
3.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11)
3.3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折射率 (11)
四、实验数据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原始数据处理 (12)
4.1.2不确定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最小偏向法测量棱镜折射率 (13)
4.2.1原始数据处理 (13)
4.2.1不确定度计算 (13)
五、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误差来源分析 (15)
5.2探究平行光管的光是否垂直磨砂面BC射入对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实验结果的影响 (15)
5.3三棱镜顶角及三棱镜折射率误差定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注意事项 (16)
七、分光仪调节技巧与经验 (16)
八、实验仪器改进建议 (17)
方案一利用激光进行辅助调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二利用水准仪进行辅助调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实验感想与收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报告基于“分光仪的调整与应用”的实验,首先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而后进行了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的计算。

与此同时,对于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

最后给出了相同实验原理下的拓展应用及实验中的相关心得体会,并对现有仪器设备给出了改进意见。

Abstract
This report 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Spectrometer adjustment and respond". At firs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the experiment is introduced, then were calculated data processing and uncertainty.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rror source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expansion of applications and experiments related experience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is given with the advice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equipment improvements.
实验原理
1.1
分光仪的调整
1.1.1分光仪的结构
1一狭缝套筒;2一狭缝套简锁紧螺钉;3一平行光管;4一制动架;5一载物台;6一载物台调平螺钉;7一载物台与游标盘联结螺钉;8一望远镜;9一望远镜锁紧螺钉;10一阿贝式自准直目镜; 11一目镜视度调节手轮;12一望远镜光轴俯仰调节螺钉;13一望远镜光轴水平凋节螺钉;14一支臂; 15一望远镜微调螺钉;16一望远镜与度盘联结螺钉;17一望远镜固紧螺钉(位于图后与螺钉16对称位置);18一制动架(一);19一底座;20一转座;21一度盘;22一游标盘;23一立柱;24一游标盘微调螺钉;25一游标盘固紧螺钉;26一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调节螺钉;27一平行光管光轴俯仰调节螺钉;28一狭缝宽度调节螺钉
(1)三角底座
在一角底座中心,装有一垂直的固定轴,望远镜、主刻度圆盘、游标刻度圆盘都可绕它旋转,这一固定轴称分光仪主轴。

(2)刻度固盘
图1-1 JJY 型分光仪
圆盘上刻有角度数值的称为主刻度盘,在其内侧有一游标盘,在游标盘上相对 180°处刻有两个游标。

主刻度盘和游标刻度盘都垂直于仪器主轴,并可绕主轴转动。

读数系统由主刻度盘和游标盘组成 ,沿度盘一周刻有360个大格,每格 1°,每大格又分成两小格,所以每小格为 30′。

主刻度盘内侧有一游标盘。

主刻度盘可以和望远镜一起转动,游标盘可以和载物台一起转动,游标盘在它的对径方向有两个游标刻度,游标刻度的 30 个小格对应主刻度盘刻度的 29 个小格,所以这一读数系统的准确度为 1′。

它的读数原理与游标卡尺完全相同。

(3)载物平台
载物平台用来放置光学元件,如棱镜、光栅等,在其下方有载物台调平螺钉3 只,以调节平台倾斜度(见图 1 中的 6)。

用螺钉 7 可调节载物平台的高度,当固紧时平台与游标刻度盘固联。

固紧螺钉25可使游标盘与主轴固联;拧动螺丝24
,可使载物台与游标盘一起微动。

(4)自准直望远镜
自准直望远镜的结构如图1-2 所示。

它由目镜、全反射棱镜、叉丝分划板及物镜组成。

目镜装在6处,全反射棱镜和叉丝分划板装中间套筒内,物镜装在 2处。

叉丝分划板上刻有双十字叉丝和透光小十字刻线,并且与上叉丝与小十字刻线对称于中心叉丝,全反射棱镜紧贴其上。

开启光源4时,光线经全反射棱镜照亮小十字刻线。

当小十字刻线平面处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时,从刻线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成平行光。

如果有一平面镜将这个平行光反射回来,再经物镜,必成像于焦平面上,于是从目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叉丝和小十字刻线的反射像,并且无视差,如果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反射镜,反射像将与上叉丝重合。

这种调节望远镜使之适于观察平行光的方法称为自准直法,这种望远镜称为自准直望远镜。

(5)平行光管
平行光管与底座固联,靠近仪器主轴的一端装有平行光管的物镜,另一端装有可调狭缝套筒,前后移动套管,使狭缝处在物镜的焦平面上,于是由狭缝产生的光通过物镜后成平行光。

1.1.2分光仪的调节原理及方法
分光仪常用于测量人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角度,为了能够准确测得此角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入射光与出射光(如反射光、折射光等)均为平行光;②入射光与出射光都与刻度盘平面平行。

为此须对分光仪进行调整: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即平行于刻度盘平面);使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须调整载物平台,使
图1-2 自准直望远镜
其上旋转的分光元件的光学平面平行于仪器主轴。

下面介绍调整方法。

(1)粗调
调节水平调节螺钉(见图1-1之13),使望远镜居支架中央,并目测调节望远镜俯仰螺钉(见图1-1之12),使光轴大致与主轴垂直,调节载物平台下方3只螺钉外伸部分等长,使平台平面大致与主轴垂直。

这些粗调对于望远镜光轴的顺利调整至关重要。

(2)调整望远镜
1)望远镜调焦于无穷远
调节要求:根据自准直原理,当叉丝位于物镜焦平面时,叉丝与小十字刻线的反射像共面,即绿十字与叉丝无视差,此时望远镜只接受平行光,或称望远镜调焦于无穷远。

调节方法:在载物平台上(见图1-4)放置平面反射镜,构成如图1-2所示自准直光路。

开启内藏照明光泡,照明透光小十字形刻线。

调节目镜A(转动目镜筒手轮A,筒壁螺纹结
图1-3 叉丝分划板和十字刻线的反射像
构使A筒在B筒内前后移动),改变目镜与叉丝分划板间的距离,直至看清分划板上的双十字形叉丝。

旋转载物台,改变平面反射镜沿水平方向的方位,若平面反射镜大的镜面在俯仰方向上已大致垂直于望远镜光轴,则在选择载物台的过程中,总可以在某一位置,通过目镜看到一个绿色十字,如看不到则应视情况调节望远镜下方的俯仰螺钉或载物台下方的b(或c)螺钉,再一次粗调望远镜光轴大致与平面反射镜的镜面垂直。

前后伸缩叉丝分划板套筒B,改变叉丝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目镜中清晰无视差地看到一个明亮的绿色小十字为止(见图1-3(a))。

图1-4 平面镜的放置
2)调整望远镜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
调整原理:若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反射镜镜面,且平面镜镜面平行于仪器主轴,则望远镜光轴必垂直于仪器主轴。

此时若将载物台绕仪器主轴转180°,使平面镜的另一面对准望远镜,望远镜仍将垂直于平面镜。

若望远镜光轴开始时垂直于平面镜,但不垂直于主轴,亦即平面镜镜面不平行于主轴,则将平面镜反转180°后,望远镜光轴不再垂直于平面镜镜面。

当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镜镜面时,反射像绿十字与上叉丝重合。

若同时有平面镜镜面平行于仪器主轴,则平面镜反转180°后,仍有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垂直,绿十字仍与上叉丝重合。

此时必有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主轴。

若平面镜镜面不平行于仪器主轴,则平面镜反转180°后,仍有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垂直,绿十字仍与上叉丝重合。

此时必有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主轴。

若平面镜镜面不平行于仪器主轴,则平面镜反转180°后,绿十字与上叉丝将不再重合。

调整方法:在望远镜调焦于无穷远的基础上,观察绿色小十字,一般它会偏离上叉丝,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b或c,使绿色小十字向上叉丝移近1/2的偏离距离,再调节望远镜俯仰调节螺钉,使绿色小十字与上叉丝重合(见图1-5),这时,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镜面垂直。

将平面镜反转180°,重复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b或c,并调节望远镜俯仰调节螺钉,使绿色小十字各自消除1/2与上叉丝的偏离量,再次使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镜面垂直。

如此重复几次,直至平面镜绕主轴旋转180°,绿色小十字始终都落在上叉丝中心为止。

这种方法被称为半调法。

(3)平行光管的调整
1)使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
当被光所照明的狭缝刚好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将已调节好的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拧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打开狭缝,松开狭缝套筒锁紧螺钉,前后移动狭缝套筒,当在已调焦无穷远的望远镜目镜中无视差地看到边缘清晰的狭缝像时,平行光管即发出平行光。

2)调平行光管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
望远镜光轴已垂直主轴,若平行光管与其共轴,则平行光管光轴同样垂直主轴。

调整方法:旋转玩观景至观察到狭缝像,调整平行光管俯仰调节螺钉,使狭缝像的中点与中心叉丝重合(中心叉丝与狭缝中点都可视为望远镜与平行光管光轴所垂直通过的地方);或将狭缝横放,调平行光管俯仰调节螺钉至狭缝的固定边与中心叉丝重合。

图1-5 半调法
根据自准直原理,当叉丝位于物镜焦平面时,叉丝与“十”字反射像共面,即绿十字与叉丝无视差,这说明望远镜的分划板平面、物镜焦平面、目镜焦平面重合,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处。

若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及反射镜面,且平面镜与仪器主轴平行,则望远镜光轴以垂直
于仪器主轴,此时若将载物台绕仪器主轴转180度,使平面镜另一面对准望远镜,望远镜光轴仍将垂直于平面镜。

1.2 三棱镜顶角测量
1.2.1三棱镜的调整
1)调整要求
欲测只棱镜顶角,必须使忘远镜的光轴
旋转平面垂直于待测顶角A 的两光学平面AB
面和AC 面(见图1-6),即望远镜分别对准AB
面和AC 面时均应有绿十字与上叉丝重合。

2)三棱镜的放置
如图1-6,按逆时针方向称三棱镜的三个
顶角为A 、B 、C ,AB 、AC 构成待测顶角A 的光
学面,BC 为磨砂面。

放置时,令三棱镜的
AB(BC,AC)边平行于载物台上的经线Oa (Ob 、
Oc )。

这样一来,在调节Oa (Oc )线下的调平
螺钉a(c)时,整个棱镜将以bc (ba )为轴转
动,由于AB(AC)面与bc(ba)垂直,故不会影
响AB(AC)面与仪器主轴的相对关系。

3) 调三棱镜的AB 面和AC 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
此调整在已调好望远境的基础上进行。

先用自准直法调AB 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即A 月面与仪器主轴平行),如不垂直,可调节调平螺钉b 或c ;再转动载物平台将AC 面转向望远镜。

此时可且只可调节调平螺钉a 使AC 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因为调a 不会破坏已调好的AB 面与望远镜光轴的垂直关系。

1.2.2反射法测量三棱镜顶
角的测量原理
反射法测顶角须使入射平行光经
AB 、AC 面反射后能通过望远镜,而望远
镜是绕主轴旋转的,所以AB 和AC 面的
反射平行光必须通过主轴才能进入 望
远镜。

如果主轴中心远离顶角A ,AB 、
AC 面的反射光不能通过主轴,从而也就不能通过望远镜;只有如图1-7所
示,顶角A 处于主轴中心O 附近时,
AB 、AC 面的反射光才能进入望远镜。

所以测量顶角时,应尽量将顶角A 平移靠主轴中心处。

图1-6 三棱镜放置方法 图1-7 三棱镜顶角应靠近主轴中心
测量原理:旋转载物台至三棱镜
顶角 A 对准平行光管,使部分平行
光由 AB 面反射;另一部分平行光由
AC 面反射。

当望远镜在Ⅰ位置观察到
AB 面反射的狭缝像,在Ⅱ位置观察到
AC 面反射的狭缝像时,望远镜转过了
角度 θ,由图1-7可知:
22121θθ=⇒⎩
⎨⎧+=++=A i i A i i A
1.2.3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如图1-8所示,单色平行光束人射到三棱镜AB 面,经折射后由AC 面出射,出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沿主截面入射的光线DE 在界面AB 上发生第一次折射,由折射定律有
Sin i1=n1*sin i2
折射光线EF 入射到界面AC 上发生第二次折射,同理有
N1*sin i2'=sin i1' (1)
设三棱镜顶角为A ,由可知
A=i2+i2' (2)
§=(i1-i2)+(i1'-i2)=(i1+i1')-A (3)
可见对顶角一定的棱镜而言,偏向角随入射角而变;对某一个值,偏向角有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

由最小偏向角条件可以证得
i1=i1'或i2=i2' (4)
将(4)式代入式(2)和式(3),得
i2'=A ½
i2'=(§min+A )
图1-8 最小偏向角发测量棱镜折射率
将上式代入式(1),得2
sin
2min sin
1A
A
n +=
δ
1.3掠入射法测棱镜折射率
用单色扩展光源射到三棱镜AB 面上,使扩展光源以约90度掠射棱镜。

全反射定律告诉我们,满足n2sin i2=1 ①即光线以90度入射时,棱镜内折射角i2最大,为i2max 当扩展光源从各个方向射向AB 面时,凡入射角小于90度,折射率必小于i2max ,出射角必大于i1'max ;而大于90度的入射光不能进入棱镜,这样在AC 侧面观察时,将出现半明半暗的视场。

明暗视场的交线就是入射角i1=90度光线的出射方向 则sin i1'=n2sin i2' ② 又A=i2+i2'
所以i2'=A-i2 ③ 将式①式②和式③联立可得
1
2sin min 1sin cos 2+∧⎪⎭
⎫ ⎝⎛+=A i A n 实验仪器
分光仪、平面反射镜、三棱镜、钠灯及电源
实验主要步骤
3.1分光仪的调整
调整要求:
①入射光与出射光(如反射光、折射光等)均为平行光;入射光与出射光都与刻度盘平面
平行。

为此须对分光仪进行调整: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即平行于刻度盘平面);使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须调整载物平台,使其上旋转的分光元件的光学平面平行于仪器主轴。

平面镜反射回来的绿色十字与叉丝无视差。

②若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反射镜镜面,且平面镜镜面平行于仪器主轴,则望远镜光轴必垂直于仪器主轴。

此时若将载物台绕仪器主轴转180°,使平面镜的另一面对准望远镜,望远镜仍将垂直于平面镜。

若望远镜光轴开始时垂直于平面镜,但不垂直于主轴,亦即平面镜镜面不平行于主轴,则将平面镜反转180°后,望远镜光轴不再垂直于平面镜镜面。

当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平面镜镜面时,反射像绿十字与上叉丝重合。

平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绿色十字均与上叉丝重合,且转动平台过程中绿色十字沿上叉丝移动。

③狭缝像.与叉丝无视差,且其中点与中心叉丝等高。

将已调节好的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拧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打开狭缝,松开狭缝套筒锁紧螺钉,前后移动狭缝套筒,当在已调焦无穷远的望远镜目镜中无视差地看到边缘清晰的狭缝像时,平行光管即发出平行光。

3.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1)调整三棱镜
将三棱镜放置于载物台上,使带测顶角 A 靠近中心,并使其一个光学面与载物台上的某根径线平行,用压杆法固定好棱镜。

将望远镜对准三棱镜某光学平面,调节与另一光学平面平行的载物台径线下螺钉,使绿十字与上叉丝重合。

同理再调整另一光学平面。

(2)反射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1)偏心差的消除
在分光仪的生产过程中,分光仪的主刻度盘和游标盘不可能完全同心,读数时不可避免地将差生偏差,成为偏心差,这是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办法是采用对径读数法。

设开始时,左边游标的读数为,右边游标的读数为,当望远镜或载物台转过某一角度后,左边游标的读数为,右边游标的读数为,可以由左边的读数得其转角,由右边读数得其转角,然后取其平均这就可以消除偏心差,得到准确的结果。

2)减小主刻度盘不均匀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如果主刻度盘不均匀,测量时将产生一定的系统误差。

为了减少此系统误差,需要在刻度盘的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

在推动望远镜时,应推动望远镜支臂(见图1-1之14),切勿直接推镜筒,以免破坏望远镜与仪器主轴的垂直关系,造成角度测量的超差。

3.3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折射率
①入射角光线经过折射与最终法线光线的夹角§为偏向角
②入射角均为90度的角为掠入射角,最小偏向角仅利用折射,掠入射法利用全反射,最小偏向位置为谱线突然向反方向折回的位置,掠入射法寻找明暗视场的交线,最小偏向角法转动平台,掠入射法转动望远镜。

移开平行光管,在光源方向放置一毛玻璃。

[注意事项]
1、分光仪的调整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因而要耐心细致、掌握要领、动作稳慢,严禁随意扭动,用力操作。

2、测顶角时,三棱镜顶点应放在靠在载物台中心。

读数务必求精、求准。

实验数据处理
4.1发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4.1.1原始数据处理
4.1.3 不确定度
λ 的不确定度:它是由于测量距离∆ 而直接产生的误差 a 类不确定度 (λ),和仪器读数误差 b 类不确定度 (λ)。

a 类不确定度需要对测量中的∆ 的不确定度进行换算。

a 类不确定度
(∆ ) = 0.00526度
b 类不确定度
1(∆ ) =∆仪 60
1
度 由此得
(∆ = 0.01度
的不确定度:可知 的不确定度只是由于测量产生的,因此只有a 类不确定度
4.1.4 最终结果.
最终结果为:(60.000°±0.01)
4.2最小偏向法测量棱镜折射率
4.2.1原始数据处理
4.2.1不确定度计算
λ 的不确定度:它是由于测量距离∆ 而直接产生的误差 a 类不确定度 (λ),和仪器读数
误差 b 类不确定度 (λ)。

a 类不确定度需要对测量中的∆ 的不确定度进行换算。

a 类不确定度
(∆ ) = 0.0106度
b 类不确定度
1(∆ ) =∆仪 60
1
度 由此得
(∆ = 0.0143度
4.2.4 最终结果.
最终结果为:(1.673°±0.00313)
4.3掠入射法法测量棱镜折射率
4.3.1原始数据处理
4.2.1不确定度计算
λ 的不确定度:它是由于测量距离∆ 而直接产生的误差 a 类不确定度 (λ),和仪器读数误差 b 类不确定度 (λ)。

a 类不确定度需要对测量中的∆ 的不确定度进行换算。

a 类不确定度
(∆ ) = 0.091度
b 类不确定度
1(∆ ) =∆仪 60
1
度 由此得
(∆ = 0.00158度
4.2.4 最终结果.
最终结果为:(1.66°±0.00158)
误差来源分析
5.1误差来源分析
1、载物台主轴未与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完全垂直,会对三棱镜顶角的测量产生影响,造成系统误差;
2、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使望远镜、平行光管的调焦都有一定的系统性调焦误差,调焦系统误差将使方位角测量产生系统误差。

此外,调焦若不准确会使得观察到的叉丝像比较模糊,造成测量误差。

3、平行光管的狭缝如果过宽会影响调节时的精度,也会引起实验误差。

4、由于人视觉的灵敏度有限,对刻度线位置判断存在误差,导致读数存在一定的误差。

5、测量时分光仪的几个制动螺钉都要锁紧,如未锁紧,测量时会造成望远镜或游标盘等的移动,造成测量误差。

6、分光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磨损,使得分光仪的精度下降进而造成系统误差。

5.2探究平行光管的光是否垂直磨砂面BC 射入对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实验结果的影响
书中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的原理图中平行光垂直于三棱镜底边入射, 原理描述大致如下: 反射发测棱镜顶角的原理如图5-1所示, 将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 旋转载物台至三棱镜顶角A 对准平行光管,使部分平行光由AB 面反射;另一部分平行光由AC 面反射。

当平行光垂直于三棱镜的底边BC 入射时,望远镜在Ⅰ位置观察到AB 面反射的狭缝像,在Ⅱ位置观察到AC 面反射的狭缝像时,望远镜转过了角度θ。

此时容易证明顶角A 为:
(1)
其中、和、分别为望远镜在Ⅰ、Ⅱ处左右两游标的读数, θ为两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教材虽然未强调入射光的垂直度问题, 但仍以图8推导( 1) 式, 使得部分人仍认为入射光应垂直入射。

因此, 在利用(1)式测三棱镜顶角时,不少人有疑虑,担心因为入射光不垂直入射,会因理论的不完善而产生误差。

由于实验中不易判断入射光线是否垂直于棱镜的底边BC, 所以部分人常把精力过分集中于调整入射光与三棱镜底边是否垂直的问题上。

那么, 利用
(1) 测量三
棱镜的顶角时, 是否要求入射光一定要垂直于三棱镜的底边入射呢?
图5-1 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原理图
下面进行定量分析:
如图5-2所示, 平行光斜射BC 面, 由几何关系可得 :
A + ∠3+ ∠4= θ ∠1= ∠3= ∠2 => ∠4= ∠6= ∠5
结果顶角A 的表达式与(1)式相同, 可见(1)式的成立与平行入射光是否与BC 边垂直无关。

所以用反射法测定三棱镜的顶角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使三棱镜的顶角正对平行光管, 而只要把三棱镜放置于载物台中部, 使顶角A 对着平行光管, 适当调节顶角A 的取向, 使AB 、AC 两面均能看到狭缝的反射像即可。

注意事项
1、所有光学仪器的光学面均不能用手擦拭,应该用镜头纸轻轻揩擦。

三棱镜、平面镜应妥善放置,以免损坏。

2、分光仪是较精密的光学仪器,不允许在制动螺钉锁紧时强行转动望远镜或游标盘等,也不要随意拧动狭缝。

3、在读数前务必检查分光仪的几个制动螺钉是否锁紧,以防读数过程中,望远镜或游标盘转动,这样取得的数据不可靠。

4、测量中应正确使用望远镜转动的微调螺丝,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度。

使用微调螺钉时,应保证相应的制动螺钉在松弛状态。

5、在游标读数过程中,由于望远镜可能位于任何方位,故处理数据时,应注意望远镜转动过程中是否过了刻度零点。

6、读数时,左、右游标不要弄混。

分光仪调节技巧与经验
1.粗调工作一定要做好,因为粗调关系到后面的精调能否顺利,如果粗调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后面精调时会既费时又费力,有时候甚至根本调不好分光仪,所以粗调工作一定要做好。

2.当望远镜光轴已垂直于仪器转轴,而平面镜平面与仪器转轴成角,则平面镜两个反射平面分别反射到望远镜中的亮十字必然对称分布在重合位置的上下两边,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调节载物台倾斜度使之重合即可,而不必调望远镜倾斜度。

3.当平行平面镜两个反射面已经平行于仪器转轴,而望远镜光轴不垂直于仪器转轴,则平面镜两个反射面分别反射到望远镜中的亮十字必然位于正确重合位置的上方或者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