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生活追求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大学生生活追求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追求生活的理想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崇高的理想才能成就自我。
理想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1、理想能够引导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三观”去迎接未来的人生;2、崇高的理想能够推动大学生早日规划人生的目标;3、理想能让大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为什么而读书。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的希望,更承托着自己和家庭的梦想,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理想的,树立崇高的理想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1、理想能够引导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三观”去迎接未来的人生
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最朴素的理想。
到了大学后,我们称之为理想和信念,一个崇高的理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去指导自己面临的一切。
相反,如果大学生的理想很狭隘,注定他不会去关注社会和他人,只会完全沉浸在自己享乐主义的世界中。
有了崇高的理想,大学生才会以正确的方式去改造社会,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以科学的方式去成就自我。
崇高的理想能够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三观”去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
2、崇高的理想能够推动大学生早日规划人生的目标
人生有了理想才会有目标和行动,什么样的理想就会引导大学生去规划什么样的人生。
大学生生活很短暂,一晃就过去了,很多人碌碌无为,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崇高理想的推动。
有了崇高的理想,大学生定然会尽早规划人生,包括在专业上的目标,职业理想,求学之路等等,具体就会涉及到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是走向基层还是寻找高薪职位,选择本市没有对错,但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来加以指引,去尽早规划人生,否则一切都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3、理想能让大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为什么而读书
一个人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读书和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是紧密相连的。
大学生未来做什么,实际上就是人生的目标,而人生的目标又是由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而来的,所以要搞清楚为什么而读书,就必须要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这样才能真正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真正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激励自己去为未来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要把上大学和祖国的明天紧密联系到一起,大学生的理想之花才能结出硕果。
人生的意义是在有意义的追求中产生的。
所追求的事物越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就越大。
人生的追求大致分为两类,看怎样选择: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满足自我或身边人、利益小集团物质或低级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有时,包括被社会平庸潮流一时认可。
在这类追求中,,心中只有自己,自我满足是完全的、唯一的、至上的中心,一切所思所想所为均围绕着上述目标的实现,其他人与世界怎样相对不重要或不在考虑的重要位置。
当个人利益同他人、社会发展利益冲突时,会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出卖尊严,不惜伤害他人和破坏外部世界或彻底的逃避个人责任,远离现实。
这是相对肤浅、狭隘的、低层次的追求,是生命意志退化(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看出)、屈从的体现,是与美好相背的。
做的好,会拥有了一些财富、地位或名声,但会在其他方面失去许多,没什么人生意义和价值。
在享受和虚荣背后,自私、
灰暗、任性、虚假。
他们有时也有爱,但是小爱。
他们强调自我,但却在根本上失去自我。
人生路上常常充满猜疑、不安全、孤单,被人厌恶。
有时,有人生的深度痛苦(被背叛、抛弃、践踏,身体的损害),但在人让叹息不幸的时候又难以同情,因这路是其自以为聪明而固执的走的,是自取的。
活着,有时如同死了。
死了,也就死了,少被人怀念。
有这类追求的人要去改变。
第二类是超越了初级的、简单的、纯粹个人追求,而以世上最值得追求的最高真理为目标,通过追求真正过程中的新创造与对世界的完美改造来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里,个人把他人和世界看成是自我更大生命的组成部分,把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劳动付出当成完美自我的生命实践。
这是相对深刻、全面的追求,是生命意志充分激发、完全释放的、真实的强者的表现,是创造美好的。
他们不在意平庸的人讲些什么,对它们不屑一顾。
人生或许在开始时多受些磨难,但能将其视为生命成长中所必须经历的考验,以苦为乐,让一切付出都变成喜悦的汗水。
开放、坦荡、谦虚、诚实,大爱,似乎舍去了自我但却在舍去中真正拥有。
人生路上既平静又激情、既厚重又柔情,丰富多彩。
逝去时,如同继续活着,生命成了永恒,被发展的历史所接受。
人生就是人生,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
是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积极进取,人生的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创造和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的意识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与意义
人是社会的动物。
但是,“社会性并不是人的唯一特性,它也不是人独有的特权。
在所谓的动物世界中,在蜜蜂和蚂蚁中间,我们都可以看到明确的社会分工和极为复杂的社会组织”,那么为什么只有人才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呢?原因就在于动物的社会组织是一种本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人类的社会组织则是意识指导下的自觉创造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写道:“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这里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
"
动物的社会组织是盲目的,是建立在遗传机制上的一种动物本能。
动物的社会组织对于动物的生存虽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动物不能意识到这种组织的作用与意义,更不会自觉地去创造新的更适合自身生存的社会组织,而总是受到这种组织的盲目支配。
所以,动物的社会组织总是亘古不变的。
与此不同,人类的社会组织则具有意识的自觉性,它是人们根据自己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和现实的可能而自觉地建立起来的。
随着实战的发展和现实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两者认识的深入,人们就不断变革旧的社会组织和创建新的社会组织,从而使人类的社会组织朝着
“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方向历史地变化发展。
对于人类社会组织与动物社会组织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还有一个具体的说明。
他们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他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人类社会的“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就是指的人类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的明确目的性和自觉性;动物“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就是指的动物社会组织的本能性、盲目性和无意识性。
意识对于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的渗透与作用,在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的一切领域和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社会的思想关系是人们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直接地属于意识的范畴。
社会的政治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即使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也仍然渗透着意识的因素和作用。
列宁确曾说过,生产关系作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即不通过人们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们在交换产品时彼此发生生产关系,他们甚
至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着社会生产关系。
但这决不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创建与变革没有意识的参与与作用,而只是表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着社会生产关系”,表明社会的发展还不具备对生产关系进行自觉变革的条件。
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各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开始确实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但最终又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而自觉确立的。
各阶级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建立一定的生产关系,并用法律的形式和国家政权的力量来保护这种生产关系。
这充分表明了意识对于生产关系的作用与意义,表明了生产关系的自觉性。
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以后,生产关系的创建与变革更是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总是基于自己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的认识,来建立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的。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物质力量,人们不能任意选择和变更。
但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有赖于人们的认识,有赖于意识的参与与作用。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而对自然的改造必须以对自然的认识为前提和条件。
为什么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人则能有效地改造自然界?根本原因“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因此,意识、知识本身就是生产
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因素。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意识的力量。
“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此外,生产力的发展还有赖于人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关系的正确认识与处理,这也体现着意识对于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体现着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
总之,人的活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自觉的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
当人们还没有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的时候,社会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
一经人们认识了“自己的社会行为的规律”,这些规律“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
“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目的。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