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标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所属学科或领域:生物
适于的学段/年级: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
设计者:姓名:高
地址:海南师范大学
电话:
E-mail:
教学实施者:同上
一、简介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2月第2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主题: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与ATP形成的关系
细胞呼吸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即应用)
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二、学习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具有对生物的一定认识,所以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已经不算陌生。
高一学生也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的操作只要老师给与一定的引导就行。
这是他们接触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对知识还具有很强的好奇性,尤其对实验的操作好奇性更强。
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网络学习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课为高一第五章的第3节,学生已在前四章学习了细胞的组成、结构以及细胞的物质和运输,对细胞有了详细的了解。
在第五章的第一、二节已经讲了有关细胞能量的重要物质酶和ATP。
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之前要求学生重点再复习一下细胞的结构和物质在细胞中的运输以及酶和A TP的组成、作用。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操作、分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感受。
通过分析细胞结构和对酶、ATP的掌握深入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
教学结果:掌握什么是细胞呼吸,它与ATP的形成的关系。
总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特点,并进行比较。
认识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在实验课上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完成实验,并总结自己
在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在实验中有什么疑问?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复习前两节可得内容和本次的实验的问题解答引出本节课,
以老师讲解为主。
3、在讲新课的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老师通过各种问题作为引导,由浅至
深、有实际到总结的提问体系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问题。
4、最后以知识检测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保证达到仪器的教学效果。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师自行设计的课件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提前根据教案设计做好本节课的课件。
2.安排好实验课的必备物品。
3.希望学生早晨参加一次长跑会短跑,体会一下感受。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可以结合流程图)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思考回答,互相评价补充
思考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并尝试建立模型,各组发表意见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
1. 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
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
5.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
展示大力水手的图片,提问:怎样让大力水手充
满能量的时间更短呢?
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给出关于葡萄糖、ATP、生命
活动之间的能量关系的模型(假设)。
如:
葡萄糖 ATP 生命活动
不同组给出不同模型假设,本课围绕这些假设进
行探究学习。
对各组建立的模型不做评价
简要梳理背景
知识。
提出问题,引
起思考。
激发
探究的欲望。
培养用模型建
构来诠释原理
的能力以及合能量能量
作探究能力。
说出细胞呼吸概念
思考回答首先请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
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
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
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
理解生物学专
有名词的由来
概括性把握细
胞呼吸。
小组讨论并解释
学生板书
简述
说明
简述
小组讨论
建立表格简述酵母菌酒精发酵过程:酵母菌与粮食在适宜
条件下混合后,先通气,后密封,结果是先来水,
后来酒。
提问:谁能解释上述现象?
围绕导学案内容带领学生通过板书、表述、
思考回答、习题训练等方式,巩固关于有氧
呼吸反应式、过程与场所、物质与能量变化、
概念以及与体外燃烧的区别等知识。
有氧呼吸:
1、反应式:酶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2、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
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3、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等
4、概念
5、特点(与体外燃烧的区别)
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
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无氧呼吸:
过程
场
所
条件反应物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引导学生主动
展示自学所
得,学会表达
与交流。
使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得到
进一步的提
高。
巩固学生
自学掌握的基
础知识。
培养学生用表
格归纳总结知
识的能力。
学生板书
简述
说明
简述
讨论、展示表格
回答、认同正确的模型,发表观点
小组代表发表观点1、反应式:
2、
4、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
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5、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
4、概念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反应物有机物有机物
反应条件需酶、氧气需酶、缺氧
反应程度
彻底氧化分
解
不彻底氧化分解
产物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产能多少大量少量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
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回答如何让大力
水手更快获得能量,构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
能模型
提问:让大力水手获得能量的最快途径是?
动画片中除了夸大大力水手的力量外,还有
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地方吗?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
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
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
加以说明。
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
同上一环节
让学生充满自
信。
让学生体验用
习得的知识科
学合理地解释
生活中常见的
现象,加深对
科学、技术、
社会三者关系
的理解。
思考解答矫正反馈展示课堂检测题,其中包括学生导学案上的易错
题,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同时说明理由,得到错误
答案的学生分析自己的错因。
出示各小组课前整
理出的疑问,先由学生解答(举手抢答),再由教
师补充。
教师精讲点
拨,引导学生
学会反思。
展望新知小结本课内容,简介下节课学习内容,根据导学
案布置自学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
新知识的热
情,简要说明
下节内容的重
点。
七、相关资源
1.主要教学地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指导实验的操作过程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预习好所要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实验的仪器
4.教学资源:多媒体一台,相关实验仪器若干,教室自制课件,实验须知若干
5.人力资源:做实验时需要两到三个老师进行指导和安全措施的实施
八、评价策略
本节课通过知识测验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
九、结论
本课及学习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又帮助学生解释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呼吸有关的现象,比如跑步等,通过实验和实际现象让学生有趣的,深刻的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十、致谢和参考资料
本课应用了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细胞的结构图,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等教学图片。
在实验时感谢其他两位老师帮助进行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自我反思、总结要点
1.备课阶段利用了信息技术,通过自制课件和编写教案使我的备课更有逻辑性,熟练掌握上课流程,和方法。
2.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演示方面利用了信息技术,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本章的内容体现更形象,使学生更直接的观看本章学习的重点知识,尤其是图像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细胞呼吸的流程,方便学生记忆。
3.我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纵,掌握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和方法,亲身的体验对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4.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只能给予引导,不能进行技术上的帮助,帮助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要更注重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5.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认识实际哪些生产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搜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能增进学生多本课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
6.对学生的测验结果方面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方法上、内容上的改进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