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件再审程序(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法律案件再审程序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原审程序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再审程序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再审程序的概述、再审程序的提起、再审程序的审查和再审程序的判决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再审程序的概述
1. 再审程序的定义
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因发现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2. 再审程序的目的
(1)纠正原审程序中的错误;
(2)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维护司法公正;
(4)提高司法效率。
三、再审程序的提起
1. 再审程序的提起主体
再审程序的提起主体包括当事人、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
(1)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等。
(2)检察院:指对原审案件提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3)上级人民法院:指对原审案件进行再审的人民法院。
2. 再审程序的提起条件
(1)当事人、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均有权提起再审程序。
(2)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
(3)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四、再审程序的审查
1. 再审程序的审查范围
(1)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2)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3)程序是否合法。
2. 再审程序的审查程序
(1)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进行立案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审理: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可以采取开庭审理或者书面审理的方式。
(3)判决: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作出判决,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理由。
五、再审程序的判决
1. 再审程序的判决结果
(1)维持原判决、裁定、调解书;
(2)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3)改判;
(4)发回重审。
2. 再审程序的判决生效
(1)维持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生效;
(2)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生效;
(3)改判的,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生效。
六、结语
法律案件再审程序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纠正原审程序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再审程序的提起、审查和判决等环
节均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确保司法公正、高效。
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再审程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2篇
一、引言
法律案件再审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机制。
再审程序是针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因原审存在错误,依法重新审理的程序。
本文将详细阐述法律案件再审程序的相关内容,包括再审的启动条件、再审审理程序、再审的法律效力等。
二、再审的启动条件
1. 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存在错误。
这是再审启动的最基本条件。
错误包括事实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程序错误等。
2. 当事人申请。
当事人认为原审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3. 人民检察院抗诉。
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审存在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4. 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存在错误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三、再审审理程序
1. 再审立案。
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或者抗诉书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 指定审判人员。
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
3. 审理范围。
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包括原审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
4. 证据规则。
再审案件中的证据规则与原审案件相同。
5. 诉讼权利保障。
再审程序中,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提供证据、辩论等诉讼活动。
6. 裁判文书。
再审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依法作出,并载明原审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
四、再审的法律效力
1. 再审裁判的效力。
再审裁判是终审裁判,具有法律效力。
2. 再审裁判的溯及力。
再审裁判对原审裁判的效力具有溯及力,原审裁判自再审
裁判生效之日起失效。
3. 再审裁判的执行。
再审裁判生效后,应当依法执行。
五、案例分析
某甲因合同纠纷将某乙诉至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某乙败诉。
某甲不服一审判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遂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再审中,某甲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某乙存在违约行为。
原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甲的主张成立,依法改判某乙败诉。
某乙不服再审裁判,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抗诉。
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程序合法,再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裁定驳回某乙的抗诉。
六、结语
法律案件再审程序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
在再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裁判的公正、合法。
同时,当事人也应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3篇
一、引言
再审程序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再审程序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
本文将从再审程序的概念、适用条件、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再审程序的概念
再审程序,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诉讼程序。
再审程序分为民事再审程序和刑事再审程序。
三、再审程序的适用条件
1. 民事再审程序
(1)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包括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
违法等。
(2)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申请再审。
(3)符合法定期限,即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为判决、裁定、调解书生效之日起
六个月内。
2. 刑事再审程序
(1)原判决、裁定、决定确有错误,包括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
法等。
(2)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
(3)符合法定期限,即当事人提出申诉的期限为判决、裁定、决定生效之日起六
个月内。
四、再审程序的审理程序
1. 提起再审
(1)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
申请再审。
(2)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院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
2. 审查与受理
(1)审查: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进行审查,认
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受理。
(2)受理: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再审案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3. 审理与判决
(1)审理:合议庭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依法调查、收集证据,听取当事人意见。
(2)判决:合议庭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裁定。
4. 执行
(1)生效判决、裁定: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
(2)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确定后,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申请执行。
五、再审程序的意义
1.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再审程序有利于纠正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 维护司法公正:再审程序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司法错误,维护司法公正。
3. 保障法律权威:再审程序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促进法律实施。
六、结语
再审程序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执行再审程序,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