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与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节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性原则,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的专业结构布。

(二)坚持前瞻性原则,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本科专业,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力。

(三)坚持性原则,凸显学科专业建设的行业,提升生源市场的吸引力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注重专业对接行业,突出从观念、目标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专业综合改,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二、总体目标
(一)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适度增加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关停与社会需求、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本科专业。

(二)注重适应多科性大学发展需要,合理调控本科专业总规模,做好加减法,重点调整专业布结构,加强体现学校和优势的本科专业建设。

(三)注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根据专业建设水平与社会影响力、社会需求、招生与就业等关键因素,实行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形成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新常态。

(四)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形成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多学科协调发展、鲜明的本科专业体系。

三、主要依据
(一)必修课(不含集中性实践环节)的重复度在80%以上的相近专业应该调整合并(以当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二)当年本学院各本科专业(含招生时设置的交通土建、包装机械、油脂工程、粮油储检4个专业方向,不包含中外合作项目专业、ACCA班、试点学院试点班、教学改试验班)平均招生人数在60人以下的,该学院在下一年度应该调减1个本科专业。

(三)当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包含协议就业、自主创业和升学出国深造等,不包括灵活就业数据)排名在后10位的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应列入本科专业调减预警名单。

(四)当年招生时第一志愿报考率或新生报到率排名在后10位的本科专业(类),应列入本科专业(类)调减预警名单。

(五)当年申请专业转出的学生占比排名在前10位的本科专业(类),应列入本科专业(类)调减预警名单。

(六)根据学校公布的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评估结果,综合得分低于70分的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应列入本科专业调减预警名单。

四、组织实施
(一)教务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等职能部门公布当年招生、培养、转专业、就业等有关统计数据,并通报到各学院和相关单位。

(二)各学院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填写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调查表,提出本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和调整意见,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和调整意见及列入调减预警名单的专业(类)进行汇总,交学校学术委员会。

(四)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教务处提供的汇总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和判断,提出本科专业调整意见和建议,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五)校长办公会对本科专业调整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分析、决策,形成关于本科专业调整的决定。

(六)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的专业调整决定意见,作为下一年学校本科专业建设与招生计划分配的依据。

五、其它事项
(一)专业调整的组织实施时期为每年10月至12月。

(二)首次使用该办法时,当年的数据若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可上溯两年的数据,取年平均值。

(三)每个学院每次调减专业数量至多1个,每个学院至少应拥有2个本科专业。

(四)调减专业的原招生分配名额,原则上安排在原学院的下一年招生计划中。

(五)调减专业稳定后,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有计划有条件有针对性地增设本科专业。

(六)教务处、人事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等职能部门应做好本科专业调整后的相关工作。

(七)各学院应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管理,相关学院应积极做好调减专业的善后工作,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八)增设专业程序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