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版步步高大一轮总复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2021・安徽文综,32~33)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
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析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
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
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

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
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

第2题,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图中风
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
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
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

答案
1.B
2.C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

读图回答3~4题。

3.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4.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 D.河流含沙量增大,
水质下降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
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

第4题,水土流失会造
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 3.D 4.A
(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6.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7.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解析第5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
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
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

第6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
(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
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


7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
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

答案 5.A 6.D 7.B
(2021・江淮十校联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区域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城市间距离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间将缩小②a、b间将增大③c、d间将缩小④b、d间将增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某些年份,e沿海地区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关于这一现象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增多 B.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洪涝
C.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干旱 D.我国北方易出现暖冬
解析第8题,a、b间有东非大裂谷,受张裂作用影响,间距将增大。

b、d间
既有东非大裂谷,还有大西洋中脊张裂边界,所以距离将增大。

第9题,e沿海地区
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即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我国北方出现暖冬。

西北太
平洋台风增多和我国北方夏季洪涝、南方夏季干旱都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即拉尼娜现象。

答案 8.B 9.D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21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
曲线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
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森林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1.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加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0题,2021年与1990年相比,河流径流量趋于平稳,含沙量减小,说明该
流域森林覆盖率上升。

第11题,修建水库与种植树木都会起到调蓄作用,使河流径流量
稳定,含沙量减少。

答案 10.C 11.B 二、综合题
12.(2021・河南十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境内多高原,
受地势较高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

下图为非洲的自然带分布图和非洲东部区域图。

材料二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往往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多分布于南北纬10°~20°。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差异也较大。

下图为内罗毕、约翰内斯堡和图利亚拉三地的气候资料图。

(1)简述材料一右图中甲地多湖泊、沼泽和乙地悬崖林立的原因。

(2)分析内罗毕、约翰内斯堡两地降水特点的成因,并解释图利亚拉降水较少的原因。

(3)归纳非洲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并简述其成因。

(4)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的相互联系角度,说明内罗毕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特征。

解析第(1)题,甲地多湖泊、沼泽与其海拔高、蒸发弱、降水多、相对周围地势低等
特征有关。

乙地悬崖林立主要与受内力作用,岩层断裂陷落有关。

第(2)题,根据内罗毕、约翰内斯堡、图利亚拉三地气温、降水资料可以判断三地的降水特点,原因可以从影响降
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等)角度分析。

第(3)题,根据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可以判断,其
自然带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原因:赤道横贯中部,纬度上南北大致对称;气压带和风带
在非洲大陆对称分布;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单一。

第(4)题,内罗毕地区位于赤道附近
的东非草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发育的植被为热带草原,河流径流量有明
显的季节变化。

答案 (1)甲地:地处高原,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受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降水较丰富;地势较低,河流的补给量大。

乙地:受内力作用,岩层断裂陷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