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林下土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林下土鸡绦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黄荣敬
(福建省浦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福建南平35340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味美质优的土鸡需求日益增加,导致林下饲养土鸡成为新趋势;随着饲养规模和数量递增,未能及时更新的饲养技术、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及不重视预防理念等因素引起土鸡绦虫病发病率大幅升高,并且在临床诊断中易发生误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具体阐述一例鸡绦虫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通过采取快速有效的诊治,取得良好效果。

在此,将综合防治土鸡绦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给养殖户和同行参考。

下土鸡;绦虫病;诊断;治疗;防治措施
鸡绦虫病是一种或多种绦虫寄生在鸡小肠和十二指肠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蠕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

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1~6日龄的鸡易感染且发病率高,25~40日龄的雏鸡更易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10%。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寄生的绦虫夺取营养,损伤肠壁,其代谢产物可使鸡体中毒,大量寄生时能堵塞肠道,造成鸡体消瘦、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该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常表现为突然发病;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等是鸡发病的主要诱因。

本病主要因鸡啄食了含绦虫的中间宿主(蚂蚁、甲虫、苍蝇、蚯蚓、陆地螺蛳等)而感染。

笔者现将一例土鸡绦虫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21年8月10日,笔者在对乡镇兽药经营部开展兽药执法检查中,接到养殖户李某投诉兽药质量问题。

经询问得知:李某在自家桂花树林下饲养800羽本地土鸡,已按程序免疫过鸡痘、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苗。

该批雏鸡在78日龄时陆续发生雏鸡精神差,吃料量下降,饮水量大增,并伴有拉稀,粪中带有血液,而后出现鸡只死亡。

店主经观察和剖解,初步诊断为雏鸡球虫病,使用美驱(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兑水,加莲矾散拌料,用药3d 后未见明显治疗效果,且患病雏鸡数量增多,死亡数也增加。

笔者随李某到养鸡场,通过仔细观察鸡群整体情况和现场解剖患病雏鸡,在肠管内有大量绦虫寄生,粪中发现白色米粒样的孕卵结片。

初步诊断为雏鸡绦虫病,采取快速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经用药一周后,再无病鸡出现,鸡群得以完全康复。

2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精神不佳,呆立,不愿活动,食欲下降,饮欲增加,羽毛杂乱,无光泽,双翅下垂,鸡冠和肉髯苍白色呈现贫血状态,可视黏膜黄染;消化系统紊乱,排出白色或淡黄色稀粪,常带有泡沫和血样黏液,偶有白色绦虫片排出,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

部分患病雏鸡因寄生的绦虫产生代谢产物致使鸡体中毒,而引发双腿发生进行性麻痹,其后波及全身,导致瘫痪。

部分雏鸡发生生长发育缓慢,呈现渐进性消瘦,而后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出现鸡只死亡。

3病理剖检
现场剖解3羽刚死患病雏鸡和3羽濒死患病雏鸡,可观察到:尸体苍白,极度消瘦,肝脏呈淡褐色,脾脏苍白,十二指肠发炎,黏膜
肥厚,黏膜贫血、黄染,肠腔内有多量恶臭的黏液。

肠壁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灰黄色结节,结节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凹陷,可找到虫体或填满黄褐色干酪样物质或形成疣状溃疡,肠腔中可发现乳白色的虫体,虫体前部节片细小,后部节片较宽。

其它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

4实验室检查
按采样要求,将解剖后的病死鸡小肠和患病雏鸡的新鲜粪便用保鲜采样箱带回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做检查。

4.1涂片镜检
按无菌操作将小肠黏膜充血肥厚处刮取黏液制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绦虫头结。

4.2粪检—沉淀法
采集患病雏鸡的新鲜粪便5~10g ,加100mL 蒸馏水,用玻棒搅拌均匀,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静置于烧杯中,经30min 沉淀后,弃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蒸馏水混匀,再沉淀,直到上层液透明。

用玻棒挑取少许沉渣在载玻片上,加适量蒸馏水和甘油(甘油:水=1:1),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内具有球形胚胎,大多呈无色或淡灰色的虫卵[1]。

4.3类症鉴别
鸡球虫病:患病雏鸡小肠肠壁肿胀,内容物呈粉红色糊状,肛门处可挤出血凝块糊状血水。

鸡蛔虫病:剖解可见盲肠肿大,在盲肠内可找到蛔虫体。

鸡绦虫病:病鸡拉白色黏液性稀粪,在其粪便中可见乳白色米粒大小的绦虫小结片,剖解可见小肠内有出血点或有虫体堵塞[2]。

5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解,在小肠内发现白色、扁平、带状、分节的虫体和实验室检查出绦虫虫卵,即可确诊为雏鸡绦虫病。

6防治措施
6.1治疗
将患病雏鸡隔离饲养,先小群试药后,用2.5%阿苯达唑粉0.8g/kg ·bw 拌料,全群饲喂,在早上空腹一次性投喂,限定在1h 内吃完,连用3~5d ,间隔7d 后,用同样的药量再喂服1次。

用药后要求停水1~2h 。

用四黄止痢颗粒(黄连、黄柏、大黄、黄芩、板蓝根等)0.5~1g/L 兑水,可防止其它细菌混合感染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2.03.073
与此同时,在饲料中添加VA、VK。

增强雏鸡体质,从而有利于雏鸡快速康复。

6.2综合防控措施
在治疗期间,将鸡群隔离在网上圈养,每天及时清除网上和地面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以生物热杀灭虫卵;将病死雏鸡和淘汰的病弱及无治疗价值的鸡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而传播疾病。

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干燥通风,清洁卫生。

用消特灵(45%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按1:600兑水配成水溶液,对鸡舍内的平养网、地面、墙壁、料槽、饮水器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彻底喷洒消毒。

给鸡群提供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适口性好的饲料,供给清洁的饮水。

7体会
鸡群发生绦虫病时,应及时正确诊断,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本病例中,由于在临床诊断上出现误诊,继而误导用药,造成治疗无效。

在治疗中,应选用阿苯达唑,通过小群试药后,可按药物使用说明或兽医处方开出的用药量,一次性均匀拌入饲料中饲喂给全群鸡只。

由于患病雏鸡食欲不佳,应在鸡群清晨空腹时投喂,饲喂时间限于1h内;这样才能确保鸡只摄入足量的驱虫药,以利于驱虫。

消灭中间宿主,定期预防驱虫。

消灭中间宿主(蚂蚁、甲虫、苍蝇、蚯蚓、陆地螺蛳等)是预防和控制鸡绦虫病的关键,从而中断绦虫的生活史,切断绦虫的传播途径。

绦虫流行季节饲料中可添加环丙氨嗪防止和控制中间宿主的孳生。

在鸡60日龄和120日龄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可交叉使用两种或以上的驱虫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搞好卫生,及时清扫鸡舍和环境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

按不同饲养阶段,采取适宜饲养密度;每天必须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充足的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使雏鸡维持较高稳定的免疫力,以达到抵御绦虫的侵入或阻止绦虫的生长发育。

定期对鸡舍、料槽、饮水器及环境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降低外界干扰和应激因素。

不同批次的土鸡,应实行围栏分区饲养,雏鸡应与成年鸡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不重复使用同一片林地,若条件受限时,必须严格消毒场地,用机械将土层深翻掩埋,清除环境中的绦虫中间宿主。


参考文献:
[1]焦爱军,蒋正发.鸡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7(8):1.
[2]武国东,刘树军.绦虫及鸡绦虫病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0(3):69.
须戴手套。

使用过的手套要进行消毒处理,切记不要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

4)正确选择实验室用鞋:一般进实验室应选择舒适一些的平底鞋,最好外面穿长筒鞋套,严禁穿拖鞋进入兽医实验室。

5)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时,应在安全柜中进行。

如处理送检样品或其它感染性材料;操作存在空气传播的风险;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离心,研磨,匀浆,超声破碎)等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才能避免生物安全隐患的发生。

3“三废”处理规范
生物危险废弃物应存放在带盖的防漏容器内。

在试验结束后清洗或处理容器时,应先利用有效消毒剂去除污染;试验用所有废弃物需经过高压灭菌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处理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4应急处置规范
一般基层兽医实验室常见的应急情况包括骨刺、针刺、尖锐物品刺伤;离心中的管件破碎或溢撒;安全柜突然不工作等。

如在离心过程中有异常声音,一般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离心管破裂,应立即关闭电源,等离心机慢慢停下,但是不要马上打开离心机,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吸入气溶胶,立即离开离心机所在的房间并且在该房间门上张贴“禁止入内”标识;迅速联系生物安全或项目负责人安排检查或清理溢洒物,并对离心机进行消毒。

如果打开离心机以后,发现离心机内有溢撒,避免吸入气溶胶,立即轻轻地(避免气溶胶产生)关上离心机盖迅速撤离,张贴“禁止入内”标识,并告知生物安全或项目负责人讨论发生原因,涉及的病原,根据体积和病原浓度或滴度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个人整洁规范
养成良好的内务行为和个人习惯,离开实验间前,除去手套并洗手。

总之基层兽医实验室有效运行的两个核心问题:①检测全程的生物安全:包括实验室设施与定期维护;安全设备配置且定期监测工况良好;防护装备配备满足实验室面临风险要求;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到位;工作过程受控(得到监督);②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包括人员能力胜任;有设备可用,且设备状态符合要求;取样规范方法经确认有效;试剂(盒)性能满足检测要求;结果报告规范、可追溯等。

综上所述基层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关系到实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与实验室周围社区的人或动物受生物因子意外扩散带来危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操作,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力争把危害降至最低,为大家能够在一个安全舒心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努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