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提高语法-时量补语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时量补语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时量补语

时量补语
The time-measure complement
1.延续性动词的时量补语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

1)一般形式
你等一会儿。

丁力波学习了半年。

我们(办)借书证办了多长时间?(疑问形式)
我(考)外语考了两个小时。

我外语没有考两个小时。

(否定形式)
✓疑问形式常用“多长时间”提问
✓否定形式用“没有”,放在谓语动词前;
✓只有时间段,例如“一分钟、两小时、三天、四个月、五年、一会儿”等,才能做时量补语。

时间点,如“三点钟、一月一号、2002年”等,不能
做时量补语。

2)宾语是非人称代词
你要听多长时间(的)音乐。

我要听半小时(的)音乐。

你学了多长时间(的)汉语。

我学了两年(的)汉语。

你看了多长时间(的)画儿了?
我看了一个半小时(的)画儿了。

✓虽然用了作为定语标志的结构助词“的”,但“半小时”、“两年”、“一个半小时”仍是补语,不是定语。

3)两个“了”的情况。

如果动词后带动态助词“了”,句尾带语气助词“了”,表示这个动作仍在继续
进行。

(我)已经画了11年了。

(现在还在画)
(我)已经画了11年。

(未说明现在是否还在画)
2.瞬时性动词的时量补语
表示动作从发生或完成到说话这段时间,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

P55我来北京半年了。

下课半个小时了。

汉语之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大盘点之补语知识

汉语之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大盘点之补语知识

汉语之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大盘点之补语知识对外汉语教学之补语知识大盘点: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结果,程度,状态等成分的常见语法,是老外学中文必学知识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

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篇文章将补语知识点归结了以下四大类别,供各位老师们参考。

第一: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第二: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你快倒茶来!第三: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他走进教室来。

|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他拿出来一本书。

|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去”前:你拿出书来!第四:程度补语形式:形容词+ 极了/ 得+不得了/ 死了/ 坏了/ 得很/ 多了他高兴极了。

| 我累得不得了。

| 我饿死了。

第五: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形式:动词+ 得/ 不+ 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第五:情态补语形式:动词+ 得+ 非常/ 很/ 比较+ 形容词(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他跑得很快。

对外汉语时量补语

对外汉语时量补语

现在还在 吃第四碗
10
练一练
n A“小丽,你学了几年汉语了?〞
n B“我学了两年汉语了。〞〔现在还在学汉语。〕
n A“小丽,你学了几年汉语?〞
n B“我学了两年汉语。〞〔现在可能不学汉语了。〕
n 小王打球打了两个钟头
n 小王打球打了两个钟头了
注意对比 n 他在北京住了两年。 〔现在不在北京住。〕
n 他在北京住了两年了。 〔现在还在北京住。〕
“你们刚刚等了老师五分钟,是吗?〞
〔1〕 动词〔不带宾语O〕时,时量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
句型是: 主语〔S.〕+动词〔V〕+〔了〕+时量补语
某学生答复:“我等了〔老师〕五分钟〞
一刻钟 半个小时 一个小时〔钟头〕 一个半小时
麦克休息了一会儿
“我们几点上的课?〞
“我们八点上的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现在几点了?〞
“现在八点十五分。〞
3
1.时段表示法: How to indicate periods of time
五分钟 十分钟 十五分分钟〔一刻钟〕 半个钟头
半个小时〔半小时〕 四十五分钟〔三刻钟〕 一个钟头 一个小时〔一小时〕 一会儿 一天 一个星期 一个月 两年
4
2.动作持续时间的表达法: How to express how long an action lasts
n 选择:“同学们,我们上课上了多久了?〞〔 〕
n
A“我们上课上了两个小时。〞
n
B “我们上课上了两个小时了。〞
11
谢谢大家!
12
时量补语在 宾语前要加
“的〞
区别?
n 句型总结: n 主语+动词 +了+时量补语+的+宾语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补语讲解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补语讲解

Demo time
• 1.情态补语补充: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以下两种: ⑴是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 ⑵是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 2.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 作的某种状态。补语前有时用“个,得个”,例 如: ①“雨下个不停”。 ②“他说个没完”。 ③“闹得个鸡犬不宁”。 3.用“个”字,中心语后面有可能加上“了”。 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例 如: ①“把你美得!②“看你那头发乱得!” ③“看把你急的呀!” 以上这种句子表示的是:或者有无需或无法形容
补语延伸:多层补语
• 1.定义:中补短语整体带上补语就形成多层补语。 例如: ⑴ “青年们‖走散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去。” 2.多层补语大多为两层,只有少数是三层。能做 多层补语的只有四种,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最外 (远)一层是趋向补语,其次是处所补语或数量 补语,紧靠动词中心语的是结果补语。例如: ⑵“打翻在地”,“翻”是结果补语,“在地” 是处所补语。 ⑶“叫醒两次”,“醒”是结果补语,“两次” 是数量短语。 ⑷“走向溪边去”,“向溪边”是处所补语, “去”是趋向补语。
㈤数量补语
• 1.定义:一种是动量补语,另一种是时量补语,两者 合称数量补语。 2.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 作发生的次数。 例如:⑴“看了几遍。”⑵“走了一趟”。 ⑶“看上几眼”。⑷“打了我一下” ⑸“跟他们见一见。”⑹“好好聊一聊”。 3.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 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 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 ⑴“这个集团成立五年了”。⑵“流动红旗挂了一 周。”⑶”来了三个星期(月)”中的“星期,月” 也可表时段,但它们不是量词,而是时间名词,这 是特例。 注意:只能说补语一般不用名词性成分充当,或名词 性成分一般不能做补语。时量补语可以自成一类。

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

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

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学习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中文作为一门复杂的语言,其语法规则和结构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语法知识首先,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语法教学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

这包括词汇的构成和基本的词序规则。

例如,外国学生应该学习中文的基本词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

同时,还应该教授中文的基本时态和语气的使用方法,如过去时、将来时、虚拟语气等。

二、语法结构和句型接下来,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语法教学应该涵盖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型。

这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和复杂句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句型的用法。

此外,还应该注重教授中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三、语法练习和应用为了巩固学生对中文语法的掌握,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丰富的语法练习和应用。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填空、改错、造句等形式,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对话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中文语法。

四、常见错误和难点在制定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时,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常见的错误和难点。

例如,外国学生常常会在中文句子中误用冠词、代词和介词等。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强调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练习。

五、语法知识的扩展和深化除了基础的语法知识外,外国人学习中文的语法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一些扩展和深化的内容。

这包括中文的语气词、语法修辞、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的使用等。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中文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外国人中文语法教学大纲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扩展和深化,注重练习和应用。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练习,外国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法规则和结构,提高中文的交流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对外汉语时量补语课件

对外汉语时量补语课件
使用时量补语可以更准确 地描述动作行为持续的时 间,避免歧义。
丰富语言表达
时量补语的使用可以使语 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增 强语言的表达力。
增强语境效果
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时 量补语可以更好地传达说 话人的意图和情感,增强 语境效果。
02
时量补语的分类
短时量补语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较短
详细描述
表示动作的重复次数
总结词
描述动作重复的次数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表示动作重复的次数,如“ 他每天跑步五公里”。
总结词
强调动作的规律性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强调动作的规律性,如“他每周 去健身房三次”。
表示动作的周期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周期性,如“他每个月底 都会去旅行一次”。
冗余
过度使用短时量补语,如“一刹那”、“一瞬”等,使得句 子显得啰嗦。
长时量补语的常见错误
不匹配
长时量补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如“等 了三天”实际上只等待了很短时间。
混淆使用
“一下”与“一会儿”等短时量补语 与“几天”、“几月”等长时量补语 混淆使用。
持续量补语的常见错误
不完整
在表示持续动作或状态时,缺少持续量补语,如“他唱了歌”。
总结词
描述动作发生所需的时间长度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表示动作发生所 需的时间长度,如“他花了三天时 间完成这个项目”。
总结词
提供动作发生时间的精确度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提供动作发生时间 的精确度,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 ”。
总结词
强调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
详细描述
时量补语可以用来强调动作发生时 间的先后顺序,如“他先看了十分 钟电视,然后开始做作业”。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补语讲解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的补语讲解

补语和宾语的辨认
• 3.看词性。①宾语可有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 当,以名词性为主。 • ②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例外就是表时间 (时段)的名词性成分,如: “我等了你三个小时了,可拿它和我浪费了三个 小时了毕竟,用把字提宾法来鉴别,能用把字提 到动词前的是宾语,否则是补语。 ③动词后面是量词短语的话,如“看了三次”和 “看了三本”,有动量词的就是补语,有名量词 的是宾语。
Demo time
• 1.结果补语的注意点:结果补语语意指向并不都
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例如:⑴“我打赢了球。” (赢了的是我, 指向主语。) ⑵“我打破了球。” (破了的是球, 指向宾语。) ⑶“我们打完了球。” (完了的是打 这个动作,指向谓语中心。) 2.有的补语可同时指向两个成分,又如: “搞运动搞得太多了。”(指向宾语又指向动词)
关于“补语”的讲解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7班第六小组
补语的定义
• 1.课前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补语吗?
• 2.补语的定义:①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 带成分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 态、数量等的成分。 ②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 明的关系 。
补语的构成
• 1.补语的构成: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 短语充当 。
• • • • • • • •
2.以语义类别为纲的补语构成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结果补语 程度补语 情态补语 趋向补语 数量补语 时地补语(介词补语) 可能补语
㈠结果补语
• 1.定义:
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例如:“他放跑了罪犯”。其中,是因“放”而 “跑”了。 2.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 ,少数用动词和动词 短语。结果补语不用助词“得”。 例如:⑴ “草丛中,吊钟花挂〈满〉了一排排紫 色的铃铛。 ⑵“这个字写〈错〉了。” ⑶ “一个月踢〈坏〉了三双鞋。” ⑷“快下站的时候,你可得叫〈醒〉我。”

外国人中文考试辅导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一、二、三)

外国人中文考试辅导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一、二、三)

外国人中文考试辅导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一、二、三)
外国人在上海学中文的学校学汉语从生活开始。

一、汉之音【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有所”与“无所”
1,有所增加
2,儿子的成绩最近有所进步。

3,不用担心,他早就有所准备。

4,别看他年纪小小,他还真是无所不知。

5,别整天无所事事,你应该多看点儿书。

以上情况中的“有所”“无所”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3:有所,表示有一点儿。

4-5:无所,表示完全没有。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且看“呀”
1,呀,这酒真不错!
2,呀,好像发生地震了!
3,他呀,我早就认识了。

4,明天下午4点看会你可别忘了呀!
5,比赛就快开始了,快来看呀!
以上五句例句中,“呀”表示什么意思呢?
1,“呀”作叹词,读第一声,表示惊异。

例句为1,2
2,还可以作语气助词,读轻声。

如3(停顿),4(提醒),5(催促)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篇】“哟”的用处
1,作叹词,读第一声,放在句首表轻微的惊异或赞叹。

如:
1)哟,真没想到今天来参加活动的人这么多!(惊异)
2)哟,今天你怎么打扮得这么漂亮啊!(赞叹)
2,作语气助词,读轻声,放在句尾,表示强调或催促。

如:
1)这可不像你说的哟!(强调)
2)表演快开始了,愉来看哟!(催促)。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1(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你快倒茶来!10.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他走进教室来。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1(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2你快倒茶来!10.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他走进教室来。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数量补语-新环球汉语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数量补语-新环球汉语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数量补语-新环球汉语补语一般用在比较句或含有比较意思的句子中,说明比较的具体差别。

数量补语中的数量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模糊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

1. A比B + 形容词 + 数量补语数量补语其实就是比较的具体差别,可以是具体的数量,其中包括年龄、时间、温度、重量、面积等,也可以是比较模糊的数量,最常见的如“一点儿、一些、很多、多了”等。

例:姐姐比妹妹大五岁。

这条路比那条路远一点儿。

上海比北京暖和一些。

这本书比那本便宜得多。

2.主语 + 形容词 + 数量补语这种句式虽然不是标准的比较句形式,但仍然含有比较的意思。

句子中的数量补语同样可以有上面说的两种形式。

例:这件衣服长了一点儿,这张床舒服一些。

那孩子今年长高了八公分。

3. “来、多、几”用于数量补语这几个词在与数量词语搭配使用时,通常要放在“十、百、千、万、亿”等整数词之后,量词之前,表示大概的数量。

但在具体的使用中,这几个词还存在着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应当引起注意:“来”一般只表示大概的数量,意思相当于“左右”。

“十个来月”与“十来个月”意思并不相同。

“多”则强调超过某个数量,“十多年”与“十年多”,“一百多块”与“一百块多”的意思都有区别。

“几”一般只表示“一~九”的数量,因此,一般情况下,除了“十”以外,放在其他整数词后面时,“几”的后面还应该有别的整数词,如“一百几十年”,“一千几百天”等,不能说“一百几年”,“一千几天”。

另外,在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多”和“几”的分工应该明确:“几”一般表示大于“一”的整数,如“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多”则除了表示大于“一”的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小于“一”的整数,如“多个、十多个、十个多、十五个多、一百多个、一百个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量+多+名”中的“名”一般都是可分的事物,如“一块多钱”,“半斤多肉”;“数+多+量+名”中的“名”既可以是可分的事物,如“十多块钱”,也可以是不可分的事物,如“十多个人/学校”等,如果把不可分的事物用在可分的格式里,就会造成误解或笑话(如“十个人多”)。

HSK语法讲练之时量补语

HSK语法讲练之时量补语

时量补语动词+宾语+动词+时段持续动词+时段+名词宾语持续动词+人称代词+时段看一小时电视等我一会儿非持续动词+宾语+时段来中国一年了二.明确:时量补语就是一个表示时段的词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状态持续的时间。

位置:动词后面意义:表示动作、状态持续时间。

组成:表示时间长短的词、短语。

例如:一年、两个月、两星期、四个小时、十分钟、一会儿。

三.动词后面带宾语时宾语的位置:练习一:改错1他看了书一个小时 2我们聊天了两个小时 3他一年学习汉语了 4我等二十分钟你练习二:用时量补语改写下面的句子6.他7月初回国了。

7.他2005年毕业。

8.我们2000年结了婚。

9.我们从2000年开始认识。

10.他2008年考上大学。

【练习】组词成句1已经三年学了英语我了2我们三年半已经毕业了3我写了两个小时写作业4我等了朋友等一个小时整整5我们认识十多年了已经6我见了面半个小时和他昨天7今天我们球的一整天打了8 他在北京几天去年住过1小王和小丽才一年多结婚2我们才半个小时走了累了就3病倒了他中国来不久就4迟到不得考场进入十五分钟5休息了忙得把我十五分钟只6打球半个小时游再泳7你饭吃药吃完半小时再8我整整五年了回到国内9我们成了认识好朋友没几天就【朗读】动词+时量补语+(名词宾语)1昨天上午我打了半天球,下午我游了半小时泳,晚上我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忽然想起来明天还有作业要交,虽然我学了半年汉语,但是我的汉语还不好,所以我赶紧开始复习功课。

于是看了半小时书,然后打算写一小时作业,可是作业本找不到了,我找了好几分钟,也没找到。

我只好问妈妈,妈妈说她正在回家的路上,让我等她一会儿。

我等了好大一会儿,妈妈才回来。

我说:“我作业本不见了,我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

”妈妈说:“你就是马虎,你作业本是不是放在厨房了?”2我来北京一年多了,还没去过多少地方。

本来想和朋友(我认识他已经快十年了)暑假出去旅游,—可是昨天打电话才知道他已经回国半个月了。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40基本语法和教案

基本语法项目(40项)●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定语、状语、补语我的朋友学习汉语他认真地学习汉语他学得很好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怎么去?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区别:A还是B ? // A或者B4.定语:1.的 + 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领属关系)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 他是汉语老师。

(说明性质)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亲属或单位)3.动词…的+名词:这是我买的书。

/ 看电影的人很多5.状语: 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

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

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

4.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5.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6.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7.动态助词“了”:动词+了(“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

(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

(将来:动作1完成后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8.语气助词“了”(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9.语气助词“了”(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时量补语-新环球汉语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时量补语-新环球汉语

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时量补语-新环球汉语时量补语就是用一个表示时段的词语在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

动词如果带宾语,这个宾语一般应该放在时量补语的后面;宾语如果是代词(如“你、我、他”等)或称呼(如“小李、王老师”等),则放在时量补语之前;有些表示不可持续动作的动词(如“来、去、到”等,其后的处所宾语也应该紧跟在动词之后,然后才是时量补语;离合动词带时量补语时,表示可以持续的动作的离合词中,补语应该用在离合动词的第二个字之前,其他离合词的时量补语则应该用在整个动词之后。

1.动词+时量补语+宾语(名词)下面的示例是最常见的时量补语的表现形式:他学了三年英语。

昨天晚上他又看了一个小时电视。

你才休息了三天。

他连续睡了几个小时。

2.动词+宾语(代词)+时量补语代词宾语与动词的关系紧密,一般不能分开,因此,时量补语应该在宾语之后她等了你一个小时。

我喊了他半天。

你们等小王一会儿,好吗?3.动词(来/去)+宾语+时量补语汉语中一些表示不能持续动作的动词带处所宾语又带时量补语时,宾语应该紧跟在动词之后。

我来北京三个月了。

他去上海八天了。

李先生回国一年多了。

4.动词(离合式)+时量补语汉语中的离合动词带时量补语时,有的动词应该整体出现,有的则可以分开,哪些可分,哪些不可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如果是可以持续的动作,就可以分开用,而表示不能持续的动作的“毕业、结婚“等离合词不能分开用。

他毕业三年半了。

他们都结婚好几年了。

你才睡了一个小时觉。

昨天我又游了两个小时泳。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补语资料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补语资料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补语一、初等语法项目(一):在结构成分部分状态补语洗得很干净听得不太清楚程度补语好极了好多了结果补语说完听见记住听清楚买到学会放好放在桌子上送到门口寄给朋友翻译成英语趋向补语坐下拿出走上来跑进去可能补语听得/不清楚拿得/不出数量补语等了三个小时来过三次大三岁二、初等阶段语法项目(二):在结构成分部分1、复杂的状态补语他累得饭也不想吃了2、程度补语我热死了他简直高兴坏了衣服都湿透了3、结果补语他已经把这个月的工资花光了我没见着他,他不在这儿机场什么时候能建成?4、趋向补语把这些书拿开5、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他买了一本书回来他买回一本书来。

他买回来一本书他走出房间去了。

6、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刮风了,把窗户关上吧这房间能坐下十几个人。

你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他只读了一半就停了下来。

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克服困难。

你赶快把材料整理出来。

7、数量补语踢他一脚看她一眼8、可能补语……得/不了(liao)三、中等阶段语法项目结构成分1、状态补语玩了个痛快笑个不停说个没完2、程度补语差得远心里急得慌热得要命/要死高兴得不行3、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三号运动员赶上了五号他终于住上了新居算上他一共十个他爱上你了今天睡过头了消息很快传开了同学们议论开了一说起这事,我就生气一定要把成绩搞上去赶快把情况反映上去团结起来把两岸对接起来我想起来了把这些话记下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他明白过来了他昏过去了我看出来了,照片上的小孩就是你要把这两种性质的问题区别开来4、可能补语……+得/不得四、高等阶段语法项目表(无补语项目)。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的语法学习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的语法学习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的语法学习学中文虽然汉语语法是最简单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会把重点放在发音和汉字方面的学习。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切忌把中文语法和母语语法比较学习,这样学习的内容容易弄混。

学习汉语语法也需要合适的学习方法。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归纳如下:(一)列出公式:如板书时量补语的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二)以旧释新:如学习“把”、“被”: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门被我关了。

例: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几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其顺序的排列是外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对此,可先呈现出其语序选择的规律:时间词——介词短语——副词。

例如:他最近常常感冒。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三)内部对比:如:存在句“P有N” 和“N在P” 的语义重点不同。

“房间里有衣服”在于描写,“衣服在房间里”说明N的位置。

例:她一连哭了三天。

×她连连哭了三天。

(四)汉外对比: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S—V—O日语和韩语的基本语序:S—O—V例:不同点对比,如存现句:处所+有+NP There + Be + NP + place湖上有一条船There is a boat in the lake又如,在空间(地址)和时间(年、月、日)的表达上,汉语也是从大到小,而英语则是从小到大。

(五)说明功能:如“太---了”:太贵了! 太好了!(六)推理法: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推理能力,讲练语法点。

中文语法虽然没有很多外国语言那样比较难,但是正是这样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语法不严谨,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遇到很多苦难。

外国人学中文学习方法很多,学好语法也很重要,在学习语法知识对口语和语句的描述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时量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时量补语.

练习:
例:我学了两个多月(的)汉语。 当 20多年 老师 吃 半个小时 饺子 讲 半天 课 跳舞 五年 睡觉 半天
2.宾语是人称代词时,时量补语 放在宾语后边
主语+动词+(了)+宾语+时量补 语
例:我找了你一个小时。 我们在这等她一会儿吧。
练习:
例:我找了你两个小时。 批评 一个小时 打 一分多钟 帮 十几年
练习:
例:我 来 等 锻炼 复习 听 洗澡 跳舞 睡觉 中国 来了 老师 身体 课文 课文录音 一刻钟 半天 八个小时 两个多月了。 半个小时 一个多小时 一会儿 半个小时
2)另一种情况
时量补语有时可以放在动词和宾语之 间,它和宾语之间可以加“的”前提:宾 语不能为人称代词:你、我。她、他、它
例; A : ——你看了多长时间(的)电视? ——我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B: 我学了两年(的)汉语。 C: 他游了一下午(的)泳。 D: 我散了一会(的)步。
一、我来了两个多月来了。 二、1.1)她学汉语学了两个多月了。 2)她学了两个多月的汉语。 2.我找了你一个小时。
结论:
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 如:我 来 了
两个多月 了。
练习:
例句:我 听 了 听 讲 学习 等 一会儿。 一会儿 十分钟 两个小时 半个小时
二、动词带宾语,或动词是离合词时
1. 他游泳 游了一个下午。 她学汉语学了两个多月。 我写汉字写了半个小时。
重复动词,时量补语放在重复的动词后边 主语+动词+宾语+动词+(了)+时量补语
时量补语
时段词:
一分钟、一刻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半天、一天、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半 年、一年、两分多钟、一个多星期、一年多、 一会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练习
(一)时量补语
上海南北中文学校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将重点语法罗列出来,以语法句型,举例,练习为主干,让外国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语法框架后,慢慢将学过的词汇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练习句型来加深语法的印象。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的“时量补语”中,不仅仅展示了教学内容,更展现了在授课前,老师们进行讨论授课内容的严谨仔细以及多重复查后得到一个最完善的教学课件。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质量。

时量补语
生词:1、一部分生词可在讲语法时的句子中讲掉,如:(已经,小时,离开,杂志,分钟)
2、剩下的一些生词,可以创一个情境,把生词编进来,连贯;也可提前用到课文中的句子给学生用(可是,进步,应该,怎么办,改变,习惯)
3、最后连不起来的生词就直接告诉学生意思。

一:V(了)+时段
1、先用要讲的新句式有意识的问学生问题(切合学生实际)
如:春丽,你昨天排练了多长时间?(等车),你等了多长时间?
(睡),你睡了多长时间?你们聊了多长时间?/几个小时?
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如:我昨天排练了4个小时。

2、板书新句式1:V(了)+时段
让学生发现句子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对应位置,加深理解和记忆。

3、练习:排序应该是C B A D E
A、老师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连成完整的一句话。

B、A和B,B和C,C和D,D和A,问答式练习。

C、展示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式说成一句话。

D、有子卡时可以让学生把子卡连成一句话,同时练习认生词。

E、若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可让学生自己造句。

二、时量补语中出现动词带宾语时的两种表达
1、V+O+V(了)+时段
(1)可用一个句子引出这种结构的表达。

如:你们学习汉语学了多长时间?
你来中国来了多长时间?
你学习跳舞学了多长时间?(同样,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回答)
(2)板书:V+O+V(了)+时段
板书一个句子,强调其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和位置,加深记忆。

如:你看书看了多长时间?/几个小时?
(3)A、针对句式1和句式2作区分,有无动词带宾语时的不同表达。

B、当学生对句式2的回答已掌握时,讲出另一种情况。

如:我学习汉语学了三年。

(现在已不学)
我学习汉语学了三年了。

(现在还在学)
给学生区别两种表达的不同意思
(4)练习:同上
2、V(了)+时段(+的)+O
(1)引出有动词带宾语时的第二种表达并告诉学生这两种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如:你学了多长时间的汉语?你走了几个小时的路?
我学了两个月的汉语。

我走了半个小时的路。

(2)练习:A、老师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分别用两种句式造句。

B、老师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连成完整的一句话。

C、A和B,B和C,C和D,D和A,问答式练习。

D、展示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式说成一句话。

E、有子卡时可以让学生把子卡连成一句话,同时练习认生词。

F、若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可让学生自己造句。

(3)若没问题,讲出第二种表达的特殊情况,当宾语是人时。

问学生当宾语是人时这么说是否正确,引发思考。

举例:你等了她多长时间?(对比与第二种表达的不同)
强调宾语是人时,要放在动词与时量补语之间。

(4)动词带宾语的句式都讲完后,再次针对句式练习,可让学生用不同的问法和回答。

3、讲不能延续的动作的时量补语,先示范例句
不延续动作例句
毕业我已经毕业半年了。

下(课、班)我已经下课、下班二十分钟了。

到我已经到上海两个月了。

她已经到了一个小时了。

来她已经来中国一年半了。

去她已经去机场两个小时了。

离开他已经离开一个星期了。

上海南北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