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张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张艳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
要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尤其重要。

首先必须从基础抓起,重视口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强对教学后面复杂计算帮助非常大;然后狠抓乘法
口诀的熟练记忆,口诀一定要记得准确熟练,这样才能使以后的计算过程更加流畅
自如;再次是注意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针对计算中的错误及时找出
原因,及时修正错误,避免重犯;最后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
惯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不可缺失的步骤。

【关键词】口算口诀反思习惯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54-02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份额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
学生以后学习质量的提高,因为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需要通过计算来验证明理;数学中应用题
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更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都与计算密切相关。

由此,计算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从低年级抓起,进行严格仔细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们因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
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

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
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

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
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
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

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
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

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
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

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
的准确性。

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方法与措施:
1、重视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能力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复杂
计算的正确率。

特别是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要让学生做到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正确答案,这就
要求我们教师进行充分地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
堂上给孩子限时让孩子们做口算训练,在限时训练中更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

课外利用一切机
会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游戏时利用参加人数的增减变化等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适时
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对反应稍慢的学生也要多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
欲望。

口算作业也必须每天安排,做到循序渐进,熟能生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狠抓乘法口诀的记忆
乘法的“九九”口诀表是学习一切乘法的基本工具,如记不住乘法口诀那乘除法计算就寸步
难行。

因此我们要把记忆乘法口诀作为一项重要教学步骤来抓。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把乘
法口诀记准记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甚至生存的基本能力。

在训练记
忆口诀的方法上可灵活多变,死记硬背固然有效,让学生明白乘法意义也不妨是一种很好的辅
助记忆方法。

训练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逐步记忆,切忌囫囵吞枣。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
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
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

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
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

如听课一年级教学进位加
法7+6,学生想到了多种算法:
(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出来的;
(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
(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
(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
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
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

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
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4、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
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
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

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
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
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
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

一看就是
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
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
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碰到数
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即便是简单的计算
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

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

演算时,
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
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

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检验
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6、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其实,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把握好,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技能。

重视对学生的错题分析,对症下药。

对于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
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
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减
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