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摘要。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文章在简述高效生态农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接着,重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和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最后,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该文对当前正在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模式与技术;可持续发展。
1高效生态农业概述模式。
这一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1.1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传统农高效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农业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来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或者简单地说,生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则同样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但与一般生态农业相比,高效生态农业具有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高效”特点。
1.2高效生态农业的特征总体来说,从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看,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如下明显特征:
(1)结构良。
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构良好、精致,如组成高效生态农业的生物种类多、数量丰富,且生物之间具有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关系;
(2)功能强。
高效生态农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功能,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多种农产品,还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满足全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3)质量优。
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均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较一般农产品质量优、价值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4)效益佳。
高效生态农业的效益至少是一般生态农业效益的3~5倍,有的甚至可高达10-20倍;(5)环境优。
首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前提应是环境良,即只有在环境良的地方才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果应是促进环境更加“良化”、“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可持续。
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若从经济学角度,由高效生态农业又具有以下5方面的特征:一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二是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体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的有机结合和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的最大化;三是以农业资源集约、精细、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体现资源节约型农业与精致型农业的统一性;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体现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五是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体现专业化、企业化生产主体与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的有效连接。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2x年12月12目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f21。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至此,江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
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d。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
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包括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建新型工业体系和培育现代服务业。
显然,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和“鱼米之乡”的鄱阳湖,在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具体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增加产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具有直接作用,对于确保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根据大量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资料,高效生态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般大田生产的2~3倍,有的甚至更高,可达3~5倍(如设施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2.2促进增收如前所述,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均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其质量优、市场价格高,因而经济效益好,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就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言,广大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将成为增加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一条有效途径。
2.3扩大就业就业问题,是全国各地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解决得好,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则对社会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各地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千方百
计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
高效生态农业实际上是一种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各地实践证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扩大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2.4改善环境首先,适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地方,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环境基础;其次,已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地方,由于采取节肥减药、生态减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往往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作用。
因而高效生态农业具改善、优化生态环境的效果,这对生产绿色、优质、安全、保健的农产品十分有利。
2.5提高效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综合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就经济效益而言,由于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是优质、安全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且由于在同等条件下,其市场价格是一般农产品的3~5倍或5~10倍,
有的甚至更高,因而高效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就远远高于一般生态农业。
其次,就生态效益来说,高效生态农业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节肥减药、生态减灾、生物控害的各种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从社会效益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能生产出量多、质优、安全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对维护全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省和全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其良好
的社会效益则是显而易见的。
2.6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上所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增产、增收、扩大就业、改善环境的作用,能同时综合提高“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与技术
3.1立体型立体型高效生态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广泛分布的生态农业类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典型模式:(1)农田立体种植模式。
通过不同作物的间作、混作、套作、复种和轮作等,组成一年多熟、一地多种、一田多产、全年多收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如“油菜/花生+玉米一芝麻+绿豆”、“混播绿肥(紫云英x油菜×肥田萝i-)一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一晚稻(杂交稻、超级稻)”等。
(2)山地立体开发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有近2/3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适合进行立体开发,建立起立体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如余江县红壤丘陵地区发展“顶林、腰果、谷农、塘渔”的立体农业布局,效果显著。
(3)庭院立体经营模式。
如可利用房前屋后有限的庭院空间,发展“立体菜园”、“立体果园”、“立体花园”,面积虽小,效益却高。
可谓“方寸之地,一举多得;空暇之余,一举多效”。
3.2共生型充分利用自然界不同生物、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互补作用,发展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是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成
功的模式。
适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面积推广的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有:(1)农田共生模式。
如稻田养鱼、稻鸭共生、稻一萍一渔复合,还有棉田养鸡、林地养蛙等,生物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共生,增加了农田产出。
(2)水体共生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体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但以前由于投资单
一、种养规模小,水面利用低,开发效益不明显,因此加快水体开发利用,建立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鄱阳湖放养不同种类、不同习性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由于不同物种占据不同层次的水体空间和利用不同的食物链、食物网,因而可充分利用水体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从而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促进了鄱阳湖水体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此外,桑基鱼塘、鸭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水体高效共生模式均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广应用。
3-3减量型千方百计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的投入,既是高效生态农业之要求所在,也是高效生态农业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所在。
要减少(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的使用量,发展减量型高效生态农业,就要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并采取以下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1)根据生态学食物链、食物网的原理和生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作用,实行生态减灾、生物控害。
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菌治病、以虫治虫、以草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脊椎动物(如鸟、禽、蛙、鱼等)治虫、以草治草等。
这样才能做到少用或不用农药。
(2)根据
生物培肥、生态养地
的原理,充分发挥绿肥(如紫云英、苕子、田菁、柽麻、猪屎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绿萍等)、豆类作物(如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花生等)的养地作用,以及有机肥(堆肥、猪牛栏粪、河塘沟污泥)的培肥改土作用,做到少施化肥,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可见,发展减量型高效生态农业,对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均有利。
3.4避灾型自然灾害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和稳产增收的重要障碍因子。
202x年6月江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据江西省防办初步统计,截至21日16时,全省共有93个县市1128个乡镇71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
52.54万h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8.4亿元,其中鹰潭、抚州、吉安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可见,实行防灾减灾,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旱灾害频繁,发展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抗旱型高效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3.4.1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xx8年特大洪涝灾害之后,鄱阳湖沿湖11县(市)推行了高效避洪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今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仍应高度重视发展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并采取以下模式和技术:(1)改三熟制为两熟制。
即由过去的“冬种作物一早稻一晚稻”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改为“冬种作物一晚稻”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适宜于鄱阳湖沿
湖的低洼易涝农田。
表面上看,三熟减为二熟,产量应减少1/3,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主要因为实行两熟制后,两季作物均因避开了水灾危害而高产稳产,全年总产量并不比原有的三熟制低,相反,多年平均还可增产10%-15%以上,同时增收。
如实行“油一稻”两熟制,油菜单产可达1500~1800kg/hm、晚稻达7500~9000kg/hm~,可实现全年高产高效。
(2)实行退田养鱼或发展高效水生作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尤其是对圩区来说,往往因灾有种无收,既极大地造成生产投入上的损失,又白白地浪费这部分资源。
而实行退田养鱼或“高效水作物+鱼”高效生产模式,不仅能充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且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如“菱角+鱼”模式,除鱼之外,菱角单产量可达11625kg/hm以上,每公顷增收9000元。
(3)大力发展湖区畜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地草滩草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畜牧业非常有潜力。
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可利用低矮的丘陵岗地发展大棚养鸡,以山地散养为主,按年养3批,每批500羽,可实现年利润202x元;二是可利用草洲、湖草发展养鹅业,按每1.33hm养200羽鹅,年养3批,可实现年利润7000元:三是利用退水的草山进行牛短期育肥,兼种黑麦草,按户养1o头,可实现年利润5000元;四是利用退水的农田种草养鹅。
其中黑麦草8月下旬播种,鲜草利用到次年6月,养鹅3批,按每批70羽,每公顷可实现利润37500元。
3.4.2抗旱型高效生态农业根据有关资料,进入新世纪,鄱阳湖区(含沿湖11县市)的旱灾出现加剧趋势,应引起重视。
为确保区
域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发展抗旱、避旱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并采取如下措施和技术:(1)选择作物种类、调整品种布局和优化种植方式。
干旱缺水地区可安排种植耐旱作物,如甘薯、谷子等,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选用耐旱品种。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灌溉是防旱的根本措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要十分重视重建、重修各种水利设施,要组织力量及时清理淤泥、疏浚河沟、
整治水库、保护湖泊,真正做到要水有水、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3)培育壮苗,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水分无效消耗,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4)调整作物播种期,有效避开高温干旱给作物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
(5)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少耕、免耕、直播、秸秆覆盖等。
3.5循环型实行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这既是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当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如作物秸秆弃之不用、猪牛栏粪不能归田、河塘沟泥淤塞水体、生活垃圾遍地分布,在资源浪费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均造成不利影响。
为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
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2x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
精品文章
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毕业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
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