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鲁教版选修1-3-鲁教版高三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整体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

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3.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4.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5.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6.我国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原因危害措施
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及人类滥垦滥伐
超出森林更新能力
水土流失、旱涝频发、河道
淤积、土地沙化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完善法律法

草地退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
放牧、过度垦殖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恶
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改善经济结
构,退耕还草、舍饲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