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新建医院人员配置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筹建之
医疗技术人员配置标准
医院人员配置方案
(草案)
医院设计床位 1200 张,一期建设 1000 张床位,二期建设200 张床位。
按照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规模配置,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必须设立的临床科室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功能检查室。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高、精、尖人材的引进以及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将分阶段、分步骤按照以知名专家配置设备、以高精设备吸引人材以及医院建设发展需要的原则逐步增加医疗设备预算,确保设备投资资金安全有效。
一、医院人员编制基本要求:
人是医院管理者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医院功能活动的主体。
医院管理实质上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
人员编制是医院人员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编制管理,探索确定各级各类人员合理结构的原则和方法,对保证医院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人员编制的原则、特点和规划
医院人员编制是指根据医院功能需要所规定的各工作
岗位的员额,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数量、层次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1、医院人员编制原则
实施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医院的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等功能,完成医院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保证医院的常态运行。
因此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功能需要原则
对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于是对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其人员编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医院人员编制必须依据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设置不同的编制标准,实行不同的编制管理方法,以保证医院功能正常发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能级对应原则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医院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复杂性和严密性。
因此对各级人员的配备,必须严格遵循能级对应原则,使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都与其所在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级相称。
(3)、合理结构原则
医院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机构,在医院人员编制工作中,必须坚持合理结构原则,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材群体的最大效能。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
通过各部门、各专业、各职种各职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合理确定,使各项工作有秩序地协调进行。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层次结构。
医院各个层次人员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通过各层次人员结构的合理确定,从组织上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指导、协调统一地进行。
坚持合
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年龄结构。
应将不同年龄组的人员有机地搭配组合起来。
医学人材具有实践性与晚熟性的特点,在医院人材队伍中,既要发挥资历深、经验丰富、知识赅博的老专家的学科带头人作用,又要注重培养、扶持、大胆使用年轻人材,使医院人材队伍老、中、青保持合理的年龄比例,以保证医院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知识结构。
医院人员群体应由不同专业的人材构成,同时使各专业人材在医院人员编制中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来,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单一的医学专业人材已不能适应医院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向医学的渗透,医院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正在增加;不远的将来,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也将成为医院工作人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
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化的高级精密仪器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对医院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因此,在医院人员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各专业人材的组合,以使医院人员群体的知识结构适应医院及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4)、精简高效原则
医院人员编制也应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5)、动态管理原则
任何一种人员编制标准,都只能满足一定时空的客观需要。
医院人员编制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医院人力资源的开辟程度,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动态管理,以满足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
(6)、适度流动原则
合理的人员编配,必须在人员的合理流动中才干实现。
在人员编制管理过程中,要赋予医院在人事上的自主权,在医院内部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局面,以保证医院人员队伍的活力。
(7)、能级对应原则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
医院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
它们占领着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
每一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
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
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8)、优势定位原则
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
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因这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个性也是多样化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其总体的能级水准,同时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工作爱好。
优势定位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应据此将人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9)、动态调节原则
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或者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
岗位或者岗位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对岗位的适应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能级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形时常发生。
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职定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人的成长。
能级对应,优势定位惟独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才干实现。
(10)、内部为主原则
医院在使用人材,特殊是高级人材时,总觉得人材不够,抱怨单位人材不足。
其实,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材,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因此,关键是要在医院内部建立起人材资源的开辟机制,使用人材的激励机制。
这两个机制都很重要,如果惟独人材开辟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那末医院的人材就有可能外流。
从内部培养人材,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与挑战,造成紧张与激励气氛,是促成医院发展的动力。
但是,这也并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材。
当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材时,我们就不能“划地为牢” ,死死地扣住医院内部。
实际用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对管理者进行相关的管理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管理技能,能发现并提拔本医院的优秀人材。
(11)、服务导向原则
医院在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原则上,要十分强调患者和社会的满意,避免现在国内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因
此,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以服务为导向,以保证病人“看病放心,看病舒心”。
(二)医院人员编制的特点
1、系统性
医院实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医院级别和床位规模,实行不同的人员编制标准,于是医院人员编制具有系统性。
医院人员编制的系统性,满足了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医院发挥各自功能的要求,保证各级医院有机、和谐地运行。
2、科学性
任何机构的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配备和组合,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违反这种客观规律性,就会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医院人员编制也是如此。
这就要求医院编制管理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医院人员编制工作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使编制工作更具有科学性。
3、法规性
医院人员编制的确定,是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经编制部门综合后,由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审批的,其本身即具有法规的效力。
编制一经确定,就必须坚决遵守,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变相增加,更不允许转移编制,弄虚作假。
4、综合性
编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是医院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医院人员的职类和职称
医院人员的职类大体上可分为五类:即卫生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党政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工勤人员。
1、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人员的主体,是完成医疗保健任务的基本力量。
目前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
(1)、医疗预防人员。
包括中医、西医、卫生防疫、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宣教等各方面的医疗预防专业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卫生防疫员等。
(2)、药剂人员。
包括中药、西药、药检等方面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剂师、药剂士、药剂员等。
(3)、护理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护理员等。
(4)、其他医技人员。
包括检验、理疗、病理、口腔、放射、同位素、营养、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其技术职称为: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等。
2、工程技术人员
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是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
目前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大体上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造工程人员、机械工程人员、医疗设备工程人员、电子计
算机技术人员、激光医学技术人员、核医学技术人员、净化处理技术人员、供电供水技术人员、水暖制冷及空调技术人员等。
其技术职称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
3、党政管理人员
党政管理人员包括政工和行政管理人员。
政工人员包括党委、总支、支部以及党委机关部门的专职人员。
政工人员的职称为高级政工师、政工师等。
行政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及其职能科室的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等专职人员。
4、信息管理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
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包括统计人员、病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及情报人员。
统计人员职称有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和统计员。
档案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职称全国同行业人员一致。
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包括经济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
经济系列人员的职称为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财务系列人员的职称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
5、工勤人员
医院工勤人员种类繁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医院一些后勤工作也可委托社会有关部门进行。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院人员中还应设置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工作者。
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已成为医院人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岗位设置原则
1、因事设岗
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医院的总体目标,要结合医院发展
的实际来设置。
所谓的因事设岗就是要根据医院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岗位。
2、权责明确
岗位设计中权责的分配将直接关系到岗位设计的成败,
因此在进行岗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权责明确。
所谓“权” ,就
是指某一岗位人员所拥有的权利,是其从事工作时组织赋予他一定的统御、指挥他人的权利,是其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一种力量;所谓“责”,就是指某一岗位所担负的责任,体
现在对其直接上级领导和组织的负责。
医院的岗位是严格按照医院的各种职能属性进行设计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有专任,人有专攻”,保证医院的岗位设置能够保持很
好的权责分配,从而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责任,上通下达,有条不紊。
3、精简干练
医院的岗位设置将严格遵循“精、简、干、练”的原则。
所谓“精”,就是岗位人员要精,即在选拔人员配置到相关岗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人员的质量,唯才是用,量才为用;所谓“简”是指在岗位的设计一定要做到简约,要在满足医院各项职能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岗位数目,同时尽量减少行政等非产出岗位的数目,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所谓“干”,就是指每一个岗位都要有其职能,有实际工
作可做,岗位的设置不能是形同虚设:所谓
“练”,就是在岗位设计时要参考现有各个大型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医院自身的企业文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岗位设置方案,医院的岗位要经得起实际工作的考验。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满足必要的服务要求之后必须要做到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简化岗位设计,压缩非产出人员数量,无疑是减少人力开支,压缩经营成本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医院人员编制比例和配备
(一)确定编制总额
医院人员编制总额的核定,是依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床位数,按一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核定的。
其计算公式为:M ==B × Y+[(B-Bmin)/(Bmax-Bmin)] × (Ymax-Ymin) ×
B+A1……+An
式中: M——核定人员编制总数;
B——核定床位数;
Bmax——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上限;
Bmin——规定该等级医院床位数的下限;
Y——编制常数平均值;
Ymax——该等次常数上限;
Ymin——该等次常数下限;
A1,A2,…, An——医院其他附属编制。
(二)制定编制方案
人员编制方案是编制员额、人员编制类别以及岗位、职数、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
(三)核定编制比例
编制比例是指编制员额与核编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的
规定。
医院编制比例,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编制员额与一定数
量的核编参数组成。
对于医院来说,病床数就是核编参数,
医院的核定病床数通常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区域医
疗规划所审定的。
(四)进行人员配备
医院的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组
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
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300 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 ∶ 1.30~1 ∶ 1.40 计算; 300~400 张床
位的医院按1 ∶ 1.40~1 ∶ 1.50 计算; 500 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1 ∶
1.60~1 ∶ 1.70 计算。
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 8%~10%;卫
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 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中医师占 25%,护理人员占 50%,药剂人员占 8%,检
验人员占 4.6%,放射人员占 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 8%。
1、医院人员基础配置
(1) 、管理人员占医院编制人员总数的 8-10%
(2) 、专业技术人员占医院编制人员总数的 80-85%
(3) 、工勤人员占医院编制人员总数的 5-10%。
2、专业技术人员基础配置
(1)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95%,其中医生占 25%,护士占 50%,药剂人员占 8%,检验人员
占 4.6%,放射技术人员占 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包括
康复
理疗、病理、麻醉、营养等)占 8%;
(2) 、医生:护士=1:2
(3)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
3、临床科室负责人配备
(1)科主任。
25 张床位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 40 张
床位可增设副主任。
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 25 张
也可设科主任。
门诊及病房任务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
(2)科护士长。
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
可设副职。
2、医师的配备
卫生部规定,各级医师结构比例为:主任医师∶副主任
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1 ∶2 ∶4 ∶8。
在编配某一职级的医师时,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M= (Tw×B×R)/Ta×15/P+A 式中:
M——某职级医师数;
Tw——住院医师日均诊治每位患者所需工时;
B——核定编制床位数;
R——病床使用率;
Ta——住院医师日均有效工时;
P——住院医师比例数;
A——机动数。
3、医院临床科室人员数量根据工作量、床位配比计算
(1)、医师
①病房医师:
普通病床:医师=1:0.2
特殊床位(ICU):医师=1:0.8
普通病房各级医师数:
床位:住院医师= 1:0.1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2
付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1:2
主任医师:付主任医师= 1:1
婴儿床:医生= 20:1
手术床:医师= 1:1-1.5
手术科室的手术医师:日平均手术例数= 1:1
②门诊医师:
医师:病人=1:48 (1 医师接诊 6 人/小时)
口腔医师:病人=1:16 (1 医师接诊 2 人/小时)
(医生接诊病人量平均 6 人/小时;其中外科、皮肤科 7 人/小时;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传染病科平均 6 人/小时;内科、小儿科、中医科 5 人/小时,口腔科 3 人/小时。
综合医院床位:门诊量 = 1:3,不符合 1:3 时,每
增减门诊量 100 人次,增减医师 5~7 人。
)
门诊手术医师:日门诊手术例数 = 1:5
急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5 人
透析医师:透析床位 = 1:10
教学科研机动职数:给到科室医师职数内, 50 张床以下1 个职数、以上 2 个职数,有公共服务、公共事件、学系、重点科室等因素可适当增加 1 个职数。
(2)、护士
①床位:病房护士 = 1:0.4 ②、床位:重症监护室护士 = 1:2.5~3 ③、妇产科助
产士:妇产科病床 = 1:8~10
产房产床:护士 = 1:2 ④、婴儿室
护士:婴儿床 = 1:3~6 ⑤、手术室护
士:手术台= 2~3:1 ⑥、注射室护士:总病床数 = 1.2~1.4:10 ⑦、供应室护士:
总病床数 = 2~2.5:100 ⑧、急诊护士:总
病床数 = 1~1.5:100
急诊流水病人:护士 = 10:1
急诊留观病人:护士 = 2:1
监护室病人:护士 = 1:2.5
抢救室病人:护士 = 1:2.5
⑨、门诊护:门诊医 = 1:2
(3)、医技科室人员
①床位配比
检验人员:约占卫技 4.6%
检验师:病床= 1 ∶ 100~120,
其它检验人员:病床= 1 ∶30~40。
血库人员:病床= 1 ∶ 120~150。
②药剂人员:约占卫技 8%
药剂师:病床= 1 ∶80~100,
其它药剂人员:病床= 1 ∶ 15~18,中药
炮制、制剂人员;病床= 1 ∶60~80。
③放
射人员:
放射医师:病床=1 ∶50~60。
④康复理疗人员:
康复理疗医师:病床= 1 ∶ 100~150,其它理疗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 ∶50~100。
⑤营养人员:
营养人员:病床= 1 ∶ 100~130。
⑥病理人员:
病理医师:床位 = 1- 2:100
病理医师:技术人员 + 辅助人员 = 1:1:
病理人员:病床= 1 ∶ 100~130。
病理医师:总床位>1~1.5/100
⑦麻醉人员:
麻醉人员:手术台=1~1.5 ∶ 1。
⑧设备配比
放射技术人员:机器台数 = 1.3— 1.5 ∶ 1。
B 超医师:机器台数 = 1.5:1
(4)、特殊领域人员要求
①繁殖中心:卫生部 2003 176 号《人类辅助繁殖技术规范》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 12 人,其中临床医师不少于6 人(包括男科执业医师 1 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3 人,护理人员不少于 3 人。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22 (WS/T312-2022) 医院应按每 200-250 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 1 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③疾病预防控制处:
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的人员编制三级医院 3-4 人。
(5) 、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配置
党办:
工作人员:职工人数 = 1:300-500
院办: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200-250
人事处: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00-150
医务科: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50-200
门诊部: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50-200
护理部: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50-200
科教科: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300
财务科: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4-18
保卫科: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50-200
总务科: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100-150
设备科:
工作人员数 = 1%职工总数
宣传部门:
工作人员:职工人数 = 1:500-700
信息中心:
工作人员:病床数 = 1:50-75
工会:
工作人员:会员人数 = 1:500
团委:
工作人员:青年职工数 = 1:500
职工食堂:工作人员:职工人数 = 1:50 病
房护理员:工作人员:病床数 = 1:20-25
医院保安、锅炉和保洁等后勤物业进行外包给社会的物业公司或者专业的服务公司,服务队伍人数按需增加或者减少,能为医院和病患提供星级酒店的后勤保障服务,有利
于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4、科室负责人配备
(1) 、临床科室 25-39 人设主任职数 1 名, 40 人以上可设
一正一副 2 个职数。
(2)、职能管理部门: 4 人以下设领导职数 1 名, 5-11 人
设一正一副 2 个领导职数, 11 人以上设一正两副 3 个领导职数。
三、人员配备
根据以上配置原则和标准,结合科室设置,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如下:根据诊疗科目设置需配备医务人 1450 人,其中医师 475 人,技师 146 人,其他医技人员包括检验人员、
药剂人员、营养师共计 131 人,护理人员 829 人。
详见下表,人员配置:
一、全院人员配置的整体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老年科
肿瘤科
普通外科
骨外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眼科
妇产科
耳鼻咽喉科
麻醉科
重症医学科
儿科
新生儿科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270
90
45
--
25
45
20
53 12 41
39 12 27
35 12 23
35 12 23
35 12 23
39 12 27
39 12 27
35 12 23
34 12 22
35 12 23
34 12 22
35 12 23
180 72 108
74 24 50
30 12 18
54 40 14
95 20 75
39 12 27
36 9 27
--
--
--
--
--
--
--
--
--
--
--
--
--
--
--
--
--
--
--
20 手术管理中心
21 分娩中心
22 血液透析中心
23 急诊科
24 口腔科
25 皮肤科
26 中医科
27 康复理疗科
28 体检中心
29 检验科
30 输血科
31 影像科
32 超声诊断科
33 病理科
34 药剂科
35 营养科
合计--
--
--
--
--
--
--
--
--
--
--
--
--
--
--
--
93 0 93
13 0 13
23 5 18
90 24 66
14 14 --
4 4 0
4 4 0
10 8 2
19 13 6
43 --
6 2 --
47 30 6
30 30 --
10 8 2
78 -- --
10 -- --
1450 475 829
--
--
--
--
--
--
--
--
--
43
4
11
--
--
78
10
146
二、临床科室人员配置标准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96 人,护理人员 164 人。
其中各专业人员配备如下: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血液
合 计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48 人,护理人员 90 人。
其中各专业人员配备如下:
45 45 45 45 180
普通外科 骨外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科 合 计
2
2 2 2
2
2 12
6
6
6
6
6
6 36
41
27
23
27
23
23
164
1
1 1 1
1
1 6
3
3 3 3
3
3 18
53
39
35
39
35
35
236
2 2 2 2 8
45
45
45
45
45
45
270
6 6 6 6 24
23 22 22 23 90
1 1 1 1 4
3 3 3 3 12
34 33 33 34 134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24 人,护理人员 50 人。
其中各专业人员配备如下: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72 人,护理人员 108 人。
其中各专业人员配备如下: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12 人,护理人员 18 人。
其中各专业人员配备如下:
30
1
2
3
6
18
耳鼻喉科
45
35
6
12
18
36
108
45
眼科
35
39 74
1
1
2
2
2
4
3
3 6
6
6
12
23
27
50
45
45
180
妇科
产科
合 计
根据普通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医师医务人员,需医师
12 人,护理人员 27 人。
根据重症医学科病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需重症医学
科医师 20 人,护理人员 75 人。
(
根据手术床与医师的比例配置麻醉医师,需麻醉医师
40 人,护理人员 14 人。
麻醉科
5
20
5
10
14
54
30
95
2
3
5
10
75
重症医学科
25
39
1
2
3
6
27
耳鼻喉科
45
根据新生儿科建设指南配置医师,需新儿科医师 9 人,
护理人员 27 人。
根据急诊科建设指南及急诊留观床,需急诊科医师 24 人,护理人员 66 人。
急诊科
90
3
3
6
12
66
36
1
2
3
6
27
新生儿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