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治理2020.12 畜牧业环境15
摘 要:分析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合实际阐述青海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整体思路,就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措施,从健全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大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逐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完善草原生态治理补偿机制、增加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投入力度等几个方面做要点阐述,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态治理;草原修复;补偿机制
1 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草原生态保护没有群众基础
草原的农民牧民世世辈辈生活在这里,吃在这里,民俗风情离不开这里。

一旦政府实施草原保护条例,尤其限制农牧民的放牧活动,势必会降低农牧民的经济来源。

正因为此,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难免有抵触心理,给草原生态治理和修复带来巨大的阻碍。

1.2 农牧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当地农牧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较弱,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过量放牧,草原退化,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无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降水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恶性循环。

植物难以生存使得草原无法为养殖工作提供充足的饲料,增加了饲养成本,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缺乏长期有效草原生态保护机制
纵观青海省的草原保护机制,草原生态保护条例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其中原因在于,草原生态保护是由当地多个部门(农业部、财政部、环保局)等负责,这些部门在草原保护方面并没有制定专项管理条例,并且各部门在配合时,缺乏紧密性,难以按照我国的要求开展草原保护工作。

2 青海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整体思路
认真贯彻党中央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战略部署,以草原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前提,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解决好波及到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最现实问题。

尊重草原建设和发展的自然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保护好草地资源,逐步转变草原生产经营方式,健全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起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本着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推进草原生态畜牧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恢复草原生机。

3 青海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
3.1 健全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 严厉惩处各类破坏草原的
违法乱纪行为
加快草原生态保护的立法进程,完善草原承包、流转、管护等政策体系,形成有法可依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查处各类非法占用草原以及乱挖药材、虫草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切实维护草原生态保护立法的权威性。

3.2 加大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 力争将草原生态保护覆盖
全域范围
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要求,紧抓藏区政策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青海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范围,逐步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投资标准,切实做好退牧还草、生态畜牧业转型等工作,并力争逐渐将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覆盖到全省范围,确保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3.3 逐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 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
和发展
优化配置草地资源,逐步转变生产方式,规范草原转包、出租、互换等经营权流转形势,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鼓励草原适度规模化经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游牧定居、草地围栏、草料基地等设施设备,推进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进程。

优化畜牧种群结构,立足本地良种优势,做好品种选育工作。

逐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做好良种引进、推广工作,提升本地畜产品质量。

培育绿色畜产品品牌,发挥高原牧区无污染的优势资源,积极培育绿色、安全、无公害的畜产品,做好绿色畜产品认证工作,实现由扩规模求效益向求质量创效益的转变。

3.4 完善草原生态治理补偿机制 切实推进草原生态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过程中,难免会与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冲突。

就此,逐步完善草原生态治理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好环境保护与牧民生产生活、再创业就业的矛盾冲突,以确保草原生态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加大草原牧民自主创业的财政贴息力度,鼓励农牧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减轻农牧民生产对草原的压力。

3.5 增加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投入力度 全面提升草原综合服
务功能
草原生态保护是惠民工程,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

为此,政府要做出表率,以划拨财政专款、加大贴息贷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等形式,健全省、州、县三级草原科研体系、草原虫鼠害测报体系,配套草原生态建设必须的交通、通讯等设施设备,以提升草原生态保护的综合服务能力。

4 结语
总之,草原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牧区人口增长、牲畜数量增加、草畜矛盾的日趋严重,青海90%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给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大草原生态治理和修复势在必行。

在草原开发建设中,务必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处理好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解决好波及到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最现实问题,不断健全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逐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完善草原生态治理补偿机制,增加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草原综合服务功能,加大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切实推进草原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才仁卓尕.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困境及解困措施[J].畜牧业环境,2019(11):67-68.
[2]周蕾,王微.宁夏草原生态保护与管理政策认知调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4):78-79.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措施
白玛才吉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站,青海玉树 81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