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的心得(通用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黄山的心得(通用10篇)
游黄山的心得篇1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黄山。
上山时,我们乘坐了缆车。
从缆车里向外看去,整片山谷间云雾缭绕,几座山峰连绵起伏。
黄山与我以前见过的山不太一样。
这里的山峰没有被树木完全覆盖,有大片大片的石头露在外面,虽然造型各异,表面却又显得光滑秀气。
奇石间长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松树,点缀得山体更加清秀。
从缆车上下来,住上走了一小段,我便看到了那一棵有名的迎客松。
它果然如电视和画作中看到的一样,就像一位满怀热情的主人,敞开着怀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在迎客松附近还有很多松树,也都姿态优美,各有特色。
接下来又经过了百步云梯。
听导游说,从百步云梯这上鳌鱼峰峰顶有三条路。
我们选择了最右边那条最有挑战性的“一线天”。
路如其名,这条路又窄又陡,宽度仅能让一人通过。
大家只能一个埃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向上爬。
抬头向上看的话,只能看到两座山间那一条细长的缝隙,露出天空,便会突然明白这里为什么被称作“一线天”了。
无意间回头向下看,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悬崖边上,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瞬间腿脚发软。
我赶紧回过头,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不急不慢地一步一步向上,再向上,稳稳地登上了峰顶。
站在峰顶,我感觉像是站在云端,四周尽是云雾,我刚说了句“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啊?”刹那间,云雾却又散去,四周的山峰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导游指着远处比较出名的山峰一一给大家做介绍,大家纷纷抓拍,可是只是一晃眼的功夫,刚刚拍到的山峰却又被云雾完全占盖掉,就像从来都不存在一样。
真的是瞬息万变!
我不由想起传闻中徐霞客先生对黄山的那句评价“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游黄山的心得篇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真的那么美丽吗?这次回老家,我与爸爸妈妈登上了黄山。
我们先乘坐旅游专线公交到达云谷寺缆车站。
那里人山人海,简直就像下饺子一样,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总算坐上了缆车。
缆车像六边体,四周都是由防爆钢化玻璃制成,可以乘坐8个人,最快速度6m/s,旁边开有一个矮矮的小门,供游人进出。
向窗外望去,只见山峰雄伟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白鹅岭新站。
我们一边沿着小径向上爬去,一边欣赏着黄山松。
为什么叫黄山松呢?因为只有海拔八百米以上而且在黄山地带的松树才能叫做黄山松。
黄山松还有另一大特点,它是长在岩石缝里的,只要有一丝的生存希望,它就会努力地生存下去,所以它的根往往比树干还要粗。
黄山松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爬了大约三十来分钟,我们到了光明顶,它海拔约1860米,为黄山的第二高峰,山顶设有华东地区最高的黄山气象站。
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气象站旁边,于是我们便把行李放在酒店里,拿了几瓶水便“轻装上阵”了。
下午我们要去西海大峡谷,在路上,我们看见了飞来石,飞来石又名仙桃峰。
石高10余米,重约360吨,根部与山峰似已分离,如天外飞来,所以叫做“飞来石”。
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来到了西海大峡谷的“一环”景点。
可是当我们听上山的游客说还有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谷底,而且五点半那里的地轨列车就会停开,如果赶不上地轨,我们可能就要徙步再爬上山顶去酒店住宿。
爸爸这时看
了一下手表,已经二点二十分了,他便打起了退堂鼓:“要不,咱们原路返回吧!怕是来不及赶上地轨列车了。
”可我却坚定地说:“不!咱们一定要学习黄山松的精神,走到大峡谷的谷底去坐地轨列车”。
“好,听你的, Let’s go!”爸爸说。
于是,我们便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向谷底“进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
这时我们向上回望那些陡峭的石阶和狭窄的栈道,我觉得真是太惊险了,看看那些游人,其实我刚刚也和他们一样,双手扶着拦杆,一只脚先小心翼翼地落到下一级台阶,另一只脚再慢慢挪动到这级台阶上,战战兢兢,可以想象得出这些石阶有多险啊!
在西海地轨站,那里与云谷寺缆车站同样也是“下饺子”,但是“饺子”比缆车站那里的“饺子”少多了。
地轨列车像个平行四边体,我给它取了一个外号“巨型缆车”。
下山走了三个多小时,可地轨列车却只用了2分多钟就把我们送到了山顶白云宾馆站。
我们美美地在酒店睡了一晚后,我们便开始了第二天的旅程。
我们去了百步云梯,百步云梯我真的以为它只有一百步,但是错了,百步云梯是虚指,我仔细数了一下,共有一百九十七步。
在百步云梯的尽头是中外闻名的迎客松,它位于玉屏峰东部,文殊洞顶,松破石而出,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十大名松之冠,松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故而得名。
在下山的途中,哎,真是不幸运,下雨了,在时而毛毛细雨,时而瓢泼大雨中我们来到了慈光阁旅游专线公交站。
不一会儿,我们就坐上了专线公交,结束了难忘的黄山之旅。
很遗憾,我们这次没能泡到黄山温泉,没有看到黄山日出。
黄山的美景很多,一次看不完。
再见黄山,明年我还会来拜访你的!
游黄山的心得篇3
爬上安徽的黄山,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字:奇。
黄山上的云雾是奇的。
这种奇,是一种朦胧的奇:爬到半山腰,云雾就像一条白色的围巾,环在山的颈子上,它穿梭在树梢,飘忽在我的眼前,切断了我的视野,让我深处迷雾之中。
这种奇,是一种梦幻的奇:不知不觉就爬上了山顶,我终于看到了名副其实的云海。
她似轻纱,笼罩着山姑娘的脸庞;她如溪水,潺湲在你的脚下。
这种奇,是一种缥缈的奇:我在山顶徘徊,一缕缕烟雾,悄悄地曳过我的眼睛,让我感受到了“凌波微步”的飘逸,也让我感受到了“衩袜步香阶”的轻巧。
松是奇的。
他们破石而出,有的站在山路旁,有的挺立在悬崖边,有的则顽强地生长在峭壁上。
那些松树有的在缥缈的云雾中站岗;有的伸出奇形怪状的胳膊,为游人指路;有的则像一顶顶大绿伞,装扮着这座秀丽的黄山。
一棵棵松树挺拔在黄山上,组成了秀丽的“黄山奇松图”。
什么“盼客松”,什么“麒麟松”,听着名字就倍感亲切。
特别是那“阅尽沧桑色更鲜”的迎客松,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形象可爱,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好像在说:“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快进去参观。
”他们在云雾中傲然挺立,让黄山充满梦幻。
山上的岩石当然更是奇了。
什么“仙人晒靴”,什么“金鸡叫天都”,听着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
令人叫绝的是“天狗望月”,你看,似乎是从美丽的天空中驾云而来了一条健壮的狗,望着月亮,对着深蓝的天空不住地大声嚎叫,好像已经陶醉在那璀璨的星空中。
更奇的是“猴子观海”,那块岩石宛如一只猴子,它双脚脆直,望着虚无缥缈的云海,仿佛对这梦幻般的云雾充满了好奇,其形态逼真,让不计其数的游客驻足痴望。
温泉也是奇的。
我们来到温泉旁,池子里的水正“咕噜咕噜”冒着泡。
我们脱光衣服,跳了下去。
在温泉里,我忘记了学习的劳倦,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整个人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温泉真奇妙啊,怪不得被列入黄山四绝。
“黄山的景色真是名副其实的‘奇’啊!”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喃喃自语道。
游黄山的心得篇4
周五回到家里,妈妈就告诉我说,明天要带我去黄山旅游,可把我高兴坏了。
早就听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终于也有机会去看一看了。
于是,我很努力的把作业全部写好了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晨,才四点钟我就被叫醒了,迷迷糊糊的洗脸、刷牙、吃早饭,到了车上继续睡。
等我被妈妈叫醒时,就看到车窗外的大块石壁上面刻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徽字,有草书、有隶书、有楷书……实在是壮观。
问了妈妈才知道,这就是”百徽崖“。
到了黄山脚下,我们本来都是摩拳擦掌的准备爬黄山了,但是导游却因为怕人太多,影响速度,极力劝说我们坐缆车上到半山脚,还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后来我们一大车的人都妥协了,买了缆车票。
人实在是太多了,买好票排队的时候我们就一直被动的被人流挤来挤去,挤到后来,竟然发现爸爸被挤丢了,打了电话才知道,爸爸已经被挤到了最后面。
我和妈妈只好跟着人流先上了缆车,同一个车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不过大家都有说有笑的。
突然,缆车抖了起来,大家都惊叫出声,只有我一点也不害怕,他们都夸我胆子好大,我可得意了。
我往下面看的时候,还看到了好几只猴子呢。
下了缆车,等到了爸爸以后,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没一会儿,就看到了蒲团松,我在另外一个角度看的时候,发现这里就像一只老鹰守护着松树一样,导游说这就是有名的”飞鹰守蒲团“。
我们经过了迎客松,来到了天都峰脚下,这次,我们几个人不管导游如何的舌灿莲花,都坚持要去爬天都峰了,要不然,黄山都白来了。
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我是走在第一个的呢。
可是后来我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我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肯定是他们太慢了,我正想回头去
找他们的时候,看到了妈妈的一个同事,于是跟这个叔叔借了手机,打电话问妈妈怎么办,原来妈妈在等爸爸呢,爸爸是个胖子,爬得太慢了。
妈妈让我跟着这个叔叔先走,她会到山顶找我的。
经过了危险的”鲫鱼背“,终于到了天都峰顶。
我倚着栏杆往外面看,原来黄山这么美啊!翠绿茂盛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石、满天变幻的云彩……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听导游的,而是坚持爬上来了,虽然爬的那么辛苦,一切都是很值得的。
不知多久后,耳边传来了爸爸妈妈的声音,原来他们也到山顶了,我们一起看风景,一起拍照片。
经过休息之后,我们一起下山到了车站。
下山途中也体会了”下山比上山累“的至理名言。
黄山真美,也真好玩,虽然爬山那么累,可我已经期待着下次再去爬另外的几座山峰了。
游黄山的心得篇5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的这句诗流传千古,谁都知道,黄山是个好地方。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去黄山的日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爬上了山。
黄山可真高啊!从山上往下瞧,云雾已把山峰给笼罩起来。
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足足有1800多米。
坐着缆车上到半山腰,就能看到一团团的白云,再往上走到第二高山峰光明顶也要四个多小时,累得你直喘气。
黄山可真陡啊!一节节的楼梯大多都只能容纳一到两个人,两旁的栏杆要么只有膝盖高,要么干脆没有。
只有往下望一眼,也能吓得你直哆嗦,因为你的身旁就是万丈深渊,如果一脚踩空,就没命了。
黄山的天都峰最陡,台阶的倾斜度达百分之八十,几乎是直着往上爬,那种地方当然只有很多“驴友”敢去尝试和见识。
黄山可真奇啊!“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号可不是吹的。
黄山的奇松怪石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早就听说“迎客松”的大名了,能亲眼见到,这让我十分兴奋。
迎客松的枝干十分粗壮,遒劲。
郁郁葱葱的松针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它的两丛枝干长长地伸出,好似在欢迎大家来到黄山。
见识了奇山的代表,我也要看看“陪客松”。
一身翠绿的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位哨兵正挺直着身板在站岗,特别神气,黄山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也值得一看。
“飞来石”石如其名,就像是从别的地方飞过来似的,搭在了山峰上。
远远望去“飞来石”显得特别小,其实它有270多吨呢!在天都峰旁边的山峰顶上,有一块小石头。
它一半在山峰外边,另一半在山峰顶上,做出要跳跃的姿势,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景点——松鼠跳天都。
还有的石块展现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和唐僧西天取经四人的形象。
你说奇不奇?
黄山可真美啊!一层层轻纱似的云雾笼罩着黄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漫山遍野的松树装点着黄山,把黄山打扮得更神奇,更秀美。
坐上缆车,你能看见一块块黄白相间的岩石,向远处望去山云天混为一体,让你陶醉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我终于领略到了黄山那神奇的景色。
黄山之旅是我最难忘的时刻。
游黄山的心得篇6
端午节期间,我们去了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黄山
我们从於潜高速公路出发了。
车子开呀开,不知开了多久,我感觉
这路没个尽头似的,车子进入安徽了,高速公路上竟然变成了人行横道,这些人胆子真大,难道他们不怕被撞吗?这个时候,天公并不作美,下着丝丝细雨,不过,高山被浓雾环绕,真像西湖雨天,真像“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一天傍晚,我们来到了黄山周边景区之一——九龙瀑。
“一折一潭”是它的奇特之处。
它的九折就像九条龙坐卧在这里。
天下着蒙蒙细雨,使得九龙瀑比往日更多了一份迷人。
站在九瀑潭之下,能感受到水冲击潭石带来的清凉。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水是从黄山海拔约800米处落下的,只有十几摄氏度,怪不得这么凉呢!
第二天,我们出发去黄山了。
公交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出发了。
一侧是道路,而另一侧是万丈深渊,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
车子越靠近黄山越能感受到她的壮观与美丽。
到站了,我们买好了门票与索道票,便去坐索道了。
由于我比较喜欢坐索道,所以异常兴奋,奶奶反而有些害怕了。
索道越拉越高,我看到“猴子观海”了。
那块石头就像一只猴子,看着那美丽的云海;再往上,我又看见了“蟠桃石”,传说是天上的蟠桃坠落在黄山上,变成了石头,所以叫“蟠桃石”。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中外。
而我在黄山看到的奇松怪石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让我先说说黄山松中的奇松吧:有迎客松、凤尾松、龙爪松、双脊松、黑虎松……凤尾松的树枝排列像凤尾竹,极像凤凰的尾巴;龙爪松的根向外伸去,就像龙的爪子,盘踞在地上;黑虎松的传说很神奇,传说这是一只黑虎卧在这里,结果变成了松树……黄山中最有名的松树非迎客松莫属了,迎客松的树枝向外伸去,好像一位热情的主人,正向我们招手,嘴里说着“欢迎欢迎,黄山欢迎您的游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客松在玉屏楼,这座峰犹如一位美人睡卧在莲花峰与天都峰之间。
再让我说说怪石吧,迎客松周围就有两块怪石:距离它0.5公里外有块海豚石,石上突出的部分就像海豚的嘴;迎客松后面还有“松鼠眺天都”,果真一条小松鼠,真在眺望天都峰,“童子拜观音”,高的石头就像观音菩萨,矮的石头就像一对童男玉女正在叩拜观音;飞来石,它的形状就像如来佛祖的巨掌,十分有名……
我们还爬上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
“不登光明顶,不见黄山景。
”光明顶海拔1860米,虽然不陡,但需要有足够的耐力。
爬啊爬啊,我一会儿快快地爬,一会儿坐在石凳上,歇个大半天……终于爬上了峰顶,眺望对面的莲花峰,看到她被云海环绕,周围簇拥着诸多小峰,仿佛处在人间仙境。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还真是名不虚传啊!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了。
游黄山的心得篇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开车到黄山玩。
我们开了三个小时终于到了,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大家一起去黄山索道买票,排队是件痛苦的事情,那队伍像长龙一样长,我们排了三个小时才排到。
等我们坐上索道了,心情才好起来,索道走到中间,我们一望下去,可以看得很远,只看见那黄黄的山上长着翠绿的树,那雾和寒气是那样的强烈,让我们感到又刺激又新奇。
一会儿,大家下了索道,那寒气对着我们在一阵阵地猛吹着,我被吹得寒毛都竖起来了。
我们一人一个包,又是两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了宾馆,休息了一下子,我们再去景点玩。
大家又用了一个小时才走到了清凉台,我们站在台上看下去,山下的人像一颗移动的沙子一样,山上全部都是树林。
接着就去飞来石,到了那边,我们往上看,那飞来石就像哨兵一样,挺立在一个平台上,传说飞来石是女娲补天掉下来的一块石头,据说飞来石还有一种奇异的魔力,摸一下带来幸运,摸两下,带来财富,摸三下代表桃花运,这传说真有趣。
我又上山去狮子峰,我们站在狮子峰上,能看见猴子观海,不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雾上来,遮住了猴子观海了。
我看了一会儿转过头去,只见一只只松鼠,
在拿一个大大的松果,样子挺灵巧。
黄山的松树每一棵都很雄伟,“黑虎松”、“迎客松”、“异萝松”、“凤凰松”,每一棵都算是“松中之奇”呀!
日落了,我们下山到清凉台去看日落。
我看到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边,有很多云慢慢遮住了太阳,云变出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形状,颜色也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我们还玩了许多景点,因为太多了,有些地方我都一下子记不起来了。
这次黄山行,让我看见那么多的自然奇观,祖国真美,下次我还要来黄山玩!
游黄山的心得篇8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前往黄山浏览观光,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不为浮现出千姿百态的山峰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想象看黄山的美丽景色。
到了黄山以后,我们先来到了九龙泉,站在九龙泉脚下仰望,瀑布分九叠从顶,倾泻而下,宛如九条威武的白龙从天而降。
告别了九龙泉,我们进入了玉屏景区,险峻的天都峰映入了我的眼帘。
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边钵盂峰。
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
接着,我们来到了莲花峰,莲花峰是黄山最高的山峰,海拔1864米,莲花峰远看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近看,又似一座玲珑的宝塔。
随后,我们又如来到了黄山最著名景点之一——迎客松。
我早在电视上见过它独特的美,今天,终于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它的独特。
然后我们来到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10米,接着我们来到了百步云梯,旁边的导游说:“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方北的峭壁上,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百步云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
最后我们坐了云谷索道下山,下山时我看到了很多的厅山怪石,还遇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
像白色的海洋一样,真是美极了,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仙境。
放眼望云,那些石阶、瀑布、云海都像在我们的脚底下一样。
苍翠的松柏、灰色的石阶、银白色的瀑布,还有那若即若离的云海,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人留连忘返。
游黄山的心得篇9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能是黄山最好的宣传文字了。
因为它没有功利性,可能更深入人心。
去黄山之前,虽然也读过有关黄山的一些游记,其实心中没有多少概念。
旅游景点的魅力,大约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觉到。
文字的东西,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的。
到达黄山后,已经是下午了。
住在旅馆里,老板介绍说下午可以到翡翠沟等几个小景点看一看。
明天不耽误上黄山。
想着要充分利用时间,便同意了老板的建议。
旅馆老板联系了导游,是小的旅游车,可以乘六七个人。
很容易就拼了一车人。
去了一个什么山庄,印象不是太深。
那里竹林很密,好像是《西游记》的一个拍摄景点。
后来就去翡翠沟。
翡翠沟游人很多。
印象中这就是一个行政村开发的景点。
据导游介绍,翡翠沟又名情人沟。
在-----时,有三十多个上海知青到沟里游玩,迷了路。
不得不在沟里呆了几天翡翠沟就是一条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一直不断。
往返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景色也很不错。
我们去时下着小雨,只好穿着塑料雨衣游玩了。
当天夜里,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但已经到了山脚下,明天无论如何也要上山的。
第二天早上,导游便带我们乘车上山。
旅游车可以开到离山门很近的地方。
门票是一百二十元。
购票处人很多,我们的票导游负责,倒是省了不少事。
在进门处,到处是人。
进了山门,就有缆车可达半山腰。
也有许多人乘缆车的,需要排队。
山路上的人,一个挨一个。
路较窄,小心翼翼才能超越前面的人。
因为下着小雨,每个人都有一个塑料雨衣。
但雨很小,正所谓“有雨趣而无雨淋之苦”。
不穿雨衣呢,衣服肯定也要淋湿啊。
在黄山旅游,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拐杖。
在其他地方登山,有拿拐杖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拿。
在这里却是人手一拐。
可见《卖拐》的广告做得比较好。
走一段时间,人与人之间慢慢拉开一点距离,不象刚上山时那么拥挤了。
雨也基本停下来。
可以脱下雨衣走路了。
这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
毕竟,淋雨上山,总会让人感到一些郁闷。
山上竹子很茂密。
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树。
许多树上挂上小牌牌,写着树名和属种。
但游客还是记不住啊。
风景那么多,谁记住树名了啊。
山路不算太陡。
因为有雨雾的缘故,看不太远。
开始,我多多少少有几分失望。
我心中的黄山不是这样。
快到山顶时,雾上来了,飘飘浮浮,游弋不定。
太阳也出来一点,把雾照得五光十色。
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
有时雾就在你脚下,在你手边。
我不由得感叹,来黄山几次,也不敢大言说见过黄山真面目啊。
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山真面目也不好见。
应该说,黄山是有很多面孔的。
莲花峰是黄山的一个峰顶。
据说在我们去之前的五年,只有莲花峰可上。
另外一个峰顶天都峰已经封了五年。
为的是恢复它的自然景观。
因此,我们是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