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探讨 王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探讨王超
发表时间:2018-08-06T15:38:52.2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作者:王超刘忠富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也飞速增长,随之居民的用电量也不断增多,需求量变多导致有些地方的供电量不足,出现供电短缺现象。

(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21)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也飞速增长,随之居民的用电量也不断增多,需求量变多导致有些地方的供电量不足,出现供电短缺现象。

在电力输配电线路中会配置电阻,那么随之功率耗损的现象就会出现。

本篇文章阐述了再电力输配电线路中,降低功率损耗的意义,主要针对电力输配电线路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损耗的技术进行解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探讨
导言
当前社会经济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绿色电力技术”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当前,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在电力输配电线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减低损耗,做到“保质量、保安全、节能、环保”,降低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电力输配电线路使用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性
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电力输配电线路会产生相应的损耗,无形中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为了使得电力输配电线路能耗得以明显降低,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

因电力传输设备及传输线路都存在着电阻,势必造成电力传输过程功率的耗损,这就是所谓的线损,通常情况下,是由固定耗损、可变耗损及其他耗损等几部分组成。

具体来说,固定耗损指的是线路耗损,其与电荷变化没有直接关联,主要是由电压、设备容量及设备质量决定的;可变耗损指的是铜损和线圈铜损,此外人为因素及输电管理因素也会造成部分功率的耗损,且很难得以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输电系统自身具有较大的耗电量,为此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普及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进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

2、电力输配电线路中节能降耗的分析
输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整体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输送电能,使其平稳过渡至客户端。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广泛采用钢芯铝绞线作为导线,各个系统的导线横截面也有所差异,所谓降低电能的消耗,其实就是要求降低输配电线路的有功功率。

电线的长度和横截面能够直接影响电能的消耗,所以从这个层面出发,增加导线的横截面,有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现阶段已经出现了部分针对新型导线的初步研究成果,新型导线能够实现电抗的降低,并扩充电流的承载量,拥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此外还有一种耐热性能较强的铝热合金导线,也可以达到很大程度的电流量承载。

通过分析上述的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可以得知,导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所以,电力企业必须依照现实的技术条件,合理、正确而科学地选用输配电线路的导线,从根本上实现电力能源的节能降耗目的。

目前随着国民用电量的增加,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也逐步趋于加重,电力能源在传输中的损耗,不但严重地增加了,也影响着导线的使用寿命,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如今电力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需要接受不同的严峻挑战,为此,在输配电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选择使用合适的导线以外,还应当从若干方面加强与优化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促进并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源远流长。

3、继电保护装置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特点
3.1保护变压器
应用变压器保护法可以提升变电站中变压器的使用安全性,变压器有额定电压,当经过变压器的电流增大时,就会导致变压器中的额定电压显著上升。

当变压器中的实际电压值超过变压器中的额定电压值时,就会对变压器造成破坏。

由此可见,将变压器的电压值调节到额定电压以内就可以对其进行保护。

在利用配电保护装置对变压器进行保护时,需要分析装置的应用特点,将配电线路中的电压调节到额定限度之内,这样就能保证配电电压的稳定性,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

在对变压器进行保护时,通常采用分布式的保护方法配置电压,显示电路中的电压异常。

在进行配电保护工作时,也可以采用独立安装法建立非电量继电保护途径,使用电缆接通路由器的方式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完成对变压器的保护。

3.2提升运维安全性
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提升用电安全性,保护标准是依IEC61850的体系设计的。

也就是说,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对变电站内中的各个电路元件实施监控。

相对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应用会增加计算机系统日常的运维风险,网络病毒的入侵也会造成智能变电站的管理异常,出现数据遗失和数据泄露的情况。

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应用过去的经验,优化继电保护系统,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安全性。

3.3提升管理的可靠性
应用继电保护系统,提升了智能变电站中的系统保护性,对变电站进行数字化建设。

合理设置继电保护装置,保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变电运营工作管理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为社会上的工业生产、人们的生活等提供电量。

智能变电站的日常工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运维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电磁兼容问题,发挥继电保护系统的整体效果,削减不良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对智能变电站中的运维异常做出反应。

4、电力输配线路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措施
4.1换铁磁化金具为无磁化金具
利用无磁化金具的好处是降低了线损,避免了因使用传统的铁磁化金具所引起的电力资源大量损耗,因此,这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铁磁材料导磁率是铜和铝的250~1000倍,导磁率越高,所引发的感应电动势值就越高,因此形成的涡流在金具电阻的上发热量也就越大。

选择合适的金具——如无磁化金具所产生的涡流发热量就会相对较小,能有效降低热能损耗,从而降低了电力线损。

金具的电损率是与电流大小及导线电阻分别成正比例关系的。

在我国很多地方,35kV以下输配电线路选择铁磁化金具的比例仍然较高。

铁磁化金具的不利之处在于一方面其大量增加了电力线损;一方面极易造成不良事故。

同时,由于线路老化,也极易造成导线自燃,甚至发生线夹事故。

随着人们对用电安全的重视度加大,很多用电企业和电力单位已经开始使用无磁化的金具,主要以铝材料和铜材料为主。

但由于无磁
化金具造价相对较高,限制了节能金具的大力推广和应用,而与无磁化金具类似,也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目的的低磁化金具则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其成本小,有效弥补了无磁化金具的不足,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2对电网规划进行优化
如果要想合理有效的优化电网的规划,那么就需要对城市电网实施一个规划方案,并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降低损耗的目的。

总体来讲,实施规划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与实时监测线路耗损这两者都是电网规划设计里最为关键的两个条件。

所以,准确有效地规划电网方案,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还可以降低线路耗损,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4.3使用低损耗的新型变压器
作为电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变压器在电网整体运行中所占的能耗比例特别大,在这种条件下,倘若变压器自身的功率低且能耗大,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因而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更换与维护变压器设备。

就当前而言,作为一种新型变压器,在使用非晶合金铁芯的变压器过程中能耗低、杂音小的优势明显,是现阶段我国变电站变压器的首选设备,相较于传统的变压器,此设备不但可以减少负载环节中的铜损,还可以实现以往五分之一空载损耗的运行。

4.4对配电线路进行合理选择
4.4.1应该合理地扩大导线载流的水平
导线载流水平越高,那么导线运行的效率也会越高,随之线路耗损也会变小。

所以,如果要达到有效降低线路耗损的目的,就可以在提升导线载流水平这方面实时操作。

与此同时,因为电路导线的是有使用寿命的,因此,在提升载流水平这方便要考虑到各个因素,这样才可以发挥导线的最大化利用,达到一个积极的效果。

4.4.2采用架空绝缘导线
在实际生活中,架空绝缘导线所使用的线缆是高级的绝缘性的架空线缆。

架空绝缘导线有很多的优点:可以有效地保障电力线路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电力线路的交错导致安全隐患问题;优化电线杆和杆塔的结构,这样可以让敷设线路来得更加方便简单。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的用电很不均匀,所以,为了更好实现电力的输送,要不断完善节能降耗技术,使电力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在输配电线路降耗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节能降耗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国家的负担,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钊,曹鑫,杜文文.浅析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运用[J].科研,2016,2(11):228.
[2] 于治国.浅谈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22(1):75.
[3] 王继明.浅谈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存在问题及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9):61.
[4] 王静,张改华,贺亚军.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4):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