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9.(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 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 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
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A
解析
13.(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 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 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 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 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解析
14.(2018·山东潍坊统考)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 好”,即不依傍、不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 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 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答案 C
A.1915 年 B.1917 年 C.1920 年 D.1924 年 答案 C
答案
解析 1919 年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 社会上出现社会主义思潮应该是 1919 年后。因此答案选 C 项。
解析
8.(2018·山西太原三模)1919 年 2 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 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 《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答案 D
答案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 思想解放的作用,故 A 项错误;“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 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 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表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 民主,不是对辛亥革命的批判,故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3.(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期中)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 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 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意在( )
A.传播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B.批判社会上的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宣传社会主义的治国之理念
解析
5.1919 年 8 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 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 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
A.文学革命推动了教育发展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答案 A
解析
6.(2018·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民与君 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他旨在提倡( )
A.民主 B.科学 C.新道德 D.新文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 主反对专制,故选 A 项。
答案
解析 民国四年即是 1915 年,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钳住了民 国的青年人,可知漫画所讽应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因 此,为启迪国人的觉悟必须要展开思想解放运动,故选 D 项。1915 年,袁世 凯意图复辟帝制,与清朝残余势力无关,排除 A 项;该漫画反映袁世凯为复 辟帝制尊孔复古,毒害民众,与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无关,排除 B 项;辛 亥革命发生在 1911 年,与材料中民国四年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答案
解析 题目实际上是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联系所学可知,袁世凯复辟 帝制、尊孔复古和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背景 和经济背景,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最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动摇了旧思 想的统治地位,故选 A 项。
解析
10.(2018·广东惠州期末)郭沫若《反正前后》一文中指出,(1910 年前)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 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 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这说明( )
答案
解析
[等级提升] 11.(2018·豫西名校二联)1916 年 8 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 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 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 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答案 A
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2018·福建宁德部分学校期中)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 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 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 )
A.清朝残余势力又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的支持 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答案 D
答案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摒弃儒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鲜明的实用主义 色彩”不等于儒家的经世致用,故 B 项错误;独立理性精神与材料“不依傍、 不育从”相符,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文学革命,故 D 项错误。
解析
15.(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 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 解放花了 20 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 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材料论证孔子、专制与宪法、自由的矛盾,意在批判尊孔复古逆 流,重点不在传播民主与科学,故 B 项正确,A 项排除。材料没有“号召暴 力革命”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相关信息,故 C、D 两项排除。
解析
4.近代有学者曾说:“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 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 )
答案
解析
7.《东方杂志》某年 2 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 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 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 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年”是指( )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救亡图存的信息,故 A 项错误;由材料“论战使得 《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青年》大 获成功,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符合文化平民化有关,故 B 项正确;C、 D 两项都不能合理解释材料现象,均排除。
答案
解析 “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 造”,说明李大钊鼓励青年追求个性自由,故 A 项正确。1911 年的辛亥革命 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 B 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也没有论 及传统文化问题,故排除 C、D 两项。
解析
1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 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 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 )
答案
解析 根据时间“1919 年”可知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课文材料 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得出文学革命推动了 教育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与科学思想在社会上的接受程度, 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底层的信息,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 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文化的现象,故 D 项错误。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是 那样黑暗”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答案 (1)因素:儒家伦理道德束缚了国民的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 现。
(2)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到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 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 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 命运的根本,辅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 项排除;康 有为维新变法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排除;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废 除文言文,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C 项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排除。
解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 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 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 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 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 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 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 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 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 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 的新文化运动了。
A.实现富国强兵 B.改造社会制度 C.提高国民觉悟 D.批判传统文化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到富国强兵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 动也没有提到改造社会制度的内容,故 B 项错误;“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主 要用于提高国民觉悟,故 C 项正确;“批判传统文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形 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解放思想,故 D 项错误。
A.中国落后的最大阻碍是专制统治 B.当时青年对中国认识不足 C.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紧迫性 D.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落后 答案 B
答案
解析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当时的青年认为中国进 步的最大阻碍是专制统治,实际上还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说明当时青年对 中国认识不足,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观点并非强调当时政治革命的 紧迫性,故 C 项错误;列强的侵略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材料没有涉 及,故 D 项错误。
解析
2.蔡元培提出“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由淘汰之命运者, 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反映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中体西用 C.托古改制 D.兼容并包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西 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托古改制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蔡元培主张兼容并 包。故选 D 项。
9.(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 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 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
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A
解析
13.(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 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 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 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 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解析
14.(2018·山东潍坊统考)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 好”,即不依傍、不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 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 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答案 C
A.1915 年 B.1917 年 C.1920 年 D.1924 年 答案 C
答案
解析 1919 年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 社会上出现社会主义思潮应该是 1919 年后。因此答案选 C 项。
解析
8.(2018·山西太原三模)1919 年 2 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 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 《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答案 D
答案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 思想解放的作用,故 A 项错误;“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 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 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表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 民主,不是对辛亥革命的批判,故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3.(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期中)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 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 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意在( )
A.传播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B.批判社会上的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宣传社会主义的治国之理念
解析
5.1919 年 8 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 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 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
A.文学革命推动了教育发展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答案 A
解析
6.(2018·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民与君 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他旨在提倡( )
A.民主 B.科学 C.新道德 D.新文学
答案 A
解析 根据“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 主反对专制,故选 A 项。
答案
解析 民国四年即是 1915 年,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钳住了民 国的青年人,可知漫画所讽应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因 此,为启迪国人的觉悟必须要展开思想解放运动,故选 D 项。1915 年,袁世 凯意图复辟帝制,与清朝残余势力无关,排除 A 项;该漫画反映袁世凯为复 辟帝制尊孔复古,毒害民众,与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无关,排除 B 项;辛 亥革命发生在 1911 年,与材料中民国四年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答案
解析 题目实际上是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联系所学可知,袁世凯复辟 帝制、尊孔复古和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背景 和经济背景,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最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动摇了旧思 想的统治地位,故选 A 项。
解析
10.(2018·广东惠州期末)郭沫若《反正前后》一文中指出,(1910 年前)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 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 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这说明( )
答案
解析
[等级提升] 11.(2018·豫西名校二联)1916 年 8 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 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 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 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答案 A
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2018·福建宁德部分学校期中)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 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 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 )
A.清朝残余势力又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的支持 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答案 D
答案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摒弃儒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鲜明的实用主义 色彩”不等于儒家的经世致用,故 B 项错误;独立理性精神与材料“不依傍、 不育从”相符,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文学革命,故 D 项错误。
解析
15.(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 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 解放花了 20 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 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材料论证孔子、专制与宪法、自由的矛盾,意在批判尊孔复古逆 流,重点不在传播民主与科学,故 B 项正确,A 项排除。材料没有“号召暴 力革命”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相关信息,故 C、D 两项排除。
解析
4.近代有学者曾说:“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 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 )
答案
解析
7.《东方杂志》某年 2 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 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 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 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年”是指( )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救亡图存的信息,故 A 项错误;由材料“论战使得 《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青年》大 获成功,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符合文化平民化有关,故 B 项正确;C、 D 两项都不能合理解释材料现象,均排除。
答案
解析 “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 造”,说明李大钊鼓励青年追求个性自由,故 A 项正确。1911 年的辛亥革命 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 B 项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也没有论 及传统文化问题,故排除 C、D 两项。
解析
1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 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 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 )
答案
解析 根据时间“1919 年”可知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课文材料 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得出文学革命推动了 教育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与科学思想在社会上的接受程度, 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底层的信息,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 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文化的现象,故 D 项错误。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导致“中国的状况依然是 那样黑暗”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答案 (1)因素:儒家伦理道德束缚了国民的思想,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 现。
(2)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到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 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 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 命运的根本,辅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 项排除;康 有为维新变法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排除;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废 除文言文,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C 项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排除。
解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 固,中国的状况依然是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 旧礼教的彻底的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着,缺乏 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 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 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 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 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 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 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 的新文化运动了。
A.实现富国强兵 B.改造社会制度 C.提高国民觉悟 D.批判传统文化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到富国强兵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 动也没有提到改造社会制度的内容,故 B 项错误;“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主 要用于提高国民觉悟,故 C 项正确;“批判传统文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形 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解放思想,故 D 项错误。
A.中国落后的最大阻碍是专制统治 B.当时青年对中国认识不足 C.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紧迫性 D.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落后 答案 B
答案
解析 “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当时的青年认为中国进 步的最大阻碍是专制统治,实际上还包括帝国主义的侵略,说明当时青年对 中国认识不足,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观点并非强调当时政治革命的 紧迫性,故 C 项错误;列强的侵略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材料没有涉 及,故 D 项错误。
解析
2.蔡元培提出“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由淘汰之命运者, 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反映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中体西用 C.托古改制 D.兼容并包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西 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托古改制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蔡元培主张兼容并 包。故选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