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伴性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
一、单选题
1.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
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2.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图谱。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Ⅰ-1和Ⅰ-2的3个子代均正常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
B.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C.若Ⅲ-1和Ⅲ-8婚配,则后代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8
D.第Ⅱ代中的3个女性均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3.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
如图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B与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
4.现有一个基因型为AaX B X b的卵原细胞,下列有关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X B,则减数分裂I过程中出现异常相对值
B.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 X B,则减数分裂II中出现异常
C. 若产生的1个极体基因型为aX B X 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 B X b
D. 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X b、aX B、aX B
5.鸡的羽毛特征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羽毛的性状就可直接判断雏鸡的性别( )
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B.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6.鸡的性别受ZW性染色体控制。
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 的为白色。
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
一只基因型为ccZ b 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
理论上,后代表现型比例应是( )
①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1:1
②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2:1
③公鸡中芦花和白羽毛之比为3:1
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3: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人类通过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两条性染色体同型(XX)是雌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异型(XY)为雄性;鸡不这样,雄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雌性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
一种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蠕虫,性别由上述两种性别决定方式其中一种决定,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的是珍珠色,有的是原始色。
原始色雌虫与珍珠色雄虫杂交后,后代雄虫均为原始色,雌虫均为珍珠色;另取一只珍珠色雌虫与一只原始色雄虫杂交,后代均为原始色。
由此可推断体色中的显性性状和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性别分别是( )
A.原始色,雌性
B.原始色,雄性
C.珍珠色,雌性
D.珍珠色,雄性
8.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的基因型如下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的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1/4
B.Ⅲ1的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1/4
C.Ⅲ2的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1/8
D.Ⅳ1的基因型为X A1X A1的概率是1/8
9.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
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片段的是( )
A. B. C. D.
10.下图示某种鸟的羽色遗传图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芦花为显性性状,非芦花为隐性性状
B.该种鸟的羽色遗传属于伴性染色体遗传
C.芦花雌鸟和非芦花雄鸟的子代均为芦花
D.纯合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均为芦花
二、多选题
11.某昆虫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XX的个体发育为不育雄性。
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C.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5
D.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4
12.下图是四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肯定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甲
B.乙
C.丙
D.丁
13.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端。
如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
B. 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
C. 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32
D. 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14.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 R X r
B.雌、雄亲本产生含 X r 配子的比例相同
C.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 r 的极体
D.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三、填空题
15.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
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公鸡的精子中含有Z染色体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等位基因D/d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慢羽公鸡中的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___________。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存在
___________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
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__________。
16.某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其中,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且宽叶植株光合效率、果实甜度均高于窄叶植株;果肉颜色红色对白色为显性。
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纯合红肉宽叶(♀)×纯合白肉窄叶(♂)→1F:粉肉窄叶(♀)、粉肉宽叶(♂);
实验二:纯合白肉窄叶(♀)×纯合红肉宽叶(♂)→1F:粉肉宽叶(♀♂)。
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请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填“常”“Z”或“W”)染色体上,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1F中均出现了雄性粉肉宽叶植株,其基因型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若让实验二中的粉肉宽叶雌雄植株交配,其子代中红肉高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物Z染色体上还有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茎秆的高度。
假设在某野生种群中,高秆和矮秆个体的雌雄比例为1∶1,让该种群中所有高秆植株随机交配,1F中高秆∶矮秆=15∶1,则其雄性亲本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要满足以上假设,必需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17.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自然界除了有正常性染色体的雌果蝇个体(XX)、雄果蝇个体(XY),还有性染色体数异常的个体,如XO(发育为雄性)、XXY(发育为雌性)、XYY(发育为雄性)、XXX(发育为雌性,但不能成活)。
研究发现,果蝇的复眼颜色由几十个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发育受多基因控制,任何基因的变化和缺陷都会影响到性状。
科研人员针对果蝇的眼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知基因型为DD、dd、X D X D、X D Y、X d Y的个体均属于纯合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性指数是X染色体个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这个比值了决定果蝇的性别,雌果蝇的性指数处于______范围。
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中没有发现YY的个体,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果蝇的猩红眼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褐色眼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白眼、红宝石眼、朱红眼、深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果蝇的眼色却只表现其中一种颜色,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果蝇眼色中红色(V+)对朱红色(V)为显性,杂合体(V+V)表现为红色,但V+VV的表型却为朱红色,这是果蝇眼色遗传的剂量效应,据此推测,V+VV的表型为朱红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培育出一只橙眼的雌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类型,让其与纯合野生型雄果蝇杂交。
若该橙眼基因为单基因显性突变,则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不考虑致死现象)。
但实际统计的结果是F1中野生型果蝇的雌雄比例相近,而橙眼果蝇只有雌果蝇,据此可推断橙眼基因所在的位置是______,橙眼性状的遗传特点是______。
为证实该观点的准确性,可在橙眼果蝇与野生型果蝇随
机杂交多代的果蝇群体中调查____________。
18.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研究人员利用长翅腿部有斑纹雌蝇与残翅腿部无斑纹雄蝇杂交,F₁雌雄果蝇均为长翅腿部有斑纹,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长翅腿部有斑纹雌蝇:长翅腿部有斑纹雄蝇:长翅腿部无斑纹雄蝇:残翅腿部有斑纹雌蝇:残翅腿部有斑纹雄蝇:残翅腿部无斑纹雄蝇=4:2:2:2:1:1。
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控制腿部斑纹的基因为B/b,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交换、突变以及雌雄配子均致死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
(2)A/a基因与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从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3)上述杂交实验中,F2中果蝇的翅型性状偏离正常的分离比,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与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错误。
4.答案:C
解析:A、基因型为AaX B X b的卵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A/a、X B/X b各含有一个,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X B,则减数分裂I 过程中出现异常相对值,即A和a所在染色体未分离,A正确;
B、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 X B,则减数分裂II中出现异常,X B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分离,B正确;
C、若产生的1个极体基因型为aX B X b,说明X B和X b所在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发生分离,则与之同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基因型是AA,卵细胞基因型是A,如果AA是极体,则可能是aX B X b,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 b,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AX b、aX B、aX B,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芦花(♀Z B W)×非芦花(♂Z b Z b),子代雌性(Z b W)都是非芦花,雄性都是芦花(Z B Z b),可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A正确;
B、若芦花雄鸡为杂合子,则芦花(♀Z B W)×杂合芦花(♂Z B Z b),子代芦花个体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若芦花雄鸡为纯合子,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B错误;
C、若芦花雄鸡为杂合子,则非芦花(♀Z b W)×杂合芦花(♂Z B Z b),子代无论雌雄都是
芦花∶非芦花=1∶1,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若芦花雄鸡为纯合子,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C错误;
D、非芦花(♀Z b W)×非芦花(♂Z b Z b),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非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ccZ b 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CCZ B Z B交配,F1才能都是芦花鸡,即CcZ B W、CcZ B Z b。
如果F1雌雄个体交配,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1/16 CCZ B W(芦花母鸡)、2/16 CcZ B W(芦花母鸡)、1/16ccZ B W(白羽母鸡)、1/16 CCZ b W(非芦花母鸡)、2/16 CcZ b W(非芦花母鸡)、1/16ccZ b W(白羽母鸡)、1/16 CCZ B Z B(芦花公鸡)、2/16 CcZ B Z B(芦花公鸡)、1/16 ccZ B Z B(白羽公鸡)、1/16 CCZ B Z b(芦花公鸡)、2/16 CcZ B Z b(芦花公鸡)、1/16 ccZ B Z b(白羽公鸡)。
因此F2中公鸡:母鸡=1:1,①正确。
芦花鸡中公鸡:母鸡=6/16:2/16 = 2:1,②正确。
公鸡中芦花:白羽毛=6/16:2/16= 3:1,③正确。
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
=3/16:3/16:2/16=3:3:2,④正确。
7.答案:A
解析:一只珍珠色雌虫与一只原始色雄虫杂交,后代均为原始色,则原始色为显性性状;假设蠕虫性染色体属于XY型,原始色雌虫(XX)与珍珠色雄虫(XY)杂交后,后代雌虫均为原始色(原始色为显性),不符合题意,则蠕虫性染色体属于ZW型,雌性两条性染色体属于异型,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概率相等。
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1/2X A1X A2、1/2X A1X A3,Ⅱ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概率为1/2X A1、1/4X A2、1/4X A3,因此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 A1Y、1/4X A2Y、1/4X A3Y,Ⅲ1产生含X染色体的配子类型及概率为1/2X A1、
1/4X A2、1/4X A3。
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 A1X A2、1/4X A2X A2、1/4X A2X A3,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概率为1/4X A1、5/8X A2、1/8X A3,故Ⅳ1的基因型为X A1X A1的概率是1/8。
9.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当致病基因位于图中Ⅱ-1片段时,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分析A图,亲本正常,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A不合题意;B图中双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故B符合题意;C图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C不合题意;D图可以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D不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C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 的个体成为不育的雄性个体。
截刚毛♀和正常刚毛♂杂交,截刚毛♀:截刚毛♂(tt引起的XX个体成为不育雄性个体):正常刚毛♂=3:1:4,即不考虑tt影响的情况下,雌性全截毛、雄性全正常刚毛,则B和b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亲本基因型为X b X b、X b Y B,截毛♀:截毛♂=3:1,说明子代中,T_:tt=3:1,则亲代相关基因型组合为Tt、Tt。
综上所述,亲本基因型为TtX b X b、TtX b Y B,A错误;
B、亲本基因型为TtX b X b、TtX b Y B,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ttX b X b (不育)、TTX b Y B、TtX b Y B、ttX b Y B,可育雄性个体的比例为1:2:1;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即TTX b X b:TtX b X b=1:2,B正确;
CD、F1中雄性个体的精子类型及比例为TX b:tX b:TY B:tY B=1:1:1:1,F1中雌性个体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X b:tX b=2:1,若自由交配产生F2,其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X b X b:TtX b X b=2:3,纯合子的比例为2/5,截刚毛雄性个体(ttX b X b)所占比例为1/4×1/3=1/12,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答案:A
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交叉遗传,以及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表现为女患者的父亲和所有的儿子都是患者,其中甲图子代女患者的父亲是正常人,不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AB
解析:不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2号、4号都含有致病基因,是杂合子,A正确;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B正确;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该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6号的基因型是X A X a 或X A X A,7号的基因型是X A Y,子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1/4=1/8,7号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异常精子的概率是1/2,因此后代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是1/2,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16,C错误;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不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而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D错误。
14.答案:ABC
解析: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 R X r、BbX r 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D错误;亲本雌蝇产生X R和X 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 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 r均占1/2,B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 r,C正确。
15.答案:(1)①.156②.1
(2)①.Z②.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出现性别差异
(3)5/16
(4)2或4
(5)将这只白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Z 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Z 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W
解析:(1)家鸡(2n=78),故公鸡的初级精母细胞(DNA复制完成)中含有156条染色单体,公鸡的性染色体为ZZ,故公鸡的精子中含有Z染色体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1。
(2)题干分析,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
体现了性别差异,说明控制慢羽和快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
Z d Z d、Z D W。
(3)由第二问可知,子一代为Z D Z d、Z d W,子二代为Z D Z d:Z d Z d:Z D W:Z d W=1:1:1:1,子二代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雄性产生的配子为1/4Z D、3/4Z d,雌性产生的配子为1/4Z D、1/4Z d、1/2W,则子三代中慢羽公鸡(Z D Z-)所占的比例为
1/4×1/4+1/4×1/4+3/4×1/4=5/16。
(4)有色快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Z d或AaZ d Z d,白色慢羽母鸡的基因型是
aaZ D W,当AAZ d Z d与aaZ D W杂交时,产生的子一代存在2种表型(有色快羽、有色慢羽),当AaZ d Z d与aaZ D W杂交时,产生的子一代存在4种表型(有色快羽、有色慢羽、白色快羽、白色慢羽)。
(5)母鸡的性染色组成为ZW,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可能是aaZ D Z D、aaZ D Z d 或aaZ D W,欲判断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AaZ d W)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雌雄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Z 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雌雄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Z 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为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 D W。
16.答案:(1)Z实验一中,子代雌雄植株均为窄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相同3/16
(3)3/4雌、雄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生活力相同;无致死现象;亲代群体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无迁入迁出等
解析:(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实验一中,纯合红肉宽叶雌株与纯合白肉窄叶雄株杂交,子代雌株为窄叶,雄株为宽叶,与性别有关,且种群中雌雄植株均有宽叶和窄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2)实验一中,纯合红肉宽叶雌株(Z A WRR)与纯合白肉窄叶雄株(Z a Z a rr)杂交,子代出现粉肉宽(Z A Z a Rr)雄性植株;实验二中,纯合白肉窄叶雌株(Z a Wrr)与纯合红肉宽叶雄株(Z A Z A RR)杂交,子代也出现粉肉宽叶(Z A Z a Rr)雄性植株。
故实验一和实验二F1中均出现了雄性粉肉宽叶植株,其基因型均为Z A Z a Rr,即相同。
若让实验二中的粉肉宽叶
雄株(Z A Z a Rr)雌株(Z A WRr)交配,其子代中红肉高甜植株所占比例为1/4×3/4=3/16。
(3)该植物Z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茎秆的高度,假设在某野生种群中,高秆和矮秆个体的雌雄比例为1:1,让该种群中所有高秆植株随机交配,F1中高秆:矮秆=15:1,即F1中高秆占15/16,矮秆占1/16,设相关基因为E、e,雄性亲本中杂合子比例为x,则F1中矮杆比例为x/4=1/4,故雄性亲本中杂合子比例为1/4,纯合子比例3/4。
要满足以上假设,必需具备的条件是:雌、雄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生活力相同;无致死现象;亲代群体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无迁入迁出等。
17.答案:(1)≥1X染色体上含有与生命活动相关的重要基因,不含X染色体会导致胚胎致死
(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无论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只表达其中的一种两个隐性基因的作用超过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显性基因的作用(合理即可给分)
(3)雌雄子代中野生型和橙眼的比例均为1:1只位于X染色体上橙眼基因纯合致死是否有橙眼雄果蝇或纯合橙眼雌果蝇
解析:(1)性指数是X染色体个数和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这个比值决定了果蝇的
性别,果蝇有2个常染色体组,正常的雌果蝇有2条X染色体,其性指数为:2:
2=1,XXX发育为雌性,其性指数为:3:2=1.5,因此从比值上看,雌果蝇的性指数
特点是≥1。
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中没有发现YY的个体,推测可能的原因是X染色体上含有与生命活动相关的重要基因,没有X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
(2)果蝇的眼色基因可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但果蝇只有一种眼色,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无论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只表达其中的一种。
红色(V+)对朱红色(V)为显性,杂合体(V+V)
表为红色,但V+VV的表型却为朱红色,其原因可能是两个隐性基因的作用超过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显性基因的作用。
(3)让一只橙眼的雌性突变体与纯合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若橙眼基因为单基因显性突变,说明橙眼的雌性突变体为杂合子,与隐性的野生型杂交,且不考虑致死现象,预计可观察到雌雄子代中野生型和橙眼的比例均为1:1。
根据F₁出现野生型与橙眼两种表型,但野生型雌雄比例相等,橙眼只有雌果蝇,可知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橙眼为雌果蝇可知,该橙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在后代中橙眼只有雌性个体,可确定橙眼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是橙眼的雄性个体致死,又因为橙眼的雌性为杂合子,可确定橙眼基因纯合致死。
为证实该观点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