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水立方,唱响中华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聚水立方,唱响中华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17期
——记2014“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
用更多“中国好声音”唱响我们同圆共享的“中国梦”
文本刊记者吴军涛
8月8日晚,位于北京的民族剧院内一片灯火辉煌,第四届“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颁奖晚会正在这里举行。

参赛的青少年歌手为观众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开场舞。

他们青春洋溢的舞姿,让台下的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青春四射的活力,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历经几十天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角逐,冠、亚、季军得主终于尘埃落定。

来自马来西亚赛区年仅14岁的选手李佩玲一举夺冠;马来西亚赛区的吴依蕾和葡萄牙赛区的黎安琪获得银奖;美国华盛顿赛区的牛念念、美国洛杉矶赛区的马伯骞和泰国赛区的李紫婷获得铜奖。

选手们的精彩演出和明星的助阵将整场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这个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相约北京,相聚水立方。

用青春的热情唱响心声,唱出梦想。

他们是歌手,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种子、文化交流的使者。

这次参赛让他们找到了自信、收获了友谊。

这段经历更成为他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今后,他们将把更多“中国好声音”带给身边的人,唱响同圆共享的“中国梦”。

在比赛进程中,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轻歌手,听他们讲述比赛背后的精彩故事。

14年冠军李佩玲
本届的冠军得主李佩玲是第一次来中国,或许是因为语言沟通的问题,相对于其他选手,14岁的她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李佩玲来自马来西亚,有着典型东南亚女孩的长相,棕色皮肤,身材瘦瘦的,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

“拿了冠军有什么感受?”
“很开心,也很激动。

”李佩玲微微一笑,“我也不知道,他们会那么喜欢我。


在大赛的决赛现场,她演唱的一首张惠妹的《也许明天》震撼了全场观众,舞台上的淡定自若,自身的平稳发挥,让她赢得三位评委的一致认同,一举夺冠。

其实,李佩玲的中文水平并不是很好。

从小上的都是英文学校,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才转到华文学校,但是还是在英文班读书。

直到现在也不过是中文二级的水平。

所以,此次比赛,她比别人付出的都要多一些,每首歌的歌词都要反复地记忆。

然而对歌曲感觉的把握却并不显得很吃力。

她的偶像是邓紫棋,她告诉记者,因为邓紫棋唱歌时感情丰富,具有爆发力。

“《我是歌手》你有在看吗?每一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很期待她的每一场表现。


“你会模仿她的一些唱歌技巧吗?”
“技巧是自己学的,不能去模仿人家。

看别人的演出就是感受到他们的感情就可以,最好
是不要模仿,要唱出自己的特点。

”佩玲一本正经地说。

这让记者感到小小年纪却对音乐有如
此的理解,实在不易。

李佩玲对唱歌的喜爱是打小就开始的,妈妈也一直很支持她,到了8岁那年,妈妈就把她
送去一个歌唱班学习。

那时佩玲的胆子还很小,第一次上舞台唱歌,是被大家“逼”上去的,
但有着唱歌天赋的她,只是在台上唱了一小段,就被台下的老师相中。

那时,她还小,并不知
道他们在说什么,只是之后便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接受更专业的学习。

采访中,她面对记者的提问也很坦诚,在对自己身世的回答上,她也毫无保留。

其实,李
佩玲是被一对华人夫妇所收养的,在10岁那年得知了这个消息。

“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是什么心情?”
“我并没有感觉到痛苦,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很开心。

从小我做什么,妈妈都很支
持我。

”这次参赛,原本妈妈是要和李佩玲一起来的,但一些原因没能脱身。

除了之前在台湾
参加过一次歌唱比赛,这是她第二次离开家,妈妈很不放心她一个人,就把她托付给一起同行
的吴依蕾。

在北京,她又结识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很开心,虽然远离家乡有些不适应,但在这里她又有一次新的生活体验。

李佩玲有一个从澳洲留学回来教了她4年的音乐老师,每
场比赛下来都会关心地问道:“情况怎么样,有哪些困难吗?”亲友的关爱都让她很感激,也
不会感到独自在外的寂寞。

对于将来的打算,李佩玲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歌手,能够生活得简简单单,多赚一些钱,来回报一直以来支持自己唱歌的父母。

“大哥”黎安琪
“大哥!大哥!”粉丝们疯狂地朝着舞台呐喊。

站在决赛台上演唱的是黎安琪,21岁,来自葡萄牙赛区。

在进三强赛的第二轮比赛中,选
手两人一组,演唱自选曲目,每组选手由评委决定一位进入冠军争夺战。

黎安琪与美国选手马
伯骞分在一组,她演唱了一首《冬天来了》,评委老师对她高度赞扬:“从你的歌声里,我感
觉到了一种画面感。

”最终,她获得评委全票认可,进入冠军争夺战。

在决赛的过程中,导演为了给黎安琪一个惊喜,悄悄安排把她的外婆请来,在舞台上上演
了黎安琪和外婆相见的感人一幕。

事后,外婆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叫你大哥?黎安琪回答,
因为我人比较文静,不爱说话。

外婆说:“你不是这种人,我知道。


面对记者同样的问题,黎安琪有些羞涩地说:“刚来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不熟啊,我就逢
人叫妹妹。

比我大的也叫妹妹。

我通常就会用这种方式去搭讪,一个胳膊搂过去,问:‘妹妹,从哪里来的啊,几岁了啊?’就这样每个人几乎都被我叫过了。

”她想了一下,说:“也可能
是因为平时在排练的时候,老师安排任务,我就会在旁边很大声地叫,这里、这里,那里、那里……平时吃饭,我都会说吃剩下的要打包。

每个人都要打一点,晚上饿的时候就可以吃。


从她的回答中,记者感受到了一个真诚、爽朗,有些“好为人师”却很热心的“女王”。

和其他选手相比,黎安琪相对没有语言上的压力。

她从小出生在广州,在广州长大,父母
是在她两三岁的时候移民去的葡萄牙,是外婆一手把她带大的。

13岁那年,读初中的时候黎安
琪才去了葡萄牙。

“从小外婆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黎安琪说。

黎安琪的外婆是一名教师,从小对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严格要求。

但外婆很喜欢唱歌,黎安琪就经常跟着她哼哼外婆那个年代的老歌,外婆也经常“Do-re-mi-fa-so-la-ti-do-ti……就这样一个一个音教我。


到了葡萄牙,因为妈妈担任《华新报》的记者,也是葡萄牙的第一位华人记者。

妈妈在葡
萄牙开了一所华文学校,黎安琪也在学校帮忙教当地的小朋友一些中文。

这次来参加比赛,是
因为妈妈的一个同事阿姨觉得她唱歌很好,推荐她来参赛。

但没有想到拿了银奖,意外之余她
也很开心。

安琪也曾经参加过几场大型的歌唱比赛,在2012年她参加了“水立方杯”的歌唱比赛,成绩是第四名。

2013年,在凤凰卫视举办的一个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中拿到了西班牙赛区的冠军。

而这一次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歌唱大赛了,在台上的感觉不会很紧张了。

心态也会平和很多,
随着当天的感觉发挥。

而这次参赛的曲目都是在“酷狗”播放器里自学的,因为有不错的歌唱功底,用她的话说,“仅仅是跟着唱几遍就ok了。

”她原本在进10强赛和6强赛时已经被pk下去了,但由于观众和评委的喜爱又把她投票选了回来。

“我觉得很幸运,也很感谢他们。

其实,我唱得并不是很好,可能是我的感情比较丰富。


在北京参赛的这段时间,也让她感受到了很多比赛之外的东西:对未知困难的挑战和伙伴
们之间的友谊。

“我在台上比赛的时候,听到台下一个劲儿地在喊:‘大哥!大哥!’结束的时候,他们
跑过来告诉我,我们喊你喊得嗓子都哑了。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这些天,我们又要为颁奖仪式准备开场舞,我人生中以前都没有做过超过一个八拍的动作,我突然觉得以前跳的都不叫舞。

现在这个,哇!我从30强到10强,再到最后,跳舞一直
都有我的份儿。

外婆在台下观看,之后对我说,想不到你跳舞真的还不错的。


因为黎安琪的身材稍胖一些,她对自己跳舞一直都不是很自信,有时也会自嘲一下,“我
之所以那么胖,是因为我从小体弱多病,外婆给我吃很多补品,所以我才成现在这个样子。


为了丰富选手们参赛期间的生活,举办方还组织他们登上了长城,要爬四个烽火台,每一
阶都参差不齐,这对黎安琪来说费老大劲儿了。

“向上爬还好一些,下来就……两个人扶着我,还有一个跑过来说,大哥大哥,我来替你拿书包。

我就是这样被几个人‘拖’下去的。


正是黎安琪的那种真诚、热情感染了周围的小伙伴,除了在赛场上的竞争,他们又多了一
份亲如家人的感情。

为“娘”的吴依蕾
声音酣甜,也不乏撼动全场的热情。

她是来自马来西亚赛区的选手吴依蕾,23岁,在来北京参赛的50多名选手中,她算是年
龄稍长的。

然而,正是因为年龄和多于其他选手的人生经历,也让她唱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就在5天前,8月3日傍晚,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的演播大厅决赛角逐前三名的舞台上,一首《我要我们在一起》让台下粉丝不约而同跟着哼唱,她的歌声让他们陶醉在歌曲传递的那
份感情中。

说起对音乐的爱好,吴依蕾想了想,应该从还没出生算起。

她的父母都很喜欢音乐。

尤其
是母亲,在生她之前,就和父亲商量: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要有一个会唱歌的。

所以,在怀着
她的时候,妈妈也经常听些优美的音乐。

吴依蕾在家中排第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出生后,当她还在摇篮里的时候,
一直是家里的一个佣人在照顾她。

平时佣人在做家务时,会放一些歌曲。

一天,妈妈下班后回
到家中,竟然发现小依蕾在跟着卡带里的歌曲哼哼,还从头哼到了尾,那时她还不会说话呢!
妈妈觉得依蕾一定是块唱歌的好料子,要重点培养。

从小她在华语学校念书,妈妈请了一些优秀的音乐老师教她唱歌,从10岁开始,她就接触到更专业的训练了,自己也很爱好歌唱,经常在“豆芽音乐网”上自学一些乐理知识。

用吴依蕾自己的话说,“从10岁开始到现在,13年了,上台演出的次数数不清。

”从小
到大,她经常在一些活动中演出。

“这是你第一次获奖吗?”
“不是,16岁时去海南岛比赛,好像也是得了亚军。

我在中国都是得亚军。

”说着便是一
阵清脆的笑声。

感觉眼前的吴依蕾好像不是记者在台上看到的那个唱起歌来能够震撼全场的歌手。

不过属于慢热型的她,在交谈中渐渐放下了拘谨,讲起了在京比赛这些天的“闲趣儿”。

原来在这些天里,她还认了个“女儿”,这闺女就是大赛的冠军得主李佩玲。

大概在三年前,她和李佩玲就认识了,那时李佩玲住在马来西亚的北部,而吴依蕾住在南部。

一次,她到
北部去比赛,“我刚一到就听到有人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一听,哎呦,这是哪来的小朋友,怎么唱得这么好,我就从后面快速地跑去前面听。


那时候,李佩玲已经在歌坛崭露头角,她们开始成为彼此相互关照的好姐妹,而且渐渐地
双方家长也都熟悉了。

这一次,李佩玲险些失去来参赛的机会,因为她年龄很小,妈妈不放心。

但吴依蕾得知后,便去和她妈妈说:“你放心啦,到了北京,我就是她妈,我来照顾她。

”这
样好说歹说,李佩玲的妈妈才同意了。

吴依蕾在外人看来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孩,但她也是这么一个热心肠的大姐姐。

因为现在
在台北读大三,学习传播管理的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外面生活。

在决赛上,她的参赛曲目《死了都要爱》,最终获得季军。

“对于此次比赛的结果,你有
什么遗憾吗?”
“因为我们唱的歌曲都有限制时间,所以有时候离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还有一些距离,但
并没有什么遗憾,我的‘孩儿’都得冠军了,我还遗憾什么?”坐在一旁的李佩玲也开心地笑了。

“在今后音乐的道路上有什么打算呢?”
“我其实更想做经纪人。

”她轻声告诉记者,这次来北京更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些导演,
跟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

“如果我当经纪人,我第一个就签她”,她指着坐在一旁的李佩玲,“男生我就签牛念念。


“为什么是牛念念呢?”
“白马王子,帅死了!”
最帅男声牛念念
在颁奖晚会的现场,一个身着白色礼服,佩戴红色领结,高高帅帅,说话带有港台腔的小
伙子和主持人一起出现在了主持台上,他就是来自美国华盛顿特区19岁的牛念念。

从小出生在美国的他,对中国的印象也只是去年的时候,跟着学校来到新疆库尔勒做志愿者。

那时,因为
语言不通,牛念念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和当地孩子们沟通——教唱英文歌。

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他也被孩子们的纯洁和天真所打动。

这一次是他第一次来北京,也是他人生当中第一次参加歌唱比赛。

他对这次比赛很重视,
虽然没能进入三强,但他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很努力,而且能在舞台上唱歌,感到很开心。

牛念念的人缘很好,他对音乐的那份热情和执着经常会感染周围的朋友。

在决赛的现场,
他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夜晚的钻石》,正襟危坐在钢琴前,边唱边弹,出众的才华让现场
的粉丝疯狂地喊着他的名字。

牛念念现在还是弗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教育系的一名大学生。

受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很喜
爱音乐,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妈妈送去合唱班学习唱歌。

直到现在,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一直以来,他尝试着自己写很多歌曲,而《夜晚的钻石》就是他在华盛顿出差的时候写的,说
来也巧,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参加这次歌唱大赛,但这首歌却似乎是专门为此次大赛创作的。

提起自己的这首原创歌曲,眼前的这个文艺才子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这首歌倾注了牛念念的很多情感,一直以来他都想找一首歌来抒发自己的一些感情,但没
有找到合适的。

在刚上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家里,离开父母,一人在他乡求学。

“学校离家还是蛮远的,
一个人在外面会遇到很多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很想念家,想念亲人。

”他就想写一
首表达出自己的经历、情感的歌,有痛苦也有幸福在里面。

“人生成长的路上会遇到数不尽的
困难和挫折,在这些困难、挫折面前,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

每当看到夜空里的星星,就会
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有亲人的支持和陪伴。


“有时写出来觉得还不错,有时候感觉很一般,全是凭着感觉写的,还要反复地修改。


牛念念说,他很感谢导演在最后的时刻让他用弹奏钢琴的方式唱出了这首歌曲,并唱出了自己
想要表达的东西。

他在这里结识了很多朋友:“真的很感动,从导演、到舞蹈老师、武术老师、我们组长,这么多人都来帮助我们做音乐,我真的很感谢。

”还有一直默默支持自己唱歌的妈
妈和他的音乐老师,“老师是美国人,虽然他听不懂。

但音乐是无国界的,他能告诉我,唱的
时候应该怎么去表达会更好。


“这是一个美丽的舞台,它让我们展示了自己,这就足够了。


牛念念会在追寻音乐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勇往前行。

他希望将来毕业了,能够去指挥一个合唱团,因为他喜欢跟着很多人一起唱的感觉,在里面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体会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也许他会去小学或者中学做教师,因为他喜欢小朋友,也很喜欢教书育人的感觉,希望能将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更多热爱音乐的人。

责任编辑陈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