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94例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法将
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新生儿47例,参照组实施新生儿窒息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对比。
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
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治疗过程中,果糖二磷酸钠疗效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果糖二磷酸钠;临床疗效
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较高,为新生儿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同时新生儿在
窒息后会出现缺氧情况,对其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尤其对心肌损害严重,若不及
时处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诱发心力衰竭,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甚至会
威胁其生命安全 [1]。
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形成完善的治疗方案,其中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
背景,探讨了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7年8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94例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新生儿47例。
参照
组男女比例为26:21,胎龄37~39周,平均(38.1±0.3)周,出生体重
2241~3679g,平均(3037.5±10.7)g,其中心动过速15例,心动过缓18例,心
率失常14例;试验组男女比例为29:18,胎龄36~38周,平均(37.3±0.1)周,出生体重2324~3592g,平均(2957.8±11.3)g,其中心动过速16例,心动过缓
18例,心率失常13例。
两组新生儿一般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
行研究对比。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行新生儿窒息常规治疗,具体措施为吸氧、血液灌注、合理调整血糖
水平等,并控制液体入量,避免新生儿出现脑水肿和惊厥等情况;试验组在此基
础上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63034)治疗,静脉滴注,根据患者体重具体情况合理调配给药剂量,具体
为每日250mg/kg,2周为1个疗程,两组新生儿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过程
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新生儿肌张力、呼吸情况、面色和神志状况,若发现异常及
时进行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第一,心肌指标对比,具体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和左
室射血分数;第二,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新生儿治疗后体征恢复正常,心肌各
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新生儿体征明显改善,心肌各项指标好转;无效:
治疗后新生儿体征、心肌各项指标未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
率[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
P≤0.05。
2 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
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心肌各项指标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新生儿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P<0.05。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后,
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无氧代谢不断增强,降低了三磷酸腺苷的含量,致使能量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加重心肌损害[4]。
并且在心肌损害过程中,心
肌细胞膜通透性不断加强,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释放到血液中,导
致血液中两种物质含量增加,因此可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
判断心肌损害程度。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以改善新生儿供氧情况和血糖
水平为主,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心肌损害情况,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影响
新生儿正常发育。
而果糖二磷酸钠可有效作用于细胞膜,对机体葡萄糖代谢情况
进行调节,调节其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其作用下即使在缺氧
状态下,也可切实改善能量代谢情况,并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对氧自由基进行抑制,防止其对红细胞结构和生物膜造成损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进而促进心肌细胞恢复。
此外,在果糖二磷酸钠作用下,可增加心肌细胞中的磷
酸肌酸和三磷酸腺苷浓度,使得钙离子充分内流,进而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
状态,缓解心肌受损程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果糖二磷酸钠会
导致轻微不良反应,具体包括恶心、稀便、上腹灼烧感等,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可
耐受,且症状可自行恢复,无需停药,但是若新生儿用药后不良症状较为明显,
则必须重点观察,并实施有效处理,必要时停止给药,切实维护新生儿安全。
李
智[5]等人在研究中选取39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给予其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后仅3例出现轻微恶心症状,不良症状发生几率仅为7.69%,安全性高。
综上,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治疗过程中,果糖二磷酸钠疗效显著,能够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害,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秀清.果糖二磷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分析[J].中国药
物与临床,2017,17(5):732-733.
[2]虞军勇,王子清,杨力群,等.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18):2481-2483.
[3]廉红则,赵妍,王何玲,等.果糖二磷酸钠预防新生儿窒息心脑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17-218.
[4]栾晓满,尹建永.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3):204-205.
[5]李智,周云,舒洪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致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