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特点的比较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特点的比较及其意义
葛学娣;费军;凌霞;李冰;王莉英
【摘要】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伤情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住院的2 588例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损伤部位、伤员损伤类别、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与昆明某医院病历记载的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伤伤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多部位伤及其他伤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损伤类别与战创伤伤员相比,除肢体坏死以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创伤的急救护理均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结论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中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熟练的急救技能、批量伤员快速分流、有效的急救管理模式是交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军队护理人员探索平战结合的急救护理重点,也是提高应对战时及突发性事件卫勤保障中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 injury and speedway traffic injury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9,2588 cases of speedway traffic injuries in No. 117 Hospital of PLA were anlyzed on the injured sites,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ritically wounded,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s and nursing methods. Then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ata in a hbspital of Kunming.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identified neither on injure sites except injuries at multiple sites and other injuries nor on injury types except limb necrosis between patients with war injuries and those with speedway traffic injuries(P>0. 05). The two trauma emergency nursing both referred to the same period,bleeding,bandaging,fixed and handling. Conclusion The nurses' capacities of fast reaction, perfect emergency skills,
timely reposition of batches of wounded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mode play the key role in rescuing the traffic wounded successfully and also serves as the key nursing points of emer-gency nursing methods for wartime and peacetime for nursing staff in military hospitals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rescue capacities in wartime and emergency incidents.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1(028)019
【总页数】3页(P55-57)
【关键词】交通伤救护;野战护理;卫勤保障
【作者】葛学娣;费军;凌霞;李冰;王莉英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护理部,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医务处;解放军第117医院护理部,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护理部,杭州,310013;解放军第117医院重症监护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1.1+2;R824.1+2
军队医院肩负着应对战时及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卫勤保障的重要责任,军队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是一支重要救护力量[1]。

当前,随着车辆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在急救治疗中,护士的应急救护能力关系着患者抢救成功率。

我院从1999年与驻地交警部门合作,成立军、警联动高速公路交通伤紧急救护中心,创新了平时批量伤员急救护理模式、完善了急救护理训练方法。

着眼于未来战
争对战伤救治的要求和当前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探索高速公路交通伤急救护理工作对提高军队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战伤救治水平和卫勤保障护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救治高速公路交通伤2 588
例伤员为研究对象,男2 436例、女152例;年龄7~67岁,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危重伤员526人。

同时选择昆明某医院“自卫还击战”、“两山作战”病历资料[2]记载的2 894例战创伤伤员救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危重伤员1 449例。

1.2 方法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伤和战创伤两组伤员的损伤部位分布、损伤类别及急
救护理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2.0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伤员损伤部位的比较两组伤员损伤部位以四肢伤及多部位伤为主,具体
情况见表1。

2.2 两组伤员损伤类别的比较与战创伤危重伤员相比,交通上危重伤员除肢体坏
死外,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2.3 两组伤员的现场救护措施的比较两组伤员的急救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气道。

解除呼吸道的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创伤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

(2)处理伤口。

现场包扎伤口,对腹部伤口伴内脏脱出者严禁还纳。

(3)有效
止血。

采取加压、止血带止血。

如遇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交通伤员,采用明胶海绵贴敷止血。

(4)准确评估。

根据伤员血压、脉搏、体温、面色判断休克程度与病情的危重程度。

(5)妥善固定。

对肢体骨折的患者采用夹板临时固定,禁止将脱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感染。

(6)建立输液通道。

对于交通伤伤员采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术,快速扩充血容量是早期抗休克的重要措施。

(7)安全转运。

保持正确的转运体位,有效地固定患者。

(8)密切观察。

测量生命体征,准
确记录扎止血带时间,加强途中监护,运用创伤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五大战伤急救技术是交通伤现场救护中采取的主要急救措施。

3.1 高速公路交通伤与战创伤特点的分析交通伤部位从表1上显示为四肢伤占38.4%,战创伤中四肢伤占36.1%;胸背部上与头颈伤两者的百分比均很接近。

两组伤员受伤后为重程度与伤情类别从表2上显示,交通伤致昏迷占23.2%,战创伤占22.5%,气胸与截瘫发病比例也比较相近,采取气管切开护理措施的人数亦比较相近。

说明高速公路交通伤及战创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别都大致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急救模式。

此外,在高速公路交通伤批量伤员急救护理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三快”原则。

一是检伤分类快,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分类方法,提高急救的时效性;二是紧急处置快,主要是抗休克、快速控制出血与损伤,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三是前接后转快,制定详细计划,规范后送程序,保证伤员途中安全。

“三快”原则,只有在平时高速公路交通伤救护中熟练掌握,才能在战时伤员救护的特殊环境中有效应用。

目前,分类救治仍是解决突发性批量伤员救治的主要方法。

我们在批量交通伤伤员的救护中按卫勤分队中分类救治后送的模式,制定了交通伤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做好人力、物力和技术的协调统筹。

3.2 对急救护理训练模式的启示现代战争的特点是多维、全方位、大纵深,在短时间内伤员量骤增,复合伤、重伤员增加,这些特点与重大交通伤一致。

战伤急救技术是指在负伤第一现场实施的救治技术,通常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依其紧急程度,以通气和止血最为紧急。

为了提高护士的交通伤急救护理能力,我院成立了护理训练中心,构建了急救护理培训与考核评价系统,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重点考核与急救相关的15个项目[3]。

有文献[4]指出,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政、警、民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联训机制,加强联合训练。

我院建立的军、警联动交通伤救护体
系是顺应了当前军队医院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需要。

3.3 强化护理人员的战斗精神当前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结构呈多元化,地方聘用护
士已成为执行一线任务的主要力量。

由于交通伤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急性,与战创伤的特点相类似,可通过提高其交通伤急救护理技能,培养她们现场救护的决策能力,练就沉着、冷静、临战不乱的战斗气质。

战时卫勤保障中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快速反应性、机动性和独立性保障,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体能力,才能很好地应对未来战争的残酷性[5]。

3.4 提高战救技术实战化应用的能力“五大”战地救护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看似简单,但要在各种条件下做好,特别是夜间,并非易事。

要在模块化训练基础上,再组织综合化训练,提高军事护理人员执行各种任务的处置能力。

我院交通伤救治中心轮班的护理人员上岗前必须再次进行心肺复苏、战救技术的强化训练。

经过多次出诊实地应用,护理人员能认真体验训练与实际应用的差别,重视转变训练成果,充分体现了平战结合救治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

3.5 创新护理人装结合训练架构战伤救治护理技术对卫生装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掌握与使用现代战伤救治设备是实现快速救护的基础。

我院交通伤急救管理体系中,卫勤分队的部分装备平时纳入救治中心统一使用、维护和管理。

这样一是开阔了医护人员使用新型战救器材的视野,二是提高了使用新型卫生装备的熟练程度,三是便于掌握各类新型装备的性能与保养,四是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相关文献】
[1]杨亚娟,于冬梅,卢根娣.机动卫勤分队紧急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库的建设实践[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10,27(10A):1513-1514.
[2]米继民,杨顺秋,周玉兰,等.亚热带地区战伤救治护理特点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98-99.
[3]葛学娣,王莉英,凌霞,等.交通伤院前急救护理培训提升护士应急救治能力[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09,26(12B):27-29.
[4]陈国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训练之我见[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8):712-714.
[5]沈旭东,刘晓荣,陈国良,等.一体化联合作战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保障能力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