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需彻底告别“船壳工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工业需彻底告别“船壳工业”
目前,船舶市场低迷,使得船舶配套产品订单锐减,价格下跌,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很多船东还经常指定使用国外品牌产品,使国内船配企业特别是生产自主品牌产品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是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还是成为国外品牌商的附庸,这对于眼下的船配企业来说,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不过,要解开这道难题其实并不难,只要大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就不难发现:要实现造船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做强船舶配套业,而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更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国内船配业一直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产品少、本土化产品装船率低等问题。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但为什么就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专家分析认为,业界广泛存在的重造船轻配套、重引进轻创新思维和做法是主要原因。
由于国内船配企业长期以来处于微利状态,而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及人员投入,单个企业难以负担,再加上创新机制不健全,绝大部分企业对引进的专利与技术仅仅进行了消化吸收,只是停留在按要求生产出产品的层面上,没有下功夫掌握其中的技术内涵,未能主动再创新,因此,数十年过去,我国大多数船配企业仍然只为生产而忙碌,被专利方牵着鼻子走。
另外,企业现行的业绩考核模式也是一大掣肘。
因为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创建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假如企业经理人在任期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但没有相应的产出和回报,那么其在业绩考核中的成绩就不会太高,进而影响到年薪的高低和职位的晋升。
因此,受现实利益的驱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