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
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郑政办[2004]1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4.01.13
【实施日期】2004.01.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郑政办[200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业经市政府第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征求意见定稿,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四年一月十三日
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
2004年是我市实施全面建设小康规划的重要一年。
做好全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国家
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商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五个统筹和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郑州的要求,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预期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4.7%,第三产业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
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人口自然增长率6‰;
城镇登记失业率3.5%。
要着力抓好“六个一”工作目标:
力争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100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超10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新引进外资企业100家;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13项工作: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围绕把郑州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进一步做大做强“老三大”支柱产业。
加快汽车生产企业与国际国内产业的融合与接轨,提高汽车工业研发生产水平,全年汽车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
加快大型铝工业项目建设,拉长煤电铝产业链条,全年铝工业完成销售收入90亿元。
发挥食品工业品牌优势,把郑州建成国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全年食品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50亿元。
积极培植壮大“新三大”支柱产业。
狠抓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形成规模,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依托安飞集团、众生制药等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项目。
抓工业投入,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筛选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利用国家、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资金,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
抓集群经济,促区域经济发展,以市主城区为“龙头”,以六县(市)为中心,以打造郑洛现代制造业走廊为重点,以新郑食品加工、新密耐材、巩义回郭镇电缆电线等20个行业集群为“增长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抓重点企业服务,促企业正常生产。
保证重点企业水电汽和资金等需求,采取措施缓解重点企业原材料涨价、运输紧张等压力,保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规范运作的原则,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大上海城、家世界购物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沃尔玛、家乐福超市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启动圃田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工作,做好东方物流、香江物流、澳柯玛物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培育思达、丹尼斯、邮政物流等商品配送中心。
抓好会展业基础建设,储备一批会展项目,提高办会能力和水平,扩大办会影响。
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组建旅游集团。
抓好嵩山风景区、黄河风景区等重点景区和景点建设。
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发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形象和水平。
三、抓好“三农”工作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抓好都市型、近郊型、远郊型三大圈层的规划和实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54家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蔬菜、种子、粮食等批发市场,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行业协会,引导专业大户进入市场,提高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肉品市场准入。
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