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剖析 共5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行的记录。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
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
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 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 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前468-前376年), 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 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 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 “非攻”(反对掠夺性战 争)、“兼爱”、“尚贤”、
“明鬼”等。
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宋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解释说: • “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 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
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 “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 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 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 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 质。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先秦诸子都是 我国文化的宝贵遗 产。这一时期就流 派风格之多、哲思 之深、影响之远、 原创作之强而言, 是空前的,也可以 说是绝后的。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 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 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 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 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 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 提出“为而不有”、“至公无私”、“致虚 守静”、“柔弱胜刚强”人生观。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 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
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恶、 辞让、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 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 然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 性恶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 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 到法制当中。
【原文】
仪封人(1)请见(xiàn),曰:“君子之 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 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 子为木铎(duó)(4)。”
–【注释】
–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 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 见(xiàn):引见
–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 志。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5)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 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
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 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 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 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 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 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 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 扬大道。”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 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 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 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 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都解 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义。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
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 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 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 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 形;
•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 经·小雅·车辖》。
《学而》《为政》《八修》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 固《汉书·艺文志》中 有这样的解释: “《论语》者,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论lún:编纂。语:言 论。
道家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 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 想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 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 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 可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 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 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 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 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 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 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 阴阳等。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即《易》《书》《诗》《礼》《乐》 《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