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题库
一、识记
1、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泛指教育研究者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某种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2、抽样的方法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随机抽样,目的抽样
3、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结果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4、期刊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常用参考文献的字母标识
普通图书M
会议论文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汇编G
档案B
古籍O
参考工具K
5、教育研究的功能
(1)描述(2)解释(3)预测(4)改进
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所要测量
的事项的程度。

⏹效度是指正确性程度,即一项测试在何种程度上测试了它欲测试的东西。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的效度高,其信度必然高;而
一个测量的信度高时,效度并不一定高。

7、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8、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指行动者为了改进自己的实践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展开研究。

9、行动研究的特征和过程 P368
特征(1)参与(2)改进(3)系统而公开
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
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新计划—新行动—新观察—新反思……
10、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是通过对教育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11、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试图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或某些教育内容、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12、教育实验的内外部效度 P145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

⏹影响因素:
(1)历史或同时事件
(2)成熟
(3)测试
(4)工具
(5)统计回归
(6)差异的选择
(7)实验对象的流失
(8)交互作用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影响因素:
(1)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效果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13、操作性定义
从操作上下定义,教育实验则是一个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使教育行为朝着有利于因变量发生预期变化的方向运动的过程。

(操作定义: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对变量作出具体的界定)
14、问卷
问卷是指研究者为了收集人们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态度、价值观、观点或信念等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是一种研究工具。

15、自变量和因变量 P136 P150
⏹因变量:在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是实验设计者期望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在实验
对象身上可能产生的效果。

⏹自变量: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

⏹无关变量(额外变量):除了实验变量(自变量)之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16、结构性教育观察法 P235
结构性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据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

(有目的,事先从整体上设计)
17、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文献基本属性 P38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做出的实
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或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可视为第一手资料。

⏹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如:会议记录、谈话录音、实况录像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

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成果。

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

⏹特点:具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价值。

⏹如:专著、报刊、调查报告、论文、档案资料、小说传记等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是将大量分散、凌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包括摘录其文献特征、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

⏹特点:具有报告性、汇编性、简明性。

⏹如书目、提要、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也称综合性文献、参考性文献。

在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
范围内的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文献。

指在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后撰写的文献,是研究者对原始资料综合加工后产生的文献。

⏹特点:综合性、浓缩性、参考性。

⏹如:研究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
教育文献的属性:知识性、记录性、物质性(载体性)、教育性
二、理解
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P355
(一)参与
参与即行动者参与研究
(二)改进
(三)系统而公开
2.简述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P49
1)题目
2)署名
3)摘要
4)序言
5)正文
6)结论与讨论
7)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3.专题类教育文献综述的内容构成。

P44
1)问题提出部分,主要是概括问题的性质、特点、研究的重要性等
2)现状分析,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将归纳、整理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
3)研究趋势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内容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提出展望性
意见。

4.教育研究选题的基本要求。

P28
a)问题选择应具有研究价值
b)问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c)问题表述应具体明确
d)问题研究应具有可行性
5.问卷的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P87
1)必要性原则
2)可能性原则
3)自愿性原则
4)具体性原则
5)准确性原则
6)简明性原则
7)客观性原则
8)非否定性原则
9)问题序列原则
6.教育质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P228
1)遵循自然主义的研究传统
2)关注有关教育现象的特殊表现或深入理解
3)研究结论从原始资料中产生
4)研究结果主要用文字来表达
5)研究过程重视伦理道德问题,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7.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

P145
1)历史或同时事件
2)成熟
3)测试
4)工具
5)统计回归
6)差异的选择
7)实验对象的流失
8)交互作用
8.封闭式问卷问题类型。

P91
1)是否式
2)单选式
3)多选式
5)顺序式
9.教育调查研究按性质划分的基本类型。

P79
1)现状调查
2)相关调查
3)原因调查
4)跟踪调查
10.教育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客观性强
2)收集资料快捷
3)调查结果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缺点:
1)缺乏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
2)对调查者、被调查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3)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11.请写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题,做题,结题)
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
3)研究设计
4)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6)总结与评价
12.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哪些。

P42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13.简述随机分配一组仅后测实验的特点P158
与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实验相比,区别仅在于没有前测。

因为既已采取随机分派,我们对两组实验对象条件的相等就有了相当的把握,故此时前测对于实验研究并非绝对必需。

1.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及基本要求。

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选择应具有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学术价值)
2.问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选定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要有现实依据)
3.问题表述应具体明确(选题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晰,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
4.问题研究应具有可行性(一是客观条件,二是主观条件,三是研究时机)
2.结合问卷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说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

2.可能性原则。

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

3.自愿性原则。

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地回答问题。

4.具体性原则。

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5.准确性原则。

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

6.简明性原则。

表述问题的语言尽可能简单明确。

7.客观性原则。

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

8.非否定性原则。

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

9.问题序列原则。

问卷中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排序。

2)问卷答案设计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问题的答案必须与所问问题具有相关关系。

2.同层性原则。

设计的答案必须具有相同层次的关系。

3.完整性原则。

设计的答案应该尽可能穷尽一切答案。

4.互斥性原则。

问题的答案必须是相互排斥的。

5.可能性原则。

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的。

3.真实验设计的不同类型、各自特点及评价。

1.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实验。

格式: Y1 X Y2
R————————
Y1’ Y2’
特点:因实行了随机分派,故两组在统计上可视作相等,有前后测。

评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设计。

由于实行了随机分组,两组学生的有关条件可看作相等或近似,使无关变量得到控制。

这种实验设计可以推广到多组的情况,即自变量有多种水平的场合。

2.随机分派一组仅后测实验
格式: X Y2
R ——————
Y2’
特点:没有前测。

因为采取随机分派,前测对于实验研究并非绝对必需。

评价:一种较为常用的实验设计。

消除了前侧与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故内在效度可望提高。

但当选用的对象人数较少时,随机分派很难保证两组对象条件相等或接近,可采用“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设计”以便在对实验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中予以考虑。

3.配对后随机分派一组控制仅后侧实验设计
格式: X Y2
MR——————
Y2’
特点:先将实验对象按某些标准两两配对,然后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决定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

评价:配对后随机分派是划分等组的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内在效度较高,但不易实施。

4.随机分派多因设计
格式: Y1 X1+X2 Y2
R——————————
Y1’ Y2’
特点:能同时探查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适合综合性教育实验,但操作比较复杂。

评价:本设计的优点是能同时回答几个问题;可以避免两种自变量作用的互相混淆和干扰,提高了实验设计的效度。

4.在一项小学三年级教育实验研究中,要验证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那么在这项研究中:(1)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无关变量)(2)请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写出这种实验设计的名称,设计模式,样本的选取和简要的实施方法。

(3)说出这种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问卷法的主要优点。

自变量是双语教学,因变量是英语成绩,无关变量例如:教室环境、教师、课时等。

准实验设计,非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实验
优点:选取自然的相近组分别作实验组和控制组,不影响原先的班级,实施方便;老师和
学校领导容易接受;实验情景与教学环境相似,提高了外在效度。

缺点:选取的是自然班组,实验的内在效度可能不高。

(采用真实验中的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实验与随机分派一组仅后测实验也是可以的,各有利弊)
5.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察方法分析角度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研究范例成文结构
6.论述教育实验中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1.历史。

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

2.成熟。

试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变化的影响。

3.测验。

前测的暗示对因变量的影响。

4.工具。

测量手段对因变量的影响。

5.统计回归。

极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差异的选择。

实验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实验对象的流失。

实验对象在试验期间流失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8.交互作用。

内在效度的七个因素彼此的交互作用。

7.比较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