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拔尖测评(二)-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t'=4s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相遇处距桥头的距离。
解:(3) 设经过t″后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则s1+s2=
s桥+s0+s列,即15m/s×t″+10m/s×t″=540m+110m+100m,解得t″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水深为1.5m的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
反射
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鹅在水中的倒影离天鹅
静止
方飞行的天鹅是
而形成的。若此时的天鹅距水面2m,则天
4
m。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水面上
(运动/静止)的。
(第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匀速向右移动,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C. 减速向右移动,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第3题)
D. 加速向右移动,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2023·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
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
(如图),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
名称)成了气体;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经过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
吸收热量
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
A. 换更长的玻璃管
B. 换更粗的玻璃管
C. 将原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苏改进实验方案后,记录气泡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记录的数
据进行描点得到图乙,请完成气泡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气泡
近似相等 (相等/近似相等/不相等),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
(4) 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见
下表:
实验次序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5.22
6.51
像距v/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 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
距v1 =
。
(第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北京一司机收到超速罚单,他研究抓拍照片时发现,一张照片拍摄
于18时32分11.047秒,此时车前轮刚好过地上的一条黑线;另一张照片
拍摄于18时32分11.197秒,后轮刚好过黑线。他的轿车的前、后轮的轴
距为2.25m,该路段限速为60km/h。据此可知,他行驶的实际平均速度
桥
桥的时间t= =
=36s
/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汽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
解:(2) 设汽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t',则两车的相对
速度v相对=
列
=
,由v相对=v1+v2可得,
=15m/s+10m/s,解得
17
18
19
15. (3分)小明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老师在平面镜正前方为他拍摄了
一张照片。小明为分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其中S点代表平面镜AB前蜡烛的烛焰,MN代表照相机中成像时底片(相
当于光屏)的位置。请你画出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及S'经过照相机镜头
在底片上成清晰像的光路图。
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第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 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期末拔尖测评(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
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 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 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 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外焰
灯的
上
加热。接着将铁圈B向
移 动,调节温度计到恰
当的位置。
(第1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
为
95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形可能为表中第
1
2
3
6~10均可
4
5
6
7
98
℃,如图丙所示的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
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第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
像,由图像可知(
B )
A. 甲车速度变大,乙车速度不变
B. 第4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C. 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D.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1
2
3
4
5
6
7
(第7题)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
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
从而判断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正比
12
13
(正比/反比)。
14
15
16
17
18
19
19. (8分)如图所示的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全长约540m,公轨两用,
上层通汽车,下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某时刻当上层一辆汽车(不
计汽车长)刚以54km/h的速度向东行驶到桥尾时,下层一列长为100m
的10号线列车从距离桥头110m处(未在桥上)以10m/s的速度向西驶
来,最终列车尾部乘客和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整个过程汽车与列车始
终保持匀速)。求: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汽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解:(1)
汽车速度v1=54km/h=15m/s,由v= 可得,汽车完全通过大
(有膜/无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 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 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② 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②
(①/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第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
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B. 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
C. 能够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相反
D. 能够拍摄出,且照片上的像左右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下列图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
18
19
7. 如图甲所示为甲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乙车运动的v-t图
15
16
17
18
19
不能
(1) 为了便于开始计时且能测出较多的数据,计时起点
(能/
不能)选择在A位置;图甲的气泡运动的过程中,玻璃管左侧的光线将
会
先向上后向下 (向上/向下/先向上后向下/先向下后向上)抖动后
再恢复水平。
(2) 小苏发现气泡运动得太快,来不及计时,下列改进措施中,最合
理的是
C
(填字母)。
为
15 m/s,他
1
2
3
4
没有
5
6
(有/没有)超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题(共50分)
14. (3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处有条小鱼,C
点处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第14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50
cm。
② 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B
(填字
母)。
A.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4分)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
C. 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大
(第8题)
D. 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静止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9. 如图所示,把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按住高脚杯的底座的
C. 反射光线c方向不变
D. 出射光线b方向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为H处有一激
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
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
)
A. 匀速向右移动,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30s,则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s=s桥-s1=s桥-v1t″=540m-
15m/s×30s=90m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8
19
同时用润湿的手指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当高脚杯中的水
量增加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变低
(变高/不变/变低);当适当增
变大
大摩擦的力度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会
换用陶瓷杯重做上述实验时,听到声音的
(变大/不变/变小);当
音色
(音色/音调/响度)
会明显发生改变。
(第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温度/℃
90
92
93
时间/min
6
7
8
温度/℃
98
98
98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4
′
′
t'=4s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相遇处距桥头的距离。
解:(3) 设经过t″后列车尾部乘客与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则s1+s2=
s桥+s0+s列,即15m/s×t″+10m/s×t″=540m+110m+100m,解得t″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水深为1.5m的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
反射
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鹅在水中的倒影离天鹅
静止
方飞行的天鹅是
而形成的。若此时的天鹅距水面2m,则天
4
m。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水面上
(运动/静止)的。
(第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匀速向右移动,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C. 减速向右移动,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第3题)
D. 加速向右移动,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2023·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
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
(如图),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
名称)成了气体;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经过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
吸收热量
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
A. 换更长的玻璃管
B. 换更粗的玻璃管
C. 将原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苏改进实验方案后,记录气泡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记录的数
据进行描点得到图乙,请完成气泡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气泡
近似相等 (相等/近似相等/不相等),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
(4) 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见
下表:
实验次序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5.22
6.51
像距v/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 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
距v1 =
。
(第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北京一司机收到超速罚单,他研究抓拍照片时发现,一张照片拍摄
于18时32分11.047秒,此时车前轮刚好过地上的一条黑线;另一张照片
拍摄于18时32分11.197秒,后轮刚好过黑线。他的轿车的前、后轮的轴
距为2.25m,该路段限速为60km/h。据此可知,他行驶的实际平均速度
桥
桥的时间t= =
=36s
/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汽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
解:(2) 设汽车司机看到列车从身边经过的时间为t',则两车的相对
速度v相对=
列
=
,由v相对=v1+v2可得,
=15m/s+10m/s,解得
17
18
19
15. (3分)小明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老师在平面镜正前方为他拍摄了
一张照片。小明为分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其中S点代表平面镜AB前蜡烛的烛焰,MN代表照相机中成像时底片(相
当于光屏)的位置。请你画出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及S'经过照相机镜头
在底片上成清晰像的光路图。
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第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①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 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期末拔尖测评(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
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 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 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 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外焰
灯的
上
加热。接着将铁圈B向
移 动,调节温度计到恰
当的位置。
(第1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
为
95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形可能为表中第
1
2
3
6~10均可
4
5
6
7
98
℃,如图丙所示的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
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第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
像,由图像可知(
B )
A. 甲车速度变大,乙车速度不变
B. 第4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C. 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D.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1
2
3
4
5
6
7
(第7题)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
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
从而判断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正比
12
13
(正比/反比)。
14
15
16
17
18
19
19. (8分)如图所示的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全长约540m,公轨两用,
上层通汽车,下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某时刻当上层一辆汽车(不
计汽车长)刚以54km/h的速度向东行驶到桥尾时,下层一列长为100m
的10号线列车从距离桥头110m处(未在桥上)以10m/s的速度向西驶
来,最终列车尾部乘客和汽车在桥上某处相遇(整个过程汽车与列车始
终保持匀速)。求: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汽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
解:(1)
汽车速度v1=54km/h=15m/s,由v= 可得,汽车完全通过大
(有膜/无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 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 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② 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②
(①/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第1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
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B. 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
C. 能够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相反
D. 能够拍摄出,且照片上的像左右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下列图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
18
19
7. 如图甲所示为甲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乙车运动的v-t图
15
16
17
18
19
不能
(1) 为了便于开始计时且能测出较多的数据,计时起点
(能/
不能)选择在A位置;图甲的气泡运动的过程中,玻璃管左侧的光线将
会
先向上后向下 (向上/向下/先向上后向下/先向下后向上)抖动后
再恢复水平。
(2) 小苏发现气泡运动得太快,来不及计时,下列改进措施中,最合
理的是
C
(填字母)。
为
15 m/s,他
1
2
3
4
没有
5
6
(有/没有)超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解答题(共50分)
14. (3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处有条小鱼,C
点处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第14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50
cm。
② 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B
(填字
母)。
A.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4分)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
C. 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大
(第8题)
D. 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静止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9. 如图所示,把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按住高脚杯的底座的
C. 反射光线c方向不变
D. 出射光线b方向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为H处有一激
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
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
)
A. 匀速向右移动,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30s,则相遇处与桥头的距离s=s桥-s1=s桥-v1t″=540m-
15m/s×30s=90m
(第1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8
19
同时用润湿的手指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当高脚杯中的水
量增加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变低
(变高/不变/变低);当适当增
变大
大摩擦的力度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会
换用陶瓷杯重做上述实验时,听到声音的
(变大/不变/变小);当
音色
(音色/音调/响度)
会明显发生改变。
(第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温度/℃
90
92
93
时间/min
6
7
8
温度/℃
98
98
98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