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理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湖北省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A. 自东向西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北向南
2、下列哪种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引起?
A. 昼夜更替
B. 四季变化
C. 潮汐现象
D. 地方时差异
3、题目:关于我国地势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B. 我国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C. 我国地势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D. 我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4、题目:下列哪个地区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A. 四川盆地
B. 河南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晋中盆地
5、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B. 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 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在0℃以下
D. 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较大;南方民居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6、我国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风俗活动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傣族–那达慕大会
B. 蒙古族–火把节
C. 彝族–泼水节
D. 苗族–苗年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B. 地球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线速度则相反。

C.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均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固定不动的板块组成。

B. 板块边界处地壳稳定,不会发生地震。

C. 大西洋的形成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南美板块相互靠近。

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且都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 我国外流区面积大于内流区面积,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C. 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 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13、(6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A. 昼夜更替
B. 四季更替
C. 物体水平运动偏向
D. 时间差异
15、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地理分布图
材料二:该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1)简述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分析该区域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

第二题
题目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某地区为了更好地管理其水资源,决定对其境内的河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以下是该地区部分河流系统的简图(图略),以及一些基础数据(数据略)。

问题描述:
1.假设你是该地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一名分析师,请根据提供的河流系统简图及基础数据,分析该地区河流系统的特点,并提出可能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2.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评估这些挑战对当地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分布图
(1)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列举两种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成因。

2024年湖北省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A. 自东向西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北向南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2、下列哪种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引起?
A. 昼夜更替
B. 四季变化
C. 潮汐现象
D. 地方时差异
答案:B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四季的变化。

而昼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作用,地方时差异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差异所致。

这就是您请求的选择题部分,请根据需要调整难度或内容细节。

3、题目:关于我国地势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B. 我国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C. 我国地势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D. 我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答案:A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西部是青藏高原,中部是黄土高原和
内蒙古高原,东部是丘陵和平原。

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的
降水。

其他选项描述的地势分布与我国实际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A。

4、题目:下列哪个地区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A. 四川盆地
B. 河南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晋中盆地
答案:C
解析:江汉平原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个平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

四川盆地、河南平原和晋中盆地分别位于
我国的西南、中原和华北地区,不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5、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B. 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C. 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在0℃以下
D. 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较大;南方民居墙体较薄,窗户较小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

选项A,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多,耕地以水田为主,故A正确。

选项B,北方地区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选项描述相反,故B错误。

选项C,我国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南方地区在0℃以上,与选项描述相反,故C错误。

选项D,北方民居墙体较厚,窗户较小,以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而南方民居墙体较薄,窗户较大,以利于夏季通风散热,与选项描述相反,故D错误。

6、我国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风俗活动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傣族–那达慕大会
B. 蒙古族–火把节
C. 彝族–泼水节
D. 苗族–苗年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风俗活动的对应关系。

选项A,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与傣族不符,故A错误。

选项B,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与蒙古族不符,故B错误。

选项C,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与彝族不符,故C错误。

选项D,苗年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与苗族相对应,故D正确。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B. 地球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线速度则相反。

C.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均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除南北极点以外的地方是相等的,而线速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因为线速度受到纬度的影响,在赤道最大,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小,直至极点为零。

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固定不动的板块组成。

B. 板块边界处地壳稳定,不会发生地震。

C. 大西洋的形成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南美板块相互靠近。

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答案】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地球上的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并且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拉伸等会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选项A错误,因为板块是移动的;选项B错误,因为板块边界通常是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选项C描述的是板块分离的情况,实际上大西洋是在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远离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D。

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稀少,因此全年干旱。

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A选项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B选项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D选项描述的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均不符合题意。

10、关于我国地形区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C、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D、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贵州省。

A选项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C选项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D选项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位置,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

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且都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B. 我国外流区面积大于内流区面积,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C. 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 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答案:C
解析:
A选项,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但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最后注入渤海,而非太平洋,故A错误。

B选项,我国外流区面积大于内流区面积,但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非仅仅西北地区,故B错误。

C选项,北方河流如黄河、海河等,由于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冬季气温较低,因
此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且有结冰期,故C正确。

D选项,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这是正确的。

但南方河流在冬季也有结冰期,只不过结冰期较短,且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因此,说南方河流“无结冰期”是不准确的,故D错误。

12、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B.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B
解析:
A选项,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而非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后者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故A错误。

B选项,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故B正确。

C选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是我国气候的两大主要特点。

但我国确实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我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故C正确,但题目要求选出“正确”且“最符合题意的”,考虑到B选项更直接地描述了我国地势的特征,因此C选项虽然正确但不是最佳答案。

D选项,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而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D错误。

综上,本题的最佳答案是B。

13、(6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A. 昼夜更替
B. 四季更替
C. 物体水平运动偏向
D. 时间差异【正确答案】A、C、D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即地转偏向力)以及时间差异。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及其轴倾斜造成的,而非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4、(6分)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会增加降水
B. 寒流会使沿岸气候变暖
C. 暖流会使沿岸气候变冷
D.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正确答案】 D 【解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等,其中寒暖流交汇处因为海水上下交换频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进而吸引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选项A不完全准确,因为洋流的影响取决于其性质和地理位置;B和C选项描述错误,寒流使沿岸气候变冷,暖流使沿岸气候变暖。

15、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B
解析:我国四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其中,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内蒙古高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黄土高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所以,正确答案是B. 云贵高原。

16、下列地区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是:
A. 西北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黄河中游地区
D. 西南地区
答案:B
解析: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此,正确答案是B. 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地理分布图
材料二:该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1)简述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分析该区域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

答案:
(1)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主要原因:该区域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
地区和北方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水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第二题
题目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某地区为了更好地管理其水资源,决定对其境内的河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以下是该地区部分河流系统的简图(图略),以及一些基础数据(数据略)。

问题描述:
1.假设你是该地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一名分析师,请根据提供的河流系统简图及基础数据,分析该地区河流系统的特点,并提出可能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2.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评估这些挑战对当地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
答案要点:
1.河流系统特点分析:
•描述该地区河流系统的分布特征,如主干流及其支流的数量、长度、流向等。

•分析该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季节性变化对河流水量的影响。

•讨论河流系统在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的作用。

2.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增加对该地区水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

•强调人类活动(如过度取水、污染排放)对水质及水量的影响。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估:
•探讨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分析水资源管理不当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如移民、冲突)。

4.应对措施建议:
•提倡实施节水技术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建议加强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减少污染。

•推广雨水收集与再利用项目,增强社区适应能力。

解析: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特别是关于水资源管理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应当能够识别主要问题所在,并基于科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此外,本题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前瞻性思维,在评估未来发展趋势时需结合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议题来展开论述。

第三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分布图
(1)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列举两种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成因。

答案:
(1)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
1.距离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阻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明显;
3.气候大陆性显著,降水稀少。

(2)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高原地形,大气压力低,气温低;
2.山地阻挡,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
3.地形起伏,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差异较大。

(3)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1.沙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失去固定,形成沙漠;
2.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土地生产力下降,形成荒漠。

解析:
(1)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高原地形、山地阻挡和地形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列举的两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沙漠化和荒漠化,成因主要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