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附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考试卷带解析_0.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农大附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考试卷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
评卷人得分
1.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
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难度:容易知识点:水的净化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的气味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氧气验满
D.
给试管放入块状药品
【答案】【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制取氧气
3.鉴别O2、CO2、空气三种物质,正确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C.用燃着木条试验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
【答案】【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三种气体的不同性质,把选项内容进行分别验证,能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可区分.O2、CO2、空气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解答】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会使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其他两种气体都和石灰水不反应,无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
D、O2、CO2、空气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故不能鉴别;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
出结论.
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水
C.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元素是氢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答案】【考点】有关化学之最.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l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5.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4C.+6D.+7
【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锰酸钾(KMn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x+(﹣2)×4=0,则x=+7.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6.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等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
【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杀菌消毒等;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
【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故选项正确;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杀菌消毒等,故选项正确;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1%,因此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空气的污染、水的净化等问题,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D.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8.下列化学符号与名称相符合的是()
A.氧元素O2 B.氯离子Cl﹣C.碳酸钠NaCO3D.金AU
【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A、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O2的名称为氧气;
B、氯离子Cl﹣,化学符号与名称相符合;
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可以利用化合价的规律检验(+1)+(﹣2)≠0,则NaCO3化学符号与名称不相符合;
D、金的化学符号为Au,而非AU,因为不符合“一大二小”的原则.
【解答】解:A、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O2的名称为氧气,化学符号与名称不相符合,故A错误;
B、氯离子Cl﹣,化学符号与名称相符合,故B正确;
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题目中NaCO3化学符号与名称不相符合,故C错误;
D、元素符合的书写要符合“一大二小”的原则,而金AU,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9.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A.N B.O2C.Fe D.Mg2+
【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N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属于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即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该符号是镁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的
B.每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2
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
【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式直接判断元素组成;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下标表示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分析;
C、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D、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乘以原子个数之和.
【解答】解:A、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从其化学式可以看出是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而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下标表示的是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正确.
C、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而非9:1:2,错误.
D、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2×6+1×8+16×6=176,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下标表示的是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二、填空题(共7题)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2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红磷__________________;
(2)“汾酒”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20%﹣50%的乙醇,乙醇也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表示的意义有:
①组成上:__________________;
②构成上: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氧元素符号为O;故填:O;
2个氧原子就是在氧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O;
钠离子的符号为Na+;故填:Na+;
红磷的符号为P,故填:P;
(2)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其组成上表示:乙醇是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故填:乙醇是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
构成上表示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如图是氧气性质的实验操作图,请回答:
①图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
②若更正实验后,重新实验操作,A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B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完成书写;
(3)根据硫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容易溅落,溅落到瓶底时,容易把集气瓶炸裂,所以做铁燃烧的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铺一层沙子或注入适量的水;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并放热;
(3)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加入水可以防止二氧化硫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①A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并放热;Fe3O4.
③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硫+氧气二氧化硫
【点评】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关注现象差异,引起分析与思考.
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
3.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粒子④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2)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根据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解答;
(4)根据一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到电子解答.
【解答】解:
(1)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②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②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②是阴离子;
(3)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化学符号为Mg2+;
(4)由图示可知: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到电子,故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的是①.
答案:(1)①②,②;(2)③;(3)Mg2+(4)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4.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微观粒子示意图,“”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2)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4)该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不能再分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微粒的变化,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
(3)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没有变化的粒子.
【解答】解:(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方框内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2)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一个氢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3)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4)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不能再分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故答为:(1)A;(2)2:1;(3)氢气+氧气水;化合.(4)氢原子、氧原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掌握微观图示的结构及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
出正确的判断.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5.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氧气制法及性质的知识网络.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是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C可供给呼吸,D为铁丝.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如图所示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文字表达式:
①B→C: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C﹣D: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可供给呼吸,D为铁丝,所以C是氧气,A、B是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A分解会生成B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可供给呼吸,D为铁丝,所以C是氧气,A、B是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A分解会生成B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
(2)①B→C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②C→D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或H2O2);
(2)①水氢气+氧气,分解;
②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
6.某化学小组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探究,请回答.
(1)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药品要稍过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瓶中水的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答案】【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物质;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3)红磷过量或足量能保证将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尽.
(4)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解答;
(5)根据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析;
(6)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解答】解:(1)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份的测定,故选B;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燃烧匙;
(3)也只有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图中所示,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容积的,说明被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1/5);
(6)由分析可知,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结果的可能原因: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答案:
(1)B;
(2)燃烧匙;
(3)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
(4)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五分之一(1/5);
(6)B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
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
7.某生产化肥硝酸铵的企业,作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回答并计算:(要求:写出③和⑤的计算过程.)
①硝酸铵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
③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⑤每袋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不会超过__________________kg.
【答案】【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①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解答;
②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④由标签可知,含氮量居全球化肥之首:40%,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⑤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硝酸铵由+1价的铵根,﹣1价的硝酸根组成,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前、负价后,故硝酸铵的化学式是:NH4NO3;
②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
③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
④由标签可知,含氮量居全球化肥之首:40%;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小于40%,故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
⑤每袋化肥的质量为50kg,则最多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35%=17.5kg;
故答案为:
①NH4NO3;②7:1:12;③35%;④虚假;⑤17.5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
1.下列是实验室提供给几位同学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