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大体知识、大体规律和大体方式,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切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大体要求
(1)正确熟悉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括的大体概念、大体规律、大体技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

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普遍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普遍性和技能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

灵活运用探讨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式,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和谐融洽、踊跃试探、勇于发言的课堂气氛。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

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

除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式和技能之外,学生还应具有普遍的知识视野,和对于社会人生和心里的深刻体察。

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大体知识、大体规律和大体技能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好坏,借鉴其成功经验
1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讨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

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刻,寓教于乐。

二、课程知识结构
1.大体知识结构
本课程知识由三大块组成:影视剧作本质论、创作论和影视剧作的运作
(1)影视剧作本质论:本课程的导入部份,通过与小说、戏剧等文本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剧本的本质特征有较好的感知和把握,同时对于剧作的分类和常常利用格式能够熟稔于心。

(2)影视剧作创作论:本课程的核心和骨干,主要在于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大体规律和技能,如再对其细分,又可分为人物论、情节论、时空论、语言风格论、改编等内容。

(3)影视剧作的运行: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一点关于关于剧本定位、推销、签约和动笔修改的一些常识,是剧本创作市场化的表现。

这三块知识呈递进态势,组成了相对完整的剧作基础理论。

其中,剧作本质论是理论前提,学生在把握剧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论的学习和研究,而最终将其付诸于剧作运行的实践进程。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派表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份本质论
一剧作的概念和类型
1.教学目的
通过与小说、舞台剧的比较学习,使学生深切的理解影视剧本和其他叙事文学的不同,把握剧本的本质特性
以文字为媒介的画面讲述的故事;了解常见的影片和电视剧的分类方式。

(1)与小说、舞台剧的不同
(2)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
(3)了解常见的题材分类、风格分类等
2.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影视剧作分类的方式
(1)熟悉:其他叙事文学常常利用的手法
(2)掌握:深切的理解影视剧本的本质特征
作业与实践要求:
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视剧本的概念内涵
3.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4.教学学时
4学时理论教学。

二剧作的格式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剧本写作的格式:分场景格式、小说格式、分镜头格式等,并能准确把握分场景格式的特点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文学剧本和导演剧本(脚本)的区别;理清镜头、场景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教学内容
(1)分场景格式写作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小说格式一般特征
(3)分镜头格式一般特征
(4)不同格式划分的依据,把握它们各自的特质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熟悉:小说格式和分镜头格式
(2)掌握:分场景格式写作和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与实践要求:
(1)能够说出常见的几种剧本写作的格式和各自的特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论述镜头、场景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5.教学学时
2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第二部份影视剧作的创作论
三人物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创造的一般规律,立足现实,踊跃借鉴,依托适合的题材故事,创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类型人物或血肉饱满的立体人物(圆整人物)。

(1)影视剧本人物的概念、人物的种类和功能
(2)概念人物、类型人物和性格人物分类的标准与各自的特征
(3)人物关系建构的一般规律
(4)叙事线的概念和一般的结构模式
4
(5)分析人物内在生活、外在生活,肯定人物需求,建构冲突,创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6)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物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细节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熟悉:人物分类的方式
(2)掌握:熟练掌握人物关系建构的规律,并能按照不同的主体题材,具体的建构人物关系图表;理清人物的内在外在生活和人物小传的写作方式;灵活的运用常见的人物表现手法。

作业与实践要求:
(1)观摩影片,准确指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副主人物和各自的意义
(2)论述类型人物在影视剧作中的意义和性格人物的塑造手法
(3)按照要求为主要人物写出人物小传
(4)立足生活,寻觅典型,抓住特征,为身旁的某个人物作一个速写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影片解读、课堂讨论
5.教学学时
10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四情节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按照人物性格衍生合理的情节,按照情节建制矛盾冲突,并使之进展、达到高潮并产生耐人寻味的结局,注重情节的张弛、曲折,形成较好的故事张力,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2.教学内容
(1)情节和故事的关系;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2)情节划分的方式: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和不同划分的依据及其理论缺点
(3)用点、线、面建构人物关系图表;静态分析情节点和情节线的关系
(5)情节和冲突的内涵;冲突的形式: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人物与自身之间的冲突等形式
(6)结构和情节的区别联系;剪裁和布局的概念
(7)结构划分方式:戏剧性结构、小说性结构、散文化结构、心理式结构等;了解关于结构的其他划分依据
(8)了解反情节、反冲突的剧作结构及其代表性作品
3.教学要求
5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反情节、反冲突的剧作结构
(2)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情节的表现技能;冲突的类型;结构划分的依据
(3)难点:情节和故事的关系;反情节、反冲突的特征
作业与实践要求:
(1)结合人物创造的知识,利用情节和结构常识,立足现实,创作一个小剧本
4.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影片解读、课堂讨论
5.教学学时
12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五时空论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影视剧作中的时序、时长和频率和时刻转场的常见方式;把握空间的种类及其常常利用的转场方式;了解视点的概念,种类;把握视点转换的方式和功能。

2.教学内容
(1)时刻:时序、时长和频率和时刻的转场方式
(2)空间:空间的种类及其常常利用的转场方式
(3)视点:视点和聚焦者、叙述者;视点和人称;视点和镜头视点;视点的划分依据和转换的方式和功能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时序、时长和频率的概念
(2)重点:时空和视点的转场、转换的方式
(3)难点:时序、时长和频率的概念内涵;视点和聚焦者、叙述者
作业与实践要求:
观摩一部优秀影片,分析其时空和视点的特征
4.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理论教学
5.教学学时
10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六语言风格论
6
1.教学目的
在了解影视艺术语言广义和狭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把握叙述性语言的形象性、综合性的特点,明晰叙述性语言的大体要求:简练、准确、生动;了解和掌握旁白、独白和潜台词的特点和大体要求;把握普通话与方言、白话与文言、汉语与外语之间的矛盾;在梳理风格概念的基础上,把握悲与喜、雅与俗、虚与实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2.教学内容
(1)影视艺术广义的语言和狭义的语言的范围
(2)叙述性语言的特征及其要求
(3)对白和旁白的特征及其要求;潜台词的运用
(4)关于剧本语言运用常见的几组矛盾:普通话与方言、白话与文言、汉语与外语
(5)风格的概念;风格分类:悲与喜、雅与俗、虚与实及其常见的表现手法
作业与实践要求:
创作或选择一篇小故事,别离尝试用文言、白话、普通话、方言讲述,注意其中的喜剧性效果,形成不同的风格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1)了解:广义和狭义的影视艺术的语言
(2)重点:叙述性语言、对白和旁白的特征及其要求;
(3)难点:潜台词的运用;风格虚与实的表现技能
4.教学方式
12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七改编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形神兼备、得神略形、略神得形、形神兼备四个方面体会改编作品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改编剧本的大体方式:改变背景、改变人物、改变情节、改变结构、改变主题等。

2.教学内容
(1)观点:形神兼备、得神略形、略神得形、形神兼备
(2)方式:改变背景、改变人物、改变情节、改变结构、改变主题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7
(1)了解:由文学作品改编成功影视剧的经典案例
(2)重点:掌握改编的技能和方式,并在改编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创新
作业与实践要求:
(1)以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为特例,研究原作和改编后剧本的不同,并试探其中原因
(2)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练习
4.教学方式
影视分析为主辅以理论教学、作业实践和课堂讨论
5.教学学时
6学时,全数理论教学。

第三部份运作
八运作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签约、动笔、修改等方面的常识
2.教学内容
(1)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
(2)影视剧作的创作:签约、动笔、修改
3.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要求:
了解:影视剧作的创意、定位、推销、签约、动笔、修改等方面的常识
案例分析分析为主,理论阐释为辅
5.教学学时
8学时,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四、教材与教学设备
1.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影视编剧艺术陈吉德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8
百度寸库-计每个人平笑地提升自我
参考书
《影视剧作元素与技能》周涌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刘一兵张民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作教程》刘立滨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丰硕的影像资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按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平时作业着眼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3.期末试卷限定大致内容,自主考试,开阔思维,发挥创造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