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作
新教师教学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

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范文,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

似乎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这就不是“仿”,而是“抄”。

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的**》。

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

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

他们的习作,正张开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历练不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了。

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文也是这样。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

”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

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能成为作家、诗人的。

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得以发表。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

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立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

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
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
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

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

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

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

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取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

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

”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生活。

其实,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于 娟
(江西省进贤县第一初级中学 江西 进贤 331700)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