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规律
刘振峰;加亨;方锐;孟庆才;王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20余年来医家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内治方药的
常用药以及遣方用药的规律.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对检索到的近现代医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内治方药的原始文献进行查阅、采集并整理,结合中医药理论与方证对应法分析股骨头缺血
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以及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剂161首,用药962味,其中活血化瘀行气类中药占39.5%,补虚药(包括补肾、补气、补血药)占36.6%,散寒通络祛风湿药占15.4%,其余药物占8.1%.四气中温性、平性2
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2.5%,五味中甘、辛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1.2%,药物应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当归、黄芪、丹参、骨碎补、川芎、红花、牛膝.通过系统
聚类分析形成了4个聚类方.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总体方药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归经以肝脾肾为主,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散寒通络祛风湿药为主.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19)009
【总页数】3页(P1084-1085,1093)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规律
【作者】刘振峰;加亨;方锐;孟庆才;王珑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
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
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治疗至今仍是医疗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约有80% 的患者因个人经济能力、治疗时机等因素导致病情延误或者进展迅速,约1~3年左右出现股骨头塌陷和患髋继发性骨关节炎,最终导致患髋功能障碍或丧失,约12%的患者需接受人工关
节置换手术[1,2]。
目前临床中仍然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治疗和预
防是治疗ANFH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在此病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
本病影响因素多,中医证候复杂,方剂数量较大,临床用药依据较少。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临床161首方剂以及962味用药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归纳分析出常用中
药及其用药组方的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证名称以及检索词的确定
通过对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后发现,医家公认的ANFH中医病名有“骨痹”、“骨蚀”或“骨痿”。
因此,笔者以ANFH的中医病名“骨痹”、“骨蚀”、“骨痿”以及西医病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检索词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收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根据ANFH的临床表现以及特点[3],并依据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4]来确立ANFH文献方药的纳入标准;②干
预对象: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③干预措施:以中药为主要的治疗措施。
1.2.2 排除标准①凡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的病例,或者是采用多种治疗
方法(如针灸、外敷膏药等)配合治疗的病例不选取;②单方或者药物组成不全的方剂;③临床治疗性文献综述。
1.3 药物的规范化处理
为使统计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在统计前对中药药物的名称、药物名称、类别、性味归经、药用功效等进行规范。
具体方法主要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5]、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以及《中华本草》[7]中的内容进行规范化处理。
1.4 文献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被录入至使用Excel软件编程建立的数据库,采用SPSS 16.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库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处页码、证型、方药、四气、五味、归经和药物类别。
以1990至2012年部分医家论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医案、方书、骨伤专著及相关学术期刊(1990年~2012年)为收集对象,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的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查录,将符合ANFH纳入标准的
文献资料录入数据库。
1.5 统计与分析方法
①频数分析:对ANFH中医内治方药的功效、四气、五味以及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进而分析与了解不同药物的具体运用情况,最终总结出近现代医家用药的大体趋势,同时再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以上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系统分析;②聚类分析(Q型):在
研究过程中采用样品系统聚类法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通过树状图来进一步表示聚类分析的结果。
聚类分析可以得到由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聚类方,最后再运用中医药理论对聚类方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药物类别分析
表1、2显示,161首方剂中药物总计962味,其中活血化瘀行气类中药占
39.5%,补虚药(包括补气、补血、补肾药)占36.6%,散寒通络祛风湿药占15.4%,破血逐瘀药占5.2%,利水渗湿药占1.3%,其余药约占2.0%。
在229味补虚药中,补肾药占40%,补气补血药占60%,其中补肾壮阳药占28%,滋补肾阴药占12%,补气药占26%,补血药占34%。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活血化瘀通络与补益肝肾、气血是ANFH临床治疗中的两大主要治则。
表1 内治方剂中各类不同功效药物出现的频数与频率表名称频数(N)频率(P/%)
累计频数(N)累计频率(P/%)活血化瘀行气药851 39.50 851 39.50补虚药
789 36.60 1640 76.10散寒通络祛风湿药 332 15.40 1972 91.50破血逐瘀
药112 5.20 2084 96.70利水渗湿药 29 1.30 2113 98.00理气药210.97213498.97温里药110.51214599.48安神药80.37215399.85消食药 3 0.14 2156 100.00合计2156 100.00
表2 不同补虚药出现的频数与频率表名称频数(n)频率(P/%)累计频数(n)累计
频率(P/%)补血药228 34 228 34补阳药 195 29 423 63补气药 168 25 591 88补阴药 81 12 672 100合计672 100
2.2 四气五味与归经分析
在161首治疗ANFH的内治方药中温、热、平三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1.2%,其中温性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44.5%,其次是热性药与平性药,分别占23.4%
与18.6%。
此外,甘、辛、咸三类中药的累计频率达到94.24%,成为近代医家治疗ANFH的主要药味。
而甘味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辛味药与咸味药,苦味药
与酸味药所占比例较小。
在分析内治药归经的过程中发现,入肾经、脾经、胃经和肝经的药物所占比例最大,累计频率达到90.22%,其中以入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脾经、胃经和肝经。
以上结果显示,近代医家针对ANFH的内治过程中普遍
认为瘀血阻滞、经脉不通、筋骨失养是该病的主要病机,同时注重局部与整体并重,
大量应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类中药,以达到力宏效专的目的。
2.3 聚类分析
在治疗ANFH的161首内治方剂共962味药物中,选择出现频次>20次、累计
频率>1%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总结分析出近代医家治疗ANFH的遣方用药规律,最终形成4个比较有意义的治疗骨痹的药物聚类组合(体):G1:川芎、红花、补骨脂、山萸肉;G2:丹参、牛膝、补骨脂、山萸肉、骨碎补、甘草;G3:淫羊藿、薏苡仁、乳香、独活、茯苓、桑寄生、蜈蚣;G4:丹参、牛膝、补骨脂、山萸肉、骨碎补、甘草、淫羊藿、薏苡仁、乳香、独活、茯苓、桑寄生、蜈蚣、川芎、红花(图1)。
图1 近现代医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四性”是中医理论针对疾病证候的寒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以及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效果中得出的[8]。
“五味”是对药物功效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归纳或概括,长期的实践说明大多数中药的药味与功效相统一,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9]。
“归经”是中药学理论的一部分,它用来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
“归”是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
人体每一脏腑都有其独自的经络循行,所以某药物归某经,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主要在某一脏腑或经络。
近年来,在中医临床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辨证偏重于药物功效的选择,而忽略了药物性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此面的研究与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通过对161首方剂以及962味药物进行总结与规律分析,近现代医家治疗ANFH时总体方药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归经以肝脾肾为主,
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散寒通络祛风湿药为主;得出该病的基本证型有4个,分别为肾虚血瘀、气滞血瘀、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总的治法治则以活血化瘀与补
益肝肾气血为主。
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医药治疗ANFH时理法方
药的一致性。
此外,在对962味中药出现频次的统计中显示,活血化瘀行气类中
药占39.5%,所占比重最大,进一步说明了“气、血”在中药治疗ANFH的主导
作用。
明·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也提到:“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所以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因此历代医家在治疗ANFH时自始至终都注重对气血的调理与补益,凡此值
得我们在临床中予以借鉴与利用。
今后如何将更多更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方剂计量学等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中,不仅是中医药规范化、精确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特色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挖掘中医药学特色优势以及解决在信息时代中医药学自身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Korompilias AV,Beris AE,Lykissas MG,et al.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why choose free vascularized ibular grafting
[J].Microsurgery,2011,31(3):223-228.
[2]Tetik C,Basar H,Bezer M,et parison of early results of vascularized and non-vascularized ibular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1,45(5):326-334.
[3]周翠英,孙素平,傅新利.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4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诊断疗效技术标准[S].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490.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包·照日格图,郑进,海银梅.中药与蒙药药性理论比较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31.
[9]常惟智.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疑难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43. [10]高振,王先敏,卢勇.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