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通用)
一、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 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
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本句把___当作____来写。
(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花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1.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其用意是()
A.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
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欢的特征。
C.表明父亲只喜欢花生,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快乐阅读。
一张纸条
上五年级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
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
几经犹
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
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
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的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的。
”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文中具体指______。
3.“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
”“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
__________。
4.“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类似的错误”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温情的处罚》完成下列各小题。
温情的处罚
①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
一天清晨,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使来。
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他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②骑自行车的人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在测他的速度,他像一匹野马一样,向前冲来。
③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规定的速度,他违规了!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刚才那个骑手的速
度,超过了汽车。
④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
⑤他把这个骑车人拦住,车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警察把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告诉他,并指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对他进行罚款。
警察让他把学校或者家庭的住址告诉他,否则将要重罚。
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当地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他赶着上学,不然就要迟到了。
警察笑着对孩子说:“原来你还是个学生,那么你先上学,以后我会与你联系。
”
⑥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信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选手。
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来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
⑦学校有些惊讶,但他们还是鼓励孩子去参加自行车俱乐部。
⑧四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了丹麦的自行车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冠军,也是丹麦在自行车运动会上的第一块金牌。
1.文中表现斯卡斯代尔骑车的速度之快的自然段是()
A.第一、二自然段B.第二至四自然段
C.第五自然段D.第八、九自然段
2.文中第7自然段说“学校有些惊讶”,原因是()
A.斯卡斯代尔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竟然会得到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的邀请。
B.信中竟然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
C.俱乐部将为斯卡斯代尔提供一切训练条件。
D.斯卡斯代尔骑自行车的速度竟然超过了汽车的速度。
3.惩罚给人的感觉是严厉的,而文本却用“温情”一词来形容,这之间矛盾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矛盾,因为警察既处罚了那个孩子,又帮助了那个孩子。
B.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包庇。
C.不矛盾,温情是来形容警察的内心,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更欣赏那个有潜能的孩子,他用温情的“惩罚”帮助了那个孩子,成就那个孩子。
D.不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对孩子的宽容。
4.本文开头交代“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作用是()
A.为下文警察向自行车俱乐部推荐孩子作辅垫。
B.交代警察的身份。
C.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开门见山,点名主题。
5.斯卡斯代尔成为奥运冠军后,面对那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他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那位警察简单地遵守“规矩”,结果会怎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泰王,献上了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这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土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成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中画“”的句子是对秦王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秦王对和氏壁的_______,其中______一词表现了秦王的贪婪与不守承诺。
2.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A.展示和氏壁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和氏壁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地位,秦国理屈被动。
D.祝贺秦国取得和氏壁。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商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蔺相如的话里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句,第2个是_______句。
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___”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上帝共进午餐
①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非常想见一见上帝。
当然,他知道上帝住在很远的地方,经过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到达。
因此,他准备了一个手提箱,并在箱子里塞满了巧克力,还有6瓶饮料,然后就开始了他的寻梦之旅。
②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他已走过了3个街区。
这时,他来到了一个公园,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时飞时落的鸽子,小男孩紧挨着她坐下来,打开手提箱,拿出一瓶饮料,正准备喝时,无意中扫了老太太一眼,他突然发现老太太看起来似乎很饿。
于是,他拿了块巧克力递给她。
老太太欣然接受了,内心里充满了感激,她微笑地看着小男孩,那笑容是那么慈祥、亲切、完美。
小男孩感到心中舒畅极了,世界仿佛充满了希望,到处是鸟语花香。
他想再看一次她的笑脸,因此他又拿出一瓶饮料递给她。
老太太又欣然接受了,并且,又对他报以完美的笑。
③小男孩高兴极了。
整个下午他们就这样坐在公园里,边吃边笑,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④天色逐渐黑了下来,夜幕降临了。
此时,小男孩觉得十分疲劳,他站起身往家走去。
但是,刚走几步,他突然转同身,跑回到老太太身边,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她一下。
这次,老太太对他报以了最完美的笑。
⑤当小男孩愉快地同到家里,走向自己的房间的时候,他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她不知道究竟什么事令孩子满面春风。
于是,她问道:“孩子,今天发生什么事了,让你这么快乐?”
⑥“我与上帝共进午餐了。
”他兴奋地答道,接着,还没等母亲反应过来,他又补充道,“你猜怎样?她给了我最美好的微笑!啊!她是那么慈祥,那么亲切,那么完美!”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仿佛是在回味下午与“上帝”共度的美好时光。
⑦与此同时,那位容光焕发的老太太也喜气洋洋地刚到了家里。
看着老太太那安详、平和的神情,她的儿子感到非常吃惊。
他疑惑地问:“妈妈,您今天做什么事了,这么高兴?”
⑧“哦,今天我在公园与上帝遇见了,他还和我一起吃了巧克力呢!”老太太兴奋地说道。
那神情也仿佛是在回味着与“上帝”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还没等她的儿子反应过来,她又补充道:“你知道吗?原来上帝那么年轻,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得多!”
1.小说的情节依次是“寻找上帝”→“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赞美上帝”。
2.第⑥⑧自然段中的“上帝”,一个是指,一个是
指。
虽然所指的人物不同,但这个“上帝”都代表
着。
3.第③自然段中“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那么小男孩和老太太是怎样交流的?作者这样写强调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三写小男孩的快乐,三写老太太的微笑。
你能说写他们“快乐”“微笑”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飘香,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里香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于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_____________
3.用“”线画出写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4.一个“浸”字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
九、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垃圾堆上的阅读
米凯·阿尔伯特是美国一名自由摄影师,一天,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旅游,经过一处约15公顷大的垃圾场时,一个不可思议的情景映入他的眼帘:一个靠捡拾垃圾卖钱为生的妇女,头顶鸭舌帽,身着长袖夹克,腰围长裙,戴着手套,腿套长袜,脚穿线绑鞋,正坐在如山的垃圾堆上的一个蓝色塑料袋上,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本捡来的书。
此时,天空悬浮着乌云,一场暴雨即将降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遨游于知识海洋的专注……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阅读的妇女叫安杨拉布尼,就住在附近的贫民窟里。
“我从小喜欢读书,因家境贫寒,小学没上完就开始捡垃圾卖钱补贴家用,长大结婚后,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要养活四个孩子,靠他打零工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只好继续捡垃圾。
虽然又苦又脏,但毕竟有些收入,孩子们也勉强能够吃饱,这让我很欣慰。
”说完她又笑了。
米凯被安杨拉布尼的乐观情绪所感染,也跟着笑起来:“你的生活如此艰辛贫困,在这样的环境竟还能热爱阅读,确实令人钦佩。
”对于赞扬她显然有点不适应,脸也微微涨红了:“看书让我在捡垃圾外,还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安慰了我不安的灵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
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中,《垃圾堆上的阅读》从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5666名摄影师提交的10万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作品一等奖。
评委会的颁奖词是:“这张照片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充满希望。
那位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
她用知
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1.“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之所以说这个镜头“震撼人心”是因为( )。
(多选)
A.靠捡垃圾为生的妇女,却如此热爱阅读。
B.暴雨即将来临,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地阅读。
C.妇女善良而又好学的精神,打动了摄影师。
D.她的身份与装扮和她此时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______描写。
“说完她又笑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她的____________。
3.摄影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
..。
..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题目的亮点。
亮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现代文阅读。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世事的、清澈的眼睛。
凝视他的
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
“这个孩子特别懂事。
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
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
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
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
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和谅解。
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
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
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
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
”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
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并选择恰当的解释。
(在序号前面画“√”)
菲薄.:(_______)(1)微薄(2)瞧不起
不谙.世事:(_______)(1)明白(2)熟悉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和第(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 “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和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
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白鹭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白黑B.短长黑白
C.白黑长短D.黑白长短
2.文中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白鹭》的作者________,课文通过对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
_________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4.写出一句含有白鹭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_______,三要有
_____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释B.联系上下文C.使用工具书D.以上都是
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兰帕德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作家。
从小学到大学,兰帕德的作文一直是全班最好的,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有的时候他的作文出现在班级的黑(板版)报上和校报上,甚至有两篇发表在全国知名(刊刑)物上。
兰帕德相信,只要他努力,三十岁前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作家。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梦想写出经世不朽的作品。
遗(憾撼)的是后来他突然迷上了买彩票,一天到晚对着一大堆数字研究来研究去,最终把写作给耽误了。
兰帕德也曾深切地(奥懊)悔过。
那是在他五十二岁那年,他的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一个曾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把他的作文当范文读的同学,有一天把他自己写的第十三本书送给兰帕德。
兰帕德忏悔道那一刻我懊悔极了我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写作
可忏悔过后,兰帕德并没有实际行动,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自责。
八十四岁那年,兰帕德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他让家里人请来全城最有名的牧师,他向上帝做了最后的忏悔。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愿望——()知名——()佩服——()
4.给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
5.兰帕德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兰帕德会向上帝做出怎样的忏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从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1.下想一想下列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
“神州”指:_________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_____ 2.连一连。
爆竹声中一岁除《满江红》(宋)王安石
清明时节雨纷纷《水调歌头》(唐)王维
明月几时有《元日》(唐)杜牧
劝君更尽一杯酒《清明》(宋)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