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把梦想照进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把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7年第3期
阳春三月,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牛背岭村的花果山,只见满目春色,处处生机盎然。
梨园爆开满坡的洁白,香泌四野。
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果树吐出清新和碧绿。
果树下三三两两的
土鸡探头探脑地走着,寻找不时跃出的小虫,果林间还有猪舍、沼气池、渔池,错落有致地点
缀在花果丛中,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这是一个集“猪—沼—果—休闲”于一体的立体
式种养循环生态园。
他的主人就是远近闻名的宋京林。
48 岁的宋京林,是莲山镇牛背岭村农民,一位新时代农村的追梦人。
致富梦碎
与其他农村青年一样,宋京林高中一毕业,就怀揣着梦想外出打工了。
凭着一股闯劲与豪情,走南闯北,开始了他的漂泊。
因为缺少专业技能,他只能辗转于城市各个工地,做一名出
卖体力的泥水工。
几年过去了,除了满手的老茧,宋京林一无所获。
他没有积累到财富,相反
却收获了无限的惆怅。
那些他亲手建设的美丽建筑不属于他,那些他为之挥汗如雨的城市不是
他的家。
外面的世界很美很繁华,而他,却始终是一个过客。
他梦想有一个创业平台,一个可
以扎根安家的地方,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1998 年春,打工回家的宋京林,在家乡荒芜的山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他在思索,他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他看到了一片桔园。
在他的印象中,这是90 年代初
由村里开荒种植的桔园,几年过去了,本该花果飘香的园子,如今却是杂草丛生,满目凄凉。
宋京林感到有些疼惜,联想到自已四处打工,寻求致富之路,而家门口曾经硕果累累的桔园却
荒芜着,是不是自己忽视了一直都藏在身边的致富资源?当夜,他辗转难眠,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宋京林作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他要承包这片已经荒芜了的桔园,改种本地传统蜜梨,在家门口经营自己的事业!下定决心后,宋京林一心扑在了梨园上,白日黑夜辛勤劳作。
一晃五年过去了,因所栽培的梨树品种退化,管护技术不到位,本该是丰收的果园,却没有给
他带来预想中的收获,反把自己几年里卖苦力挣回的一点辛苦钱也搭进去了。
家里人埋怨他把
钱打了水漂,村里也有不少人在背后嘲笑他把钱扔在一文不值的荒山上。
宋京林有些不服气,
他认定这一定是一条致富的路子,自己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经营理念。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梦想装上了飞翔的翅膀
2003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宋京林参加了一个农技培训班,县里请来专家给农户讲授果树栽培技术。
在这个培训班上,宋京林听到了许多以前没听说过的技术和一些令他豁然开朗的经
营思路。
回去以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采用新学到的高位嫁接换种技术,将老化的蜜
梨换成了品质更优良、市场销路更好的黄花梨。
在专家的指导下,宋京林又开始了新的一次拼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 年,宋京林的果园了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丰收的黄花梨在市场上卖了个俏价钱。
宋京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多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
曲折的经历让宋
京林深切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一个梦想在他心中点燃了。
他要上学,要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
生产技术,做一个有技术有文化的庄园主,经营一个高效益的生态农场。
2007 年3 月,他到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富川瑶族自治县分校报了名,参加了种植专业学习,实现了求学的梦想。
两年间,他潜心钻研农业实用技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学成归来,宋京林比以往更加
自信了。
2009 年,宋京林又筹资承包了梨园附近的40 亩荒山,在原有梨园的基础上,将其扩
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农业生态庄园。
2010 年,宽带网拉到了这山旮旯,一时间,摸惯了锄头把的农民有了摸电脑触网络的机会,时代的发展一下子将传统农民与现代网络对接上了,这让宋京林喜出望外。
他第一个花钱接上
宽带,成了山村里第一个“触网”的人。
网络给宋京林插上了知识与信息的翅膀。
只要浏览一
下网页,就能知晓各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信息,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庄建设模式。
宋京林利
用网络如饥似渴地收集各种信息,还与全国各地的林果开发商建立了联系。
这一切的变化预示
着他的事业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011 年底,宋京林以全新的视角开始了自己的新征途,建设一座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生态农场。
为解决有机肥源问题,他建起了1000 头规模的良种猪场,配套建设了一座100
立方米的沼气池,用猪粪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同时,得到了优质有机肥——沼液。
果树施用
了沼液有机肥,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他还广泛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进一步
提高了果品的质量。
宋京林相信,生态农产品一定会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2014 年,宋京林作为县里的种养大户被推选参加了富川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这是一个针对性非常强的培训班,主要培养那些立志经营农业,并且已经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
农户。
这个不同以往的培训班不仅教授农业生产技术,还教授系统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不仅
有课堂的学习,学员还能到生产基地实训,去各地去参观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最关键的是,
县里还有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学员创业,并且有专家跟踪指导。
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以后,宋京林对搞好他的生态农场信心更足了,经营理念也有
了很大的变化。
他发现休闲农业很有市场,于是他把果园道路硬化好;在果园里建一些有农村
特色的休闲房屋,烧烤点;同时还在果园里散养一定量的本地土鸡;把用来抗旱续水的大水池
养上鱼苗;路边种上蔬菜;把农庄逐渐建设成为一座融生产、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
现在,每到节假日或果实成熟的季节,就会有邻近市县的客人慕名而来,体验摘果的快乐,吃一顿纯
天然绿色的佳肴,在果树下悠闲吃着烧烤,呼吸清新的空气,仰望一碧如洗的蓝天,无尽惬意。
科技让打工仔变身庄园主
宋京林的生态农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了直接的效益。
他的庄园常年聘有10 多名管理人员。
农闲时,周围农民都来到他的生态园劳动,每年为他们
提供了上万个劳动日。
乡亲们既种好了自己的田地,农闲时又有了好的去住,既学到了实用技术,又增加了收入。
年尾的一天是宋京林生态农场的结算日。
这一天,生态园里喜气洋洋,周
边的农户聚集在园区,喜滋滋地领取一年的工钱,也在这里分享宋京林创业的快乐与激情。
做一个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宋京林内心的愿望。
几年来,依
托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富川分校,宋京林精心组织过多期对村民的培训,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带出了20多个林果大户。
本村的李国新,以前种植梨不上手,宋京林不厌其烦给他传授技术,教他剪枝、嫁接,还从网上帮他搜集资料。
后来,李国新也摸出了一些道道来,种植规模由几
亩发展到十几亩,产值和效益也大幅度提升。
随着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宋京林生态农场的影响
辐射到了罗山、莲塘、吉山等村,带动了一大批农户。
2015 年,他的生态园辐射到了周边的乡镇,带动了更多的农民。
如今,宋京林的生态园面积已达200 亩。
年出栏生猪3000 多头,利润30 万元,优质水
果年收入达到了50 万元,休闲农业年收入20 万元,每年综合收益100多万元。
宋京林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成了一个庄园主,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型职业农民。
宋京林相信,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扶持下,他的梦会越来越甜美,他还相信,在这个政策下,他身边会
出现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