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异位性皮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养血除湿法治愈四弯风
病案:陆某,女,8岁。
初诊:1975年12月5日。
主诉及病史(其母代诉):手足弯皮肤发痒已5年。
生后2周脸部即起湿疹,渗水湿烂、瘙痒,延2年经治而愈。
又1年后渐见手足弯处时而渗水,时而干燥脱屑,瘙痒不止,缠绵不愈迄今。
诊查:双手弯、双腿弯皮肤可见浸润及脱屑损害,有搔痕。
舌淡苔剥,脉细滑。
辨证:四弯风。
证属渗水日久,伤阴化燥。
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处方:生地20g 元参10g 丹参10g 茯苓10g 泽泻10g 蛇床子10g 白鲜皮10g 六一散10g(包煎) 7剂
二诊:12月15日。
药后瘙痒显轻,皮肤渐复正常。
大便偏干。
舌红苔净。
继以前方加麻仁8g,7剂后治愈。
按语本例异位性皮炎,相当于中医所称四弯风,属于缠绵难愈之症。
病不算重、但时轻时重,尤以痒甚,小儿患此,不胜其苦。
此
1
证渗水日久,转为干燥脱屑而痒,舌淡苔剥,已是阴伤化燥之征,不宜过用苦寒燥湿、淡渗之剂,否则会反增病势;用滋阴除湿,辄见奇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316,朱仁康医案。
朱仁康,字行健,1908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中医研究员,主任中医师。
早年从其长兄学医,实为当年驰誉江南的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的再传弟子,深得章氏真传。
先悬壶江南,颇负时誉。
抗战前夕,迁居上海行医。
1956年调京工作,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外科主任、皮科主任等职。
朱氏在学术上主张衷中参西,既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又吸收西医辨病之长,外科疾病着重内治,故取效更著。
他创制滋阴除湿法治疗顽固性湿疹有特效;治疮疡大症时,如消之不应,即用消托兼施、寓消于托法,亦每获良效。
朱氏的临床经验,已输入电脑系统储存推广。
朱氏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主编《国医导报》,并著有《中西医学汇综》;以后又有《家庭食物疗病法》、《中医外科中药治疗学》、《中医痔瘘疗法》等书问世。
1979年集其主要经验及验案,辑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出版,获国内外好评。
晚年专攻皮肤顽症,朱氏创制的克银方治疗银屑病,曾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