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
设计共3篇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能够朗读《诗经》中的三首诗歌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讲解《诗经》三首诗歌及其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诗经》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文化之中,通过音乐感受古代文化的韵味。

2.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分类和形式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音韵和意境。

3. 朗读诗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小雅·鹿鸣》、《小雅·握发》和《小雅·采蘩》三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4. 分组讨论
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让学生自己编写类似的古诗文。

5. 作品展示
每组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古诗文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一起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6.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们的表现,并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更好的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

四、教学评价
1. 课上的朗读和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朗读
和观察学生组间讨论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和同学的评价
来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五、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讲解的《诗经》与其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古代和现代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节课通过介绍《诗经》的文化价值、分类及形式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音韵和意境。

在朗读和分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现了较高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本节课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里面收录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反映了周代的风俗和人民生活。

其中有三首诗歌,被网友评为经典,今天我们将通过设计教案,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三首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三首诗歌的文化背景与体裁特点。

2.掌握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与表达方式,学会品味其中的美感。

3.鼓励学生多方面参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诗经》三首诗歌的文化背景与特点。

2.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与表达方式。

3.诗歌中散发的人文情感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把握古典文学的诗歌语言和意境。

2.如何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
1.前置教材阅读。

2.导读、启发式教学。

3.主动式学习、小组讨论。

4.情感互动、朗诵表现。

五、将三首诗歌以导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世界
1.清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生活文化背景中的“清明”节日,即感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季节神韵。

2)引导学生读懂“伊人”在水一方的深情,带领学生品味“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感人情感。

2.秋风-《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涕泗滂沱。

悠悠我心,不泯声嘶。

1)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歌中流露的季节美感,领悟“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深情温馨。

2)引导学生认识“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深切离愁,涤荡外界消极气氛。

3.忧思-《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相加于橐。

民之从事,常于凝思。

1)引导学生理解詩詞中展現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傳承。

2)启迪学生读懂“无衣”的文化蕴含,从而深刻领悟“与子同裳”的情感意义。

3)引导学生顺着“民之从事,常于凝思”的意境,进一步理解
“忧思”的根本。

六、课堂小结
以上是针对《诗经》三首诗歌的教学设计方案,我们以化险为夷的模式,让学生体现对古代文学情感的表达与细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妙世界
通过本次《诗经》三首诗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细腻感受、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能力,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文化修养。

这也符合现代教育对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3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摘要:本篇文章是为了深入探讨《诗经》三首教学设计而撰写的,根据具体情况,各节次的设计或有适度调整。

一、必应诗第一:“关睢”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关睢”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化
内涵。

2)掌握这首诗的基本功法,即欣赏、背诵和鉴赏。

2、教学过程
1)导入先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关睢”的传说。

2)欣赏诗歌,先由教师领读,然后放一段朗读,让学生跟读两遍,帮助学生铭记韵律、节奏。

3)背诵诗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背诵出其中一至两句。

4)鉴赏诗歌,首先介绍关于“关睢”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如礼仪、责任、传承等。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应用,让学生自选类似的文化内涵,撰写一首短诗歌,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

二、大雅乐之一:“Hurling Spears and Carts”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Hurling Spears and Carts”这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掌握这首歌曲的基本功法,即欣赏、演唱和鉴赏。

2、教学过程
1)导入先让学生听一段关于这首歌曲的介绍。

2)欣赏诗歌,先由教师演唱,然后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跟着唱两遍,帮助学生掌握曲调和节奏。

3)演唱诗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演唱其中一致两段。

4)鉴赏诗歌,首先介绍关于这首歌曲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例如勇气、荣耀、智慧等。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应用,让学生自选一件事情,创作出一首歌曲,锻炼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小雅之一:“采薇”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采薇”这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掌握这首歌曲的基本功法,即欣赏、演唱和舞蹈。

2、教学过程
1)导入先让学生听一段关于这首歌曲的传说或者介绍。

2)欣赏诗歌,先由教师朗诵,然后放一段朗诵录音,让学生
跟读两遍,帮助学生铭记韵律、节奏。

3)歌曲表演,让学生分组,共同欣赏曲目和怎么样将舞蹈与
歌曲相匹配舞动出来。

因为较为苛刻,所以此环节也可自由
扩展,例如增加自由演唱、合唱、合作演出、设计不同的服装、设置不同的环境、摄影摄影等。

4)鉴赏诗歌,首先介绍关于这首诗歌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如
自由、开放、天然等。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5)应用,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创作出一支类似舞蹈,再加
上自己的声音唱出《采薇》。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是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

结语:综上所述,《诗经》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诵读、舞蹈、演唱、欣赏等方面,不仅仅突显个人风采,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这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通过对《采薇》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诗歌本身所涵盖的文化内涵,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提高其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的融合,让学习更加富有情感和思想性,让学生更好地拥有自己的文化身份感和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