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gard彩虹桥---连续梁挂篮悬臂现浇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gard彩虹桥工程
连续梁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彩虹桥施工图设计文件》
4
9、《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手册》
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第二章、工程概况
彩虹桥(Bifrost,Bifröst)在北欧神话中是连结阿斯加德(Asgard)和米德加尔特(中庭/Midgard)的巨大彩虹桥,意即“摇晃的天国道路”。

桥梁采用双线设计,****按直线变化,腹板厚60至100,隔墙处加厚,按折线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跨及中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

桥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竖向采用φ25mm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体系采用**-25型锚具,张拉体系采用***型千斤顶;纵向与横向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横向预应力采用单端张拉工艺,纵向预应力采用双端张拉工艺,竖向预应力采用单端复拉工艺。

第三章、施工工艺流程
第四章、0#块施工
一、搭设0#块托架前的准备工作
1、临时支座
桥梁完成体系转换前,为避免永久支座受不规则力而影响正常使用,同时为了墩梁临时固结,需设置临时支座,临时支座设置在墩柱顶部两侧,临时支座采用C50砼浇注,浇注时应根据临时支座长度适当分块,中间用竹胶板隔开,以利于工后拆除,临时支座的顶标高应比相应箱梁底部标高低一块竹胶板的厚度,以满足铺设底模的需要。

2、墩梁固结
为保证桥梁悬臂浇注阶段能抵抗不平衡力矩,在墩顶部位设置墩梁固结措施,具体设计为:在墩柱内预埋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型号为PS830,抗拉极限强度830MPa,单根钢筋锚下应力按747Mpa控制,钢筋通过临时支座穿入箱梁0#块底板,在底板上设置张拉台座,台座与箱梁一起浇注,浇注时锚垫板下设置3层Φ16钢筋网片,待箱梁0#块浇注完成后,张拉精轧螺纹钢筋,完成墩梁固结。

墩顶单侧共设34根精轧螺纹,两侧中心间距为3.25m,最大可抵抗不平衡力矩为34×747×3.14×322÷4×3.6=73496kn.m,大于设计要求的65368kn.m。

墩梁固结布置见下图。

3、防落梁挡块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需在连续梁墩顶设置防落梁措施,边墩在浇注直线段时埋设相应预埋件,主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挡块,在浇注0#块时埋设挡板。

挡块可与垫石、临时支座一起浇注。

4、支座安装
支座采用大吨位球型钢支座(LXQZ型),其中边墩采用9000kn,主墩采用45000kn,支座类型共分固定、横向、多向、纵向四种,各支座的安装位置既要参考支座安装图,又要结合线下结构设计图纸。

结合各方资料本桥梁支座布置如下:
施工垫石前,应对设计院提供的标高进行复核,应参照支座吨位预留螺栓孔,预留孔的直径允许偏差为0-20mm,孔深度允许偏差为0-50mm,浇注前应对标高、中线、预留孔位置仔细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对标高、平整度、预留孔位置进行复测,对不合格项进行处理。

支座安装前应仔细核对吨位、类型,确保无误,还应注意区分支座预偏量(固定支座、横向支座无预偏量),靠近固定墩的支座预偏量小,远离固定墩的预偏量大。

支座安装时要按照相应位置的设计预偏量将支座上盖板进行调整,预偏量为由收缩徐变引起的偏移△1+合拢温差引起的偏移△2之和。

支座垫石处理完毕并凿毛后,根据确定的支座类型即可开始安装,对于重量较大的支座需采用3吨千斤顶进行调整标高和平整度,
较小的可采用木楔调整,调整结束仔细检查标高、平整度、中线以及与垫石间空隙(设计要求2.5cm),无误后开始支立灌浆用模板,支座螺栓孔与垫层一起灌注,支座安装采用重力式灌浆法,灌注必须保证从支座中心向四周流淌。

安装完后支座四角高差不大于2mm。

支座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5、塔吊安装
为便于施工,考虑到桥梁处于碱河大堤两岸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主墩位置各安装一台施工塔吊,塔吊均用臂长50m,最大起吊能力为6吨,尾端最小起吊能力为1.5吨,塔吊的安装时间安排在承台施工完成后0#块支架搭设完成前。

考虑到主墩承台尺寸较大,将塔吊基础设置在承台边缘,与加台厚度一致。

二、0#块施工
1、托架设计与施工
0#块托架采用钢管支架,主要构造见下图,细部结构详见后附大图。

支架主要由立柱、纵横梁、木排架、挑梁、联结系构成。

每支架共设置12根钢管立柱,立柱直径60cm,壁厚1cm,分别支撑在加台及承台上,浇注加台或承台时需在设计位置安装钢板预埋件,用以固定钢管立柱,钢板下设置锚固钢筋。

钢管与钢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每根钢管顶部均设置2根56c型工字钢做为纵梁,纵梁与钢管之间通过角撑、斜撑等固定。

纵梁之上为25b工字钢横向分配梁,按60cm间距布置,纵梁与横梁之间设置三角木楔,用以方便工后拆除支架。

为适应箱梁底板纵坡的需要,横梁上设置三角木排架,排架利用15cm方木制作,加工时依据放样尺寸统一制作,以保证底板平整度。

外侧钢管立柱顶设置挑梁,用以支撑侧模,承受翼板重量,挑梁上布置分配小纵梁,以满足其上搭设脚手架的需要。

挑梁采用36c工字钢,小纵梁采用25b工字钢。

为增强支架的稳定性,钢管立柱间设置纵横联结,联结主要采用20#槽钢,通过焊接在立柱上的钢板互相联结。

靠近墩柱一侧立柱与墩柱进行联结,浇注墩柱时在墩柱内预埋套筒及锚固钢筋,拆模后将联结钢筋拧入套筒中,另一端与立柱焊接。

2、模板施工
外侧模采用定型钢模板,在纵向上分三块,其中外侧对称两块浇注完0#块后用于悬臂浇注施工,底模采用优质竹胶板,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及型钢肋木加固,内模支撑采用脚手架。

3、支架模板的相关验算
⑴、钢管立柱
根据支架布置型式,腹板下对应的立杆受力最大,为简化计算,偏安全假定底板中间的立柱不受力,全部由腹板位置立柱受力。

箱梁自重计算:
0#块总重9225kn ,扣除墩顶承重的横隔梁部分3280kn
9225-3280=5945kn
根据假定,墩柱两侧各有4根柱均担,平均每根柱受力:
5945÷8=743kn
考虑模板及支架自重,每根柱受力按900kn 计算。

钢管立柱可按无偏心受压考虑,根据欧拉临界公式计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压屈稳定性。

钢管受约束情况偏安全按两端铰支考虑,则临界力
Pk=π2EI l 2 =π2210×109×π(0.64-0.584)/64122 =7453kn 可见钢管立柱的受力远小于失稳时的临界力,故钢管柱受力满足要求。

⑵工字钢纵梁(I56c )
参照上述假定,纵梁整体受力900×2=1800kn ,因为同时使用2根纵梁,故单根纵梁承受均布荷载q=900÷5.15=174.7kn/m ,偏安全按简支梁进行计算:
①强度验算
M=1/8ql 2=0.125×174.7×5.152=578kn.m
σ=M/W =578÷2550=226MPa<[σ]=245MPa,强度满足要求。

剪应力计算:
τ=Q/A=450/157.84=28.5MPa<[τ]=125MPa,剪应力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174.7×103×5.154/(384×210×109×71400×10-8)
=0.01m<[f]=L/400=5.15/400=0.012m
刚度满足要求。

⑶横梁(I36c)
一侧混凝土重量主要由9根工字钢承担,每根承担5945÷9÷2=330kn,计算时取单跨按简支梁计算,取q=330÷2÷6.7/2=49.2kn/m ①强度验算
M=1/8ql2=0.125×49.2×3.352=69.1kn.m
σ=M/W =69.1÷962=71MPa<[σ]=245MPa,强度满足要求。

剪应力计算:
τ=Q/A=165/90.88=18.15MPa<[τ]=125MPa,剪应力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49.2×103×3.354/(384×210×109×17300×10-8)
=2.22mm<[f]=L/400=3350/400=8.3mm
刚度满足要求。

⑷挑梁(I36c)
每一侧共4道挑梁,中间两道受力最大,将承受12m长范围的翼板
重量,该段翼板重量为
1.31(面积)×12×26=408kn
每根挑梁最大承受408÷2=204kn,挑梁计算长度取 2.5m,q=81.6kn/m
①强度验算
M=1/8ql2=0.125×81.6×2.52=63.75kn.m
σ=M/W =63.75÷962=66MPa<[σ]=245MPa,强度满足要求。

剪应力计算:
τ=Q/A=102/90.88=11.2MPa<[τ]=125MPa,剪应力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81.6×103×2.54/(384×210×109×17300×10-8)
=0.01mm<[f]=L/400=2500/400=6.25mm
刚度满足要求。

⑸小纵梁(25b工字钢)
取跨度最大的中间立柱部分计算,该段计算跨径按立柱中心距6.38m考虑,小纵梁共设置3根,承受中间两根立柱部分翼板重量,该段重量
1.31(面积)×6.38×26=217kn
每根挑梁最大承受217÷3=72.4kn, q=11.3kn/m
①强度验算
M=1/8ql2=0.125×11.3×6.382=57.5kn.m
σ=M/W =57.5÷282=203MPa<[σ]=245MPa,强度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11.3×103×6.384/(384×210×109×3530×10-8)
=12mm<[f]=L/400=6380/400=15mm
刚度满足要求。

⑹木排架
木排架由15cm方木制成,计算跨径取横梁间距60cm,取腹板最重段进行验算,腹板下有4根方木承重,混凝土重量
1×0.6×7.85×26=122.5kn,单根方木承重122.5÷4=30.6kn,q=30.6÷0.6=51kn/m
M=1/8ql2=2.29kn.m,W= bh2/6=15×152/6=562.5 cm3
截面积:A=10×15=150cm2
弹性模量:E=1×104MPa
惯性矩:I=bh3/12=2812.5cm4
①强度验算
σw=M/W =4MPa<[σw]=13MPa,强度满足要求(参考红松木)。

由矩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τ=3Q/2A
=3×(30.6/2)×103/(2×150×1502)
=1.5MPa<[τ]=2.3MPa,剪应力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51×0.64/(384×210×109×2812×10-8)
=0.01mm<[f]=L/400=60/400=0.15mm
刚度满足要求。

⑺、横桥向方木的验算(10*10cm方木)
横桥向方木间距为30cm,承受30cm宽度荷载跨度按排架最大布
设的0.6m计算,荷载按混凝土重量的1.5倍估算。

计算荷载取值:1.5*0.3*0.8*26=9kn,
线荷载:q=9/0.9=10 kn / m
M=1/8ql2=1.02kn.m,W= bh2/6=15×152/6=166.7 cm3
截面积:A=10×10=100cm2
弹性模量:E=1×104MPa
惯性矩:I=bh3/12=833cm4
①强度验算
σw=M/W =6.1MPa<[σw]=13MPa,强度满足要求(参考红松木)。

由矩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τ=3Q/2A
=3×(9/2)×103/(2×100×1002)
=0.67MPa<[τ]=2.3MPa,剪应力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9×0.94/(384×833×104×1×104)
=0.09mm<[f]=L/400=600/400=1.5mm
刚度满足要求。

⑻、模板的验算
验算依据:竹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9*103MPa,静曲强度f=70 MPa;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E=9*103MPa,静曲强度f=25MPa。

容许挠度δ≤L/400。

模板及支架自重:1.4KN/m2
钢筋混凝土自重:26kn/m3
振捣产生荷载:2.0KN/m2
施工荷载:1.5KN/m2
强度验算:
竹木模板下面的第一道肋木均按30cm间距布设,按最重的腹板位置进行验算,偏安全按30cm简支梁计算。

q=(1.4+2.0+1.5)*0.3+26*0.3*6.05=48.6kn/m
M=1/8qL2=0.54kn.m,W=1/6bh2=11.25cm3,I=1/12bh3=8.43 cm4σw=M/W =48MPa<[σw]=70MPa,强度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
f max =5qL4/384EI
=5×48.6×0.34/(384×8.43×9×103)
=0.7mm<[f]=L/400=300/400=0.75mm
4、加载
为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及支架和地基的变形情况,为立模标高提供依据,也为了消除砼施工前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搭设好后,铺设底模,进行加载试压。

支架预压采用吨袋装砂加载,荷载为1.2倍的梁部荷载。

由于墩顶部位不用加载,故加载的总量应扣除墩顶对应箱梁重量。

5、沉降观测
在支架顶部和地基
表面相同位置布设观
测点,墩柱两侧各取2
个断面,根据支架构
造,在每断面支架顶取
5个观测点,支架底设
3个观测点。

观测点布
置见右图。

①、分三次加载,即0~50%,50%~100%,100%~120%,每级加载后均静载3小时后分别观测支架及地基的沉降量,做好记录,全部加载结束后,每6个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当连续两次12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3mm,视为沉降稳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②、卸载: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分两级进行,同时每级卸载静载1小时后进行观测,做好记录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

根据观测记录,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图,根据结果调整支架顶托的标高来控制箱梁底板预拱高度。

6、底板立模标高的设置
为保证成桥后桥梁底板曲线在预计范围内,需设置施工预拱度,预拱度为一代数值,主要为各种因素引起桥梁预期挠度的代数和,各种因素又分为调高因素和调低因素。

根据本桥特点以及设计文件,调高因素主要考虑支架顶部弹性变形,调低因素主要考虑由横载、预应力、砼收缩和徐变引起的上挠值,此值在设计文件中提供。

第五章、挂蓝施工
挂蓝采用Stark军工集团设计制造的菱形挂蓝,挂篮主要由主桁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杆系统、底托系统、模板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一、挂蓝结构
1、主桁架系统
主桁架是由两片外型呈菱形的桁片在其横向设置横梁组成一空间
桁架,并在两面竖弦杆中间设置中门架以提高主桁的稳定性和刚度,主桁杆件采用槽钢两侧焊钢板,杆件间采用40Cr钢销轴销接。

主桁两侧设有侧面吊架(挑梁)用于悬挂外侧模。

2、行走及锚固系统
挂篮在悬浇完一段箱梁,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每一端利用4付
10吨倒链缓慢均匀地牵引两片主桁架向前移动,同时通过前吊带带动底平台和内外模向前滑动,其中外侧模通过提吊梁与挂蓝一起移动,内模通过滑梁前移。

行走轨道通过梁体的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

轨道由槽钢和钢板焊接,走向轨道在设计时表面盖板采用间隔焊接,每两块盖板间的竖向预应力钢筋侧位置都留有120x150或120x300的空隙,以调整挂篮的行走轨迹,满足曲线桥梁施工的需要。

轨道下设置钢枕,以调整轨道的平整度。

3、提吊系统
用以连接挂篮主桁架和底模平台及侧模,提吊系统采用
Q345B(-25*150)的吊带和直径32mm的精轧螺纹钢,用千斤顶及扁担梁提升装置来调节模板的标高。

4、底托系统
底托系统由前后托梁、纵梁、平台梁、前护栏、侧护栏、操作平台等几部分组成,底纵梁与底模模板的横肋现场焊接,后托梁通过吊杆或吊带锚固于梁体,前托梁通过吊杆或吊带与前横梁相连,浇筑混凝土时,后托梁通过后锚锚固于前段已完箱梁底板。

5、模板系统
便于施工,内模采用100x100方木,采用可调节型内模支撑架,外侧模与内模用对拉螺栓连接,内设支撑加固,采用内滑梁形式,整体移动内模系统。

当遇到齿板时,可将所在位置处内模下角钢带拆除,配合脚手架完成浇筑;外侧模提吊梁前端锚固于前横梁,后端悬吊于已浇箱梁翼板,拆模时利用设置在底模托架上的斜撑支撑模板,解除后端吊杆,放松前端吊杆,随平台下沉和前移。

二、挂篮加载试验
1、挂篮加工完毕检测合格后需在施工现场进行结构试拼装,并进
行荷载试验以测定挂篮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梁段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2、荷载试验时,加载时按施工中挂篮受力最不利的梁段荷载进行
等效加载。

试验过程中加载分级进行,测定各级荷载作用下挂篮产生的挠度和最大荷载作用下挂篮控制杆件的内力。

根据各级荷载作用下挂篮产生的挠度绘出挂篮的荷载——挠度曲线,由曲线可以得出使用挂篮施工各梁段时将产生的挠度,为大桥悬臂施工的线性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最大荷载作用下挂篮控制杆件的内力,可以计算挂篮的实际承载能力,了解挂篮使用中的实际安全系数,确保安全可靠。

3、挂篮在0#段上拼装完毕后,对挂篮施加梁段荷载进行预压,充
分消除挂篮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悬臂浇注施工过程中,将挂篮的弹性变形量纳入梁段施工预拱度计算中。

三、挂篮拼装
挂篮结构构件运达施工现场后,安排在已浇好的0#段顶面拼装,挂篮构件利用塔吊吊至已浇梁段顶面,再进行组装。

1、主桁结构拼装
⑴在箱梁0#段顶板面轨道位置处进行砂浆找平,测量放样并用墨线弹出箱梁中线、轨道中线和轨道端头位置线。

以经纬仪和垂线相互校核主桁拼装方位并控制挂篮行走时的轴线位置。

⑵安装钢枕,利用吊装设备起吊轨道,对中安放,连接锚固
梁,安装轨道锚固筋,将锚梁与竖向预应力筋连接后,拧紧螺帽,然后安装前支点滑船,后结点临时垫块。

⑶利用箱梁0#顶面作工作平台,水平组拼主桁成菱形体,安装中门架,上平连。

利用塔吊起吊安装主桁片就位,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保证两主桁片稳定。

⑷安装主桁后结点处的分配梁、千斤项、后锚杆等,将主桁后结点与分配梁连接并通过锚固筋与顶板预留孔锚固。

⑸安装吊杆以及提升装置等。

⑹拆除临时垫块。

2. 底平台和模板结构拼装
⑴底平台的拼装
①、前托梁吊杆与主横梁连接,后托梁固定在已浇好的梁体上用葫芦倒链将底篮前、后托梁与吊带连接固定,再安装底篮加强纵梁、普通纵梁等,其后安装底平台两侧及前、后端工作平台。

②、在箱梁1#段底板预留孔附近,以砂浆找平,安装卸载千斤顶、底模等,将底篮后托梁锚固于1#梁段底板。

⑵外侧模拼装
①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首先安装提吊梁,在地面将桁架与模板
焊接成整体,整体提吊侧模到提吊梁上完成安装;第二种:将侧模与桁架联结成整体后安装提吊梁并临时固定,然后利用吊机一起吊装。

②将面板逐块安装在侧模桁架上检查并调整侧模位置。

③侧向安装工作平台。

⑶内模拼装
①在桥下将内模滑梁和横梁、竖撑连接成一个整体,用塔吊起吊
通过内模前吊点和内模锚杆悬吊。

②在桥下将内模拼装成一个整体,用塔吊吊装将其悬挂于内模滑
梁上。

③将内模顶板垫木和模板安装在滑梁上,调整模板。

四、挂篮的行走
在每一梁段混凝土浇注及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挂篮将移至下一梁段位置进行施工,直到悬臂浇注梁段施工完毕。

挂篮前移时工作步骤如下:
1、当前梁段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成后,进行脱模(脱开底模
侧模和内模)。

2、挂篮后结点进行锚固转换,解除后锚杆,将上拔力转给后锚小车。

3、拆除底模后吊带,外提吊梁后吊杆锚固于主构架的侧面吊架,后
托梁用倒链悬挂于侧面吊架。

4、在已浇注好的2#块铺设一根与最长混凝土块等长的轨道,并与原有轨道焊接为一整根轨道。

5、下弦杆两侧均焊有耳板,两侧各配有一根10吨倒链,倒
链一端固定于已浇筑好的梁体上(可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固定在顶板预应力孔道),一端固定于下弦杆的耳板上。

挂篮行走时,内模滑梁在顶板预留孔处及时安装滑梁吊点扣架,保证结构稳定;挂篮移动必须匀速、平移、同步,采取划线吊垂球或经纬仪定线的方法,随时掌握行走过程中挂篮中线与箱梁轴线的偏差,如有偏差,使用千斤顶逐渐纠正;为安全起见,挂篮尾部用钢丝绳与竖向蹬筋临时连接,随挂篮前移缓慢放松。

底模、侧模、主桁系统及内模滑梁同时向前移动,直至下一浇筑位置。

6、挂篮就位后,进行锚固转换,将上拔力由锚固小车转给主桁后锚杆。

7、安装底模后吊带。

8、调整模板位置及标高。

9、待梁段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将内模拖动到位,调整标高后,即可安装梁段顶板钢筋。

10、梁段混凝土浇注及预应力张拉完毕后,进入下一个挂篮移动
循环。

11、挂蓝行走前,将挂篮前支点用千斤顶顶起,拆除锚固轨
道的钢筋,将轨道向前拉到下一浇注位置,进行锚固后,调节挂篮前支点的千斤顶,将挂篮落于轨道上,拆除锚固于挂篮后尾的钢筋,用倒链牵引挂篮行走至下一浇注位置。

12、挂篮倒退行走时,利用竖向预应力钢筋锚固轨道,把倒
链一端连在下弦杆耳板上,另一端连在梁体上,缓慢、均匀、同步牵引挂篮倒退行走。

五、挂篮的拆除:
1、挂篮内模采用散拆形式拆除。

2、挂篮结构部分及侧模、底模待挂篮退回到0#块后拆除,拆除时需保证T构两侧力矩平衡。

第六章、悬臂浇注施工
挂蓝走行就位后,调试底、侧模板标高,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内模,内模骨架采用挂蓝厂家提供的钢结构可调结构,考虑到腹板遇到齿板处经常切割,骨架只做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用竹木模板即可,骨架可用导梁走行,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直接利用钢管支撑,骨架比最大的梁内净宽每边少10cm,以便于安装面板、肋木,内模调整好后,安装顶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平衡对称浇注各节段混凝土。

一、箱梁钢筋施工
钢筋的绑扎顺序为先底板,再腹板,后顶板。

箱梁普通钢筋主要有Φ12、Φ16、Φ20三种,分别用于纵向、横向、腹板箍筋,其中0#块底板横向筋采用Φ25。

垫块宜选用外加工的优质砼垫块,顶板顶面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
为30mm,其它保护层均为35mm。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发生干扰时,可移动普通钢筋并适当弯折;钢筋绑扎用铁丝的尾端不应伸入保护层内。

所有梁体预留孔处均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桥面泄水孔处钢筋可适当移动,并增设斜置的井字形钢筋加强。

拉筋采用φ12钢筋,按45cm间距梅花形布设,拉筋全部焊接固定,焊接时引弧要从拉筋开始,避免烧伤主筋。

纵桥向钢筋每节段间的接长形式,统一采用绑扎搭接,特殊情况下考虑帮条焊接,绑扎搭接时接头长度不小于35d,钢筋接头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二、预应力施工
桥梁采用三向应力体系,即纵向、横向、竖向。

1、纵向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筋采用标准强度1860Mpa之φ15.20mm(7φ5)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即采用双端张拉。

纵向又分底板(B)、腹板(F)、顶板束(T),纵向预应力束的根数布置根据根据二期恒载的不同而不同,本桥腹板采用7-7φ5,顶板采用15-7φ5,底板采用17-7φ5,道成型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钢带厚度≥0.3mm,金属波纹管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要求。

2、横向预应力体系:
横向也采用标准强度1860Mpa之φ15.20mm(7φ5)钢绞线,在顶板和墩柱上的隔梁位置布置,锚固体系采用BM15-4(P)锚具及配套的支承垫板。

张拉体系采用YDC240Q型千斤顶;管道形成采用70x19mm
扁型金属波纹管成孔。

横向预应力采用单端张拉工艺。

3、竖向预应力体系: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25mm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型号为PSB785,抗拉极限强度785MPa,锚下张拉控制力为700 MPa,锚固体系采用JLM-25型锚具;张拉体系采用YC60A型千斤顶;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复张拉工艺。

4、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钢筋、管道密集,如精扎螺纹、钢绞线等管道、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允许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先普通钢筋,后精扎螺纹钢筋,然后是横向预应力筋,保持纵向预应力管道位置不动,预应力管道全部采用定位筋固定,定位筋牢固焊接在钢筋骨架上,如管道位置与骨架相碰时,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仅将钢筋移动,梁体腹板箍筋与预应力束干扰时,应尽量避免切断腹板箍筋,若切断腹板箍筋,须在切断箍筋内侧补充布置相同数量和直径的竖向钢筋,且其应钩在顶板上网和底板下网纵向钢筋上。

预应力束定位筋的基本间距为60cm,在管道弯折点处加密为30cm,并保证特殊点有定位筋。

在绑扎钢筋骨架后,应按设计位置焊接好波纹管的定位网片,钢筋骨架就位后再穿上经检查合格的波纹管,并绑扎牢固。

要保证在浇筑砼时波纹管不会坍陷或上浮,并严禁振捣棒触及波纹管。

为保证孔道压浆饱满,需设置三通管,具体要求为:对腹板束、顶板束在0#块管道中部设置,中跨底板在跨中横隔板附近设置,边跨底板束在距支座约10m附近设置,钢束长度超过60m的按相距20m 左右设置,以利于压浆时排气,保证压浆质量。

管道在与张拉锚垫板处联结时应伸入锚垫板内与其外表面平齐,施工时,注意保持锚垫板和波纹管孔道中心垂直。

波纹管安装时,以
梁底模板为基准,按预应力筋曲线坐标,直接量出相应点的高度,放样出设计的位置。

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

波纹管安装后,检查波纹管的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波纹管的固定是否牢靠,接头是否完好,管壁是否破损等。

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波纹管控制点的安装偏差,垂直方向为±10mm;水平方向为±20mm,梁长方向为±30mm;波纹管间距偏差,同排为±10mm,上下层为±10mm。

对于双端张拉的孔道,预应力筋采用先成孔后穿束的方法,为防止预留孔道在浇注混凝土时进浆堵塞,浇注前需穿入塑料芯管,混凝土初凝后拔出。

5、张拉及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应一次性施工完成。

当梁体强度达到设计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的100%,且砼的龄期大于5天时方可进行张拉。

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为先腹板束,后顶板束(底板束均为合拢束,在桥梁合拢后进行张拉),张拉应从外到内对称进行。

各节段先张拉纵向再竖向再横向,并及时压浆,张拉过程要尽量保持两端伸长量一致。

纵向、横向预应力锚下的张拉设计值根据部位不同各不相同,具体可参考相应设计图纸,竖向预应力为700 MPa。

初始张拉力按20%锚下应力控制,张拉到设计锚下应力后持荷3分钟以上,量测伸长值回油锚固。

所有预应力张拉均采用双控法,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