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两种电荷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8、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 判断,该物体是 ( A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 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D ) A. 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 飞开
6、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①人体②橡胶③塑
料④湿木头⑤陶瓷⑥ 酸、碱、盐溶液,属于导
体的是( C )
A. ①பைடு நூலகம்⑥ C. ①④⑥ B. ③④⑥ D. ②③⑤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7、用丝线吊起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 靠近都相互吸引,则( D )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 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B. 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 纸屑带上了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D. 纸屑带上了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量 电荷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符号:C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排斥
(二)原子及原子结构
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 2、元电荷 e =1.6×10-19C 。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奇幻的电现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电与生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两种电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目标:1. 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分。

2. 掌握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电荷的性质和作用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两种电荷》课本内容,理解并掌握电荷的基本概念、性质及作用力规律。

2. 实验操作(1)准备实验器材:干电池、导线、小灯泡、验电器等。

(2)进行摩擦起电实验: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起电现象。

(3)使用验电器检验正负电荷,并记录观察结果。

3. 练习题完成以下练习题:(1)选择题:判断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2)简答题:解释摩擦起电的原理及现象。

(3)实践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阅读教材,确保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实验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3. 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题,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同时要积极思考,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以下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相关内容。

2. 实验操作部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练习题部分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学生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指导其进行修正。

2. 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教师将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两种电荷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正电荷:指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荷,可用“-”表示.
探究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重点难点:
(1)重点: ①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②电荷量及其单位. (2)难点: 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看图讨论:
课题引入:
当空气干燥时用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 “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 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 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
三、验电器
构造:
如图所示,验电器 主要由金属球、金 属杆、金属箔构成.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接触验电 器的金属球,你会 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验电器的金 属箔张开.
讨论:验电器的工 作原理是什么?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 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 挤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时,就有一部分电荷移动到验电器的金属箔 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 排挤而张开.
重新使A带电,B仍然不带电.改用橡胶棒把 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B的金属箔片仍然 闭合.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实验中的 金属杆就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实 验中的橡胶棒就是绝缘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

• 1.导体是 容易 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溶液等

• 2.绝缘体是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二氧化碳等。
•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 界种电荷 • 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 单位。
•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电 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第1节 两种电荷
• 知识点三验电器 • 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当用与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 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 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第1节 两种电荷
•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 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 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 负 电,束缚电子本领 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正 电。
•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 绝缘体 。
第1节 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第1课时 两种电荷)课件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第1课时 两种电荷)课件

•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使为棒了子能在空中自由
旋转

• (2)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电荷种类的看法是:
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两电荷有
种①,③(理或由者是
是②③)两图中的现象(或“棒子受到的力”或“棒子
转动方向”)不; • (3)通同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同是种电荷相互排斥,异
种电荷相互吸引

• 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 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 D.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 移
• 5.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 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C带正电, 则( )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 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 • C.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 • D.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负电荷的光洁金பைடு நூலகம்网B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
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吸的引性轻质小物。体颗
粒物与光洁金属网B接触后也带上负电,会受到
金属网B对它的斥力而离开,被带有正电荷的
• 活性炭棉芯层C牢牢吸引,这是异利种用电荷相互吸引 的原理,最终起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 13.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进行了如图15-1-7所示的三次实验, 观察到如图箭头所示的现象。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 12.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应对雾霾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如图15-1-
6所示是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PM2.5净化器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课件(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课件(18张PPT)

实验2: 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实验现象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 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 闭合变为张开。
实验分析
A
B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 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实验结论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 导电的。
2.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物理 九年级 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观看闪电现象的图片
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云的移动,会和空气摩擦, 云层间也会摩擦,都会产生且 累积大量的电荷。 闪电就是电荷从云层移动到 地面或者从云层移动到另一云 层的结果。
一、电是什么
活动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用塑料直尺(塑料外壳笔、 塑料梳子)在头发或尼龙衣 服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小 纸屑。有什么现象? 现象:吸引小纸屑。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条件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 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 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 很大的单位。
1. A、B、C、D四个带电体, 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 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 负 电。 2. 用带电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 通草球时,由于带电体能够 吸引轻小物体 ___________,所以通草球会被带电 体吸引过来,但接触后立即就离开 了,这是因为它们都带上 同种 电荷, 排斥 互相_______ 的缘故。

两种电荷(第1课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_1

两种电荷(第1课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_1

4. 观察图15-1-7。
图中 A、B 是同一验电器先后的实验情况,___A____
A
B
带的电荷多,是通过箔__片__张__开__角__度__大__小__现象知道的。
图15 1 7
电荷量是指 电荷的多少 ,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 库仑,简称
库。
【知识归纳】
1. 一些物体被 摩擦 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 轻小 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
3. 阅读课本33页“验电器”部分,填写名称、讨论问题:
___金__属__球_____ ___金__属__杆_____ ___金__属__笛_____
图15 1 6
(1) 将带正电荷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吗? 会 ,带负电荷的橡胶 棒呢? 会 。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不能 。 (2)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是利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原理。
2. 图15-1-15分别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阅读课本32~33页。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与 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带的电荷规 定为正电荷,把与 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图15 1 5
图甲是:玻璃棒 —— 玻璃棒,看到的现象: 相斥 。 图乙是:橡胶棒 —— 橡胶棒,看到的现象: 相斥 。 图丙是:玻璃棒 —— 橡胶棒,看到的现象: 相吸 。 总结: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到目前为止,你可用哪些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上了电荷?
方法 1:_靠___近__不___带__电___的__轻___小__物___体__(___能__吸___引__说__明___物__体___带__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2:_验___电__器___(__它___的__箔___片__原___先__不___张__开___,__物__体___接__触___后__会___张__开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课件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与负电荷
•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二、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点击播放视频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五、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导电程度 【猜想与假设】不同物质的导电程度不同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
(2)连接实验器材,然后依次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情况并记录。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新课讲解
五、导体和绝缘体
归 纳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导电能力不同。盐水导电、橡胶、玻璃、橡
皮、尺子等都不易导电。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五、导体和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 的绝 缘体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五、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1)定义: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导体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3)例子: 金属、人体、食盐(或 酸碱盐)水溶液、大地、 石墨、碳棒、水银等。
典例分析
例 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如图,若C带负电,则( ) B
A. B可能带负电
B. A、B一定都带正电
C. B可能不带电 D. A一定带负电
正电
正电
负电
排斥,说明A、 吸引,说明B、C可
B带电且带同 能带异种电荷,也
种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 金属箔、绝缘垫
绝缘垫
2、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特点:带电体所带电荷量越多,带电体接触 验电器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六、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 2、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3、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你有什么收获
摩擦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起电 实质:使正、负电荷分开 两种 正电荷:指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电荷 负电荷:指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电荷(量):指电荷的多少。单位是库(C) 。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特点:电荷量越多,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电子的电荷量: 1.6×10-19C
课堂练习
1、自然界中只存在_两___种电荷,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_排__斥___,异种电荷相互 __吸__引___。
2、在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有一部分 电子从__毛___皮____转移到_橡___胶____棒___上,橡胶棒因此 而带_负___电。
3、有三个带电的小球,甲吸引乙,乙吸引丙,
那么当甲和丙靠近时,看到的现象是( B)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既不相吸也不相斥 D、无法判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 金属箔张开,这可以表明金属箔( C)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或失去电子 D、得到或失去质子
5、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通草球,其中任 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 C) A、三个小球只有一个带电 B、三个小球都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 带异种电荷 D、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 带同种电荷
一、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就说该物体带了电或者带了电荷。
二、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 电荷。负
2、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 荷。
3、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 荷。
观看视频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演示P32实验)
说明:通草球是一种轻小物体
6、下列物体一定带负电的是( A ) A、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B、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后的验电器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的轻小物体
7、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 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D)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五、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2、符号: C 3、单位: 库仑 ,简称库 ,符号是C
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 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六、验电器: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
2、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 3、知道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知道电荷量的定义、单位。 5、知道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
观看视频 流水为什么转弯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现象呢? 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 者说带了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