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451
社科文化
作者简介:江伟(1971-),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研究生,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宣传工作。
摘 要:在基层文化活动建设中,宣传工作是群众有效参与,并在参与中受益的关键,应采取创新优化措施,发挥其作用。
基于此,文章从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现状入手,论述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南京市实践案例,总结如何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为基层宣传部门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新闻宣传
基层宣传部门实施的宣传创新措施,可显著提升基层文化活动宣传的有效性及科学性,解决基层文化活动中存在的“有心无力”、“缺位无为”、“有点无面”、“身边无星”等问题,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
互联网的出现为宣传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需受到宣传部门重视,将其用于宣传创新中。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对文化活动的关注度降低,传统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提高基层文化活动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阻碍基层文化活动的有效实施,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1.活动内容脱离实际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存在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导致基层文化活动陷入“有心无力”、“身边无星”的困境。
细化来说,部分基层宣传部门并未从基层群众生活实际入手,基层文化活动建设中存在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导致文化宣传、引导工作无从下手,仅参照其他乡镇成功经验,在有限的经费下照搬照抄宣传模式,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部分基层宣传部门在设计榜样类宣传工作时,未将群众纳入主体范畴,导致群众在宣传工作中的参与度偏低,选拔的榜样缺乏群众认可度,难以发挥其示范作用[1]。
2.活动形式单一陈旧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等互联网产品的广泛普及,为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形式创新提供支持。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宣传部门缺乏重视,仍采用传统宣传方式,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出现单一、陈旧问题,难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显著降低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例如,某基层宣传部门仍采用印发传单,介绍基层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宣传内容枯燥乏味,传单结构单一,不能有效呈现活动的特色,降低基层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宣传效果欠佳。
3.宣传人员素养不足
宣传人员是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的主体,其具备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宣传成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应贴合群众生活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对宣传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宣传人员应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式,分析群众对基层文化活动的需求,以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内容,强化宣传工作成效。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薄弱,信息素养较差,不能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展宣传工作[2]。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基层文化活动实施效果。
本文以南京市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为例,总结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措施,提升基层文化活动有效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选择贴近群众生活的载体
针对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建议基层宣传部门选择贴合群众生活的载体,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使基层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以南京市为例,宣传人员从以下两方面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宣传载体:
(1)实施“文化采购”活动。
南京市政府部门从2010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文化采购”项目,将文化事业经费的新增部分为基础,拿出30%的费用进行文化节目的采购。
为保障宣传工作的有效实施,宣传人员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核心,面向全市的文化单位与文化机构采购文化节目,将文艺创作和基层文化活动的文化导向联系在一起,采购了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动、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地域特色文化活动等项目,实现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群众的三方共赢,推动了当地文化机构的发展,也为群众提供更为多元、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这种宣传模式下,南京市达成了“每半小时就有一场文化活动”的发展目标。
(2)创新“榜样评选”活动。
为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的参与度,南京市基层宣传部门创新“榜样评选”活动,在宣传方案规划中,宣传人员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一,“发动群众荐”,由街道推选身边的榜样人物与优秀事迹;其二,“引导群众评”,组织群众根据推荐的榜样人物及其事迹,评选出自己认为的“感动南京人物”;其三,“组织群众学”,根据群众评选结果,选出“感动南京人物”,并进行其优秀事迹的广泛宣传,邀请“感动南京人物”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讲述自身事迹,分享自身心路历程,引导群众学习,向“道德之星”进发。
2.利用互联网创新宣传形式
针对形式陈旧单一问题,基层宣传部门需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形式,提高基层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的作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3]。
以南京市实施的好人文化建设活动为例,基层宣传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宣传形式的创新。
(1)常态化宣传。
在南京市文明办牵头下,南京广播电视台围绕好人文化建设活动,设立专门“南京好人365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包括采编人员、统筹人员、协调人员及主持人等,负责《南京好人365》节目的创编,于南京电台新闻广播频道、经济广播频道与交通广播频道等频道定点播出,每日介绍一个南京好人好事,每期节目时长约7分钟。
该宣传节目从2015年开始制作播出,目前以播出超过千篇节目,时长约8000分钟,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南京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基层文化活动宣传效果显著,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
(2)立体化宣传。
在常态化宣传的基础上,南京市宣传部门利用互联网优势,实施立体化宣传,扩大基层文化活动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使宣传工作的空间更为广阔。
例如,宣传人员在龙虎网、南京文明网等地方网站,实时发布好人好
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
江伟 李兆洁 曹鑫
(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江苏,南京 210003)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452
事;在“南京发布”的微博账号、“文明南京”的微信公众号,分别开通“好人好事”专栏,打造自媒体平台,每日推送一则相关信息,介绍南京好人故事。
同时,宣传人员组建微信群、QQ 群,并加入“中国好人微博群”,实时与网络用户互动,打造全媒体宣传体系,提高群众对好人文化活动的关注度,切实发挥出基层文化活动的作用。
另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APP 的广泛应用趋势,宣传人员结合群众生活习惯,在“喜马拉雅”、“我的南京”等APP 上线专属栏目,以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方式,介绍南京好人好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宣传形式。
3.培养信息化新闻宣传队伍
针对人员素养不足问题,基层宣传部门应提高重视,加强信息化新闻宣传队伍培养,保障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载体与方式的有效应用,推动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以南京市为例,基层宣传部门的队伍培养涵盖以下两点:
(1)扩充宣传队伍。
为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南京市基层宣传部门扩充宣传队伍,吸纳志愿者加入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组建多样文化志愿者活动,解决基层文化活动中的“有点无面”问题。
细化来说,宣传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微博及APP 飘窗等方式,招收志愿者,开展“我给亲人捎句话”活动,给因疫情隔离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传递温暖,捎去祝福。
同时,结合南京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基层宣传部门开展文旅融合活动进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宣传旅游知识、新旅产品等信息,进行传统戏曲、旅游情景剧等表演,调动群众参与旅游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并倡导诚心出游、文明出行,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旅游服务,使群
众感受旅游的乐趣。
(2)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宣传人员信息素养不足问题,南京市基层宣传部门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围绕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创新要求,阐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宣传人员的学习意识。
同时,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模拟等方式,使宣传人员了解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及微博账号等新媒体相关知识,掌握新媒体操作要点,学会图片编辑、视频剪辑、文本制作等技能,确保宣传人员可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先进手段实施新闻宣传,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的宣传载体与方式,为群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解决基层文化活动中的“缺位无为”问题,切实发挥宣传创新优势。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存在内容脱离实际、形式陈旧单一、人员素养不足等问题。
借鉴南京市成功经验,宣传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选择贴近群众生活的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宣传队伍培养,从内容、形式、人员三方面创新宣传工作,为基层文化活动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毕绪龙.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大文章”[J].小康,2020(33):36-37.
[2]潘亚敏.基层群文工作的创新路径与管理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94-95.
[3]王成.关于优化组织基层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19(12):68-69.
(上接第450页)桥梁。
同时,在图书的销售过程中编辑还要学会运用各种大数据平台监控图书的销售,了解图书在市场上销售的走向。
配合发行在图书销售高峰期及时对图书进行加印,避免图书在市场上断货。
在图书销售的下滑期及时判断图书的销售走向,避免形成过多的库存。
同时通过对这些销售数据的分析来指导即将出版的同类图书的出版和销售。
当图书的销售高峰期过去后,为了让图书有一个持续销售的过程,编辑仍然要持续的做推广工作,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组织图书的阅读分享会、创作分享会、图书精读会。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找到图书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契合点,对图书进行二次推广。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图书也需要营销。
编辑只有自觉参与到图书的营销中去,图书才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图书的市场寿命。
四、团队合作能力
在新时代的出版企业管理模式下。
团队精神日渐变的重要起来。
它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
对于新时代的编辑来说团队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编辑工作处于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编辑工作环节众多,从选题策划,图书设计、图书出版到发行营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与相应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与人共事。
编辑需要与印制部门商量确定图书的用纸,选择合适的印刷工厂等相关的工作,从而为图书找到一个成本和品质的平衡点;编辑需要与图书的设计部门沟通,编辑作为最了解图书内容和市场定位的人,有了和设计部门合理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得设计部门能够为图书设计出即符合既美观又合适的封面和版式;编辑还需要和发行营销部门沟通,为图书确定出合理而有效的发行时间,营销模式。
由此可见,一个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善于和人沟通的编辑必然会和合作的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图书的出版效益。
新时代带的到来,带来了图书文化市场的繁荣,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互联网和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一切的变化都对我们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除了具备编辑图书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对市场的把控、对新技术的运用、市场营销、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编辑!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带给编辑的广阔天地!参考文献:
[1]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2]李鲆.现代编辑的13中能力,你具备嘛?;中国图书商报 2012-05-04
[3]段红梅.浅谈出版编辑如何如何提升能力为文化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