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

此外,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部分教师过于严肃,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显得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板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无法自拔,从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2)过度强调公式和定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公式和定理的传授,而忽略了这些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不透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概念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其内涵。

(2)对概念外延的掌握不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概念的外延,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

(3)概念混淆: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
(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在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抽象、问题解决等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高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梳理教材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 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关键,促进思维发展
(1)从具体到抽象,打牢认知基础
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引导他们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 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数学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

- 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如拼图、分类、测量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为抽象思维打下基础。

-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促进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从有限到无限,实现认知飞跃
数学学科的一个特点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探索。

在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有限的实例中探索无限的规律,实现认知的飞跃。

- 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有限的特例中发现普遍的规律,如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无限性。

- 通过数学游戏和探索活动,如寻找数的序列规律、图形的变换规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无限性。

-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从有限的方法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精妙之处,如黄金分割、无限小数等,让他们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实现认知的飞跃。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得到有效的促进。

3、强化辨析,深入理解概念
(1)明晰内涵外延,深入理解概念
在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教学中,强化辨析能力,帮助学生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深入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
- 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举例、反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适用范围。

- 设计概念对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相似概念,如区分“面积”和“周长”、“加法”和“减法”等,从而深入理解各自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 运用定义、性质、定理等表述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概念,形成全面的认识。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通过语言表达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对比表达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种表达形式,如图形、符号、文字等,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 通过改写题目、解释解题过程等练习,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提高其数学表述的准确性。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如将文字描述转换为方程式,或反之,以此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使用数学语言,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
1、学入研读,整体把握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整体把握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 通过项目式学习或主题式学习,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整体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2、充分感知,自主探究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提供
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和自主探究。

-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 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让他们在尝试、错误、反思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思辨明义,主动建构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主动建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明确数学概念和原理,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思辨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主动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结语
在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学入研读、充分感知、自主探究和思辨明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