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单元整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单元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
统计是通过数据处理来提取信息从而帮助人们进行分析决策的。
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之一。
小学数学范围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和除以这一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是它能刻画、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是表示集中趋势的代表数,它和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联系,对数据的反映比较充实。
(二)主题单元结构分析:(纵)
第一阶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第二阶段: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者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标准的关系。
第三阶段: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际的意平和整体平均水平,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
2.平均数的本质是移多补少。
3.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
4.平均数可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5.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6.分段统计表是对数据整理的一种综合统计手段,有利于对统计结果做出预判。
复式分段统计表是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比较的分段整理方法。
其单元内容整体框架如下: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
窗1通过谁的投篮水平高,问题引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窗2整理收集的数据,借助“哪个队的成绩好一些?”引入对单式、复式分段统计表的探索与学习。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比较两组数据的整体情况,经历统计的过程,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比较数据,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认知理解障碍点及建议
在平均数教学中,对于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平均数的概念却很难真正理解,如何理解平均数概念就成了平均数教学的难点所在。
帮助学生树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使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去。
分段统计中理解分段标准等值和不重复、不遗漏的统计也
二、单元整体设计:
1、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在丰富的实例中感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经历统计过程,感受平均数的特性;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等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初步了解“移多补少”“猜想验证”“反证法”等数学思想方法。
基本理解:
1、平均数能较好的表示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和整体平均水平,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
2.平均数的本质是移多补少。
3.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
4.平均数可以进行不同组
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1.小明在的A组平均体重
35千克,小强在的B组平
均体重37千克,小明的
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
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
米,小红身高1.3米,她
穿过小河肯定安全。
对
吗?为什么?
3.
4.
用一个数表示这个同
学的水平。
初步体会移
多补少。
问题2:究竟用哪个
数最合理呢?你又是
怎么找到的?拿出练
习纸,可以画一画、算
一算,把你的方法记录
下来。
问题3:课件出示第
三位同学的几次投篮
成绩(9、7、4、1、4),
问:又该用几来表示他
一分钟投篮的个数
呢?用你喜欢的方法
完成在学习单上。
解决
算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问题4:根据刚才计算
结果,你选谁去,理由
呢?
义的例
子。
5.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
影响。
5.收集垃圾活动
新华小学四、五年级同学
参加拾白色垃圾活动。
五
年级有5个班,共是垃圾
袋126个,四年级有4个
班,共拾垃圾袋144个。
平均每个年级拾垃圾袋
多少个?平均每个班拾
垃圾袋多少个?
评价标准2.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学
习积累方法
达标检测举例:
课件出示第三位同学的任务二: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问题1:课件出示男女投篮情况表,让学生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
体会用平均数的必要,再加女生再加1人希望投几个?均数很容易变化,任何一个数据变化都会使它发生改变。
问题2:议一议,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说出理由。
例如平均水深、平均工资、平均身高、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平均数的价值。
自主练习题第4题。
信息窗2
分段统计表知识能力:认识分段统计表和
复式分段统计表。
能正确的进
行单式和复式分段统计表的
整理分析。
能根据统计结果做
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方法素养:通过具体问题情境
中,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
会统计的价值,发展数据分析
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理解:分段统计表是对数
据整理的一种综合统计手段,
有利于对统计结果做出预判。
复式分段统计表是同时对两
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比较的
分段整理方法。
评价标准 1.能正确的统
计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
段统计表。
达标检测举例:
通过问题引领,第小几队
立定跳远成绩怎样?怎
样整理一下?学生能经
历分段统计的过程,能正
确的统计分段统计表和
复式分段统计表。
评价标准2.分段整理后,
发现了什么?对数据进
行分析和预判。
达标检测举例:
任务一:分段统计
通过问题引领,第几小
队立定跳远成绩怎
样?
问题1:怎样整理一
下?
问题2:分段整理后,
发现了什么?
任务二:复式分段统计
问题1:这两个小队成
绩哪个更好一些?学
生把两个小队成绩都
分段统计,注意分类标
准要相同。
问题4:合成一个统计
表,你发现了什么?
数数据时要做好标记,
北师大版
和人教版
教材有关
平均数的
统计意义
和现实意
义的例
子。
有分段统
计学习
单。
2
新授课1
练习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