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应体现六个“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应体现六个“突出”
作者:汤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
摘要: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在布置时,应注意突出自主性、思维性、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延展性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家庭作业;六个“突出”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105-01
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恐怕要数家庭作业,因为它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使学生积极思考,对知识进行消化和融会,甚而至于实现知识创新,从而使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适当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但家庭作业应注以下六个“突出”。
一突出“自主性”
当今时代的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要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彰显,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就说明,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而且要强调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自我管更紧和教育的能力,进而使孩子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化。
因此,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安排应以“自主性”为原则,在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均应空出“自主性”,即学生可以依据题目设计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数量和完成方法等。
语文教师在安排家庭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难度上呈梯极分布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突出“思维性”
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应当着眼于培养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
做到以思维力为“源头”疏导智力因素全面协调发展。
传统的抄写、背诵等为什么被称为“机械作业”?因为这类
作业容易把孩子引入“死抄、死读、死记”的误区。
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活动的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
比如对于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就应该经常改变其形式让孩子来做。
如抄写生字,第一次可以让孩子按生字音序排列抄写,第二次按生字结构分类抄写,第三次则按部首分类抄写等等,几次下来,虽然每次只写一遍,数量相同,但由于形式各不相同,在抄的过程中孩子要动脑,注意力集中,所以他们不仅巩固了生字的写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而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始终贯穿于背诵。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时,让学生分析比较:公鸡的外表美在哪里?公鸡认为别的动物外表不美在什么地方?老马认为这几种动物行为美在哪里?后来公鸡是否做到了行为美?学生通过对公鸡与其他动物外表美、行为美的比较,轻轻松松就能把课文复述下来,而最让学生“头疼”的背诵作业就在比较理解中牢记心间,可谓“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三突出“趣味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情趣,所以难以受到孩子欢迎。
因此我们现在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多点趣味少点繁琐,多点变化少点单调,以此引起孩子做作业的兴趣。
如可以设计拼音游乐园、成语迷宫阵等,让孩子游一游:设计猜字谜、对对子,让孩子想一想;设计给课文添插图,让孩子画一画;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让孩子演一演;这样的语文作业他们会感到其乐无穷,同时也增强了自身语文素养。
四突出“实践性”
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确定实践第一的观点。
每逢节假日,建议孩子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生活日记。
假期结束后,让他们谈谈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
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孩子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八·一”建军节,给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一二·九”写一份演讲稿,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这些让学孩子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特长,使孩子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五突出“综合性”
作业布置中,语文和其他学科可以综合起来。
比如,学习了《四季》一文,可以布置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并且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内容和原因: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又让他们选取某些事物进行科普观察和探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六突出“延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找一找我们另外一些古老的有名桥梁,比较它们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同时也可让学生找一找现代城市的立交桥的一些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这样的作业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