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第七章 酸和碱的反应(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反应
1.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盐都含有金属元素
B.明矾[KAl(SO4)2·12H2O]属于盐
C.所有盐都能溶于水
D.所有的盐都能作调味品
2.如果要制备CuCl2,可用哪组中的物质相互作用? ( )。
A.铜和稀盐酸 B.氧化铜和稀盐酸
C.铜和氯化钠 D.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3.下列物质中属于钠盐的一组是 ( )。
①KNO3②NaCl ③CuSO4 ④Na2 CO3⑤NaOH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
4.下列物质中,能够将稀硫酸、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一次区分开的是 ( )。
A.石灰水 B.氯化钠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5.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
A.盐酸 B.硝酸 C.二氧化碳 D.碳酸钠溶液
6.以下物质中都属于酸的一组是 ( )。
A.H2SO4、SO2、CO2 B.NaOH、Na2O、Fe2O3
C.HCl、H2SO4、H3PO4 D.AgNO3、BaC12、Na2 SO4
7.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是 ( )。
A.硝酸铵 B.氧化铜 C.纯碱 D.食盐
8.现有下列试剂: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⑤烧碱,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 )。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9.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不含盐类物质的是 ( )。
A.铁与稀硫酸反应 B.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C.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10.以下列有关“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盐类物质之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11.盐类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请按下列要求,分别写出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制取MgC12的化学方程式。
(1)一种金属和一种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碱和一种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盐和一种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氢、氧、氮、碳、钠五种元素中选出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组成化合物,把它们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每一条横线上最少写一种)。
(1)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日常生活相关。
检验市场上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元素符号为I)的一种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使食盐样品溶液跟一种试剂X反应:
KIO3+5X+6HCl ====6KC1+3l2+3H2O
如果样品中含有碘元素,则会生成能使淀粉试液变蓝的碘单质。
这种试剂X是____。
(2)按下表中浸液配方可制无泥皮蛋。
配制浸液时,是否可以用生石灰和纯碱代替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请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浸液配方
(可浸泡4只鸭蛋)
NaOH 6g NaCl 10g Ca(OH)2 59g 茶叶 5g H2O 210mL
(3)调味用的食醋中含有醋酸(用HAc 表示其组成),可用来浸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
氧化镁)。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称取了4份石灰石样品(设该石灰石中不含其他碳酸盐),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回答。
(1)哪次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为什么?
(2)计算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5.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关于氢氧化钾制取与性质的记载:“帛,以烂为灰,渥润其帛,
实诸泽器,淫之以蜇。
”其大意是:漂洗丝帛时,先烧干燥的烂木为灰(含碳酸钾较多),用此灰汁浸泡丝帛于光泽容器中,再加入熟石灰。
晋朝科学家葛洪指出:“此不宜预作,十日即息”(即易在空气中变质);“此大毒”(即有极强的腐蚀性)。
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我国古代是怎样制取氢氧化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此不宜预作,十日即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A 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用化学式表示: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
(2)写出A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到反应是否完全,你认为D 中含有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取:NaOH 和:Na 2CO 3的固体混合物18.6 g ,与98 g 溶质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
溶液只含溶质Na 2SO 4。
则Na 2SO 4的质量为 ( )。
A .14.2 g B .19.6 g C . 21.7 g D . 28.4 g
18.现有①NaOH 、②KNO 3、③MgC12、④CuSO 4、⑤BaCl 2五种溶液,不用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⑤①③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①③②⑤④ 19.某化学制剂厂甲、乙、丙、丁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成分分别是CuCl 2、HCl 、Na 2CO 3、NaOH 中的一种。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厂决定综合处理废水。
通过调节废水流量,使甲、丙两车间废水相对过量,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且只有一种含钠元素的溶质;
丙、丁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后有气体生成。
处理过程如
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甲、丙、丁三车间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成分是:甲车
间_________、丙车间__________、丁车间___________。
(2)请具体说明在处理过程中,甲车间和丙车间排出废水相对过量的目的: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检验:①该厂最后排出的废水已呈中性;②根据你的推测,检验排出的溶液中溶质为何种物质。
实验步骤 现象或数值
结论
20.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失去了标签,从实验老师处得知,它们
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同学们认为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通过实验设计并进行相
实验 1 2 3 4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2.5 5 7.5 10 生成CO 2的质量/g 0.88 1.66 2.64 3.52
应的实验,他们给这三瓶溶液重新贴上了标签。
下面是他们设计和实施的两种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1)方案一: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B、C,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得到相关
的实验记录:A+B有气泡产生;A+C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你判断B是_________溶液;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方案二:选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请补充实验步骤②)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②
_____________;③观察到三支试管中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④得出结论。
21.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烧碱和纯碱。
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区分它们。
请回答有关问题。
化
22.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
实验在27℃、101 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 g,放人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人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
反应结束后,量简中收
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 rn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必须 ____________保存。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个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在27℃、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
g/L;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
(6)用上述装置不能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水中的钙离子转化为草酸CaC2O4)后进行反应与计算是测定水硬度的一种方法。
下图是6.4 g草酸钙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中A、B、C分别代表三种固体。
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4 g草酸钙A完全分解为碳酸钙B和CO时,生成的CO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当温度从500℃升至840℃时,为什么碳酸钙的质量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
(3)试据图计算并推断C的合理化学式。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某化工厂化验室排出的废水产生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探究。
[调查获悉]废水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
[查阅资料]含硝酸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
[实验目的]探究用锌从废水中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方法;探究锌和废水中硝酸亚铁、硝酸银的反应顺序。
[实验用品]废水、所需化学试剂及相关的仪器、用品。
[设计方案]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发现问题]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实验,在得到固体甲的同时发现:有些同学得到无色溶液乙,有些同学得到深浅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乙。
小丹同学提出问题:哪种结果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呢?锌与废水中哪种物质先反应呢?
[讨论分析]小军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探究溶液乙或固体甲的组成才能回答。
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研究,他们决定探究溶液乙。
于是他们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对无色溶液进行探究,第二组对浅绿色溶液进行探究。
(1)首先他们对溶液乙中的溶质作出了多种猜想。
第一组:①溶质为Zn(NO3)。
;②溶质为zn(NO3)2、AgNO3。
第二组:③溶质为Fe(NO3)2和________;④溶质为Fe(NO3)2、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小悦同学思考后指出:“通过实验或推理,都能排除第一组同学提出的猜想②,从而确立猜想①是合理的”。
请你叙述其推理过程:____________。
(3)第二组同学经过向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使③④两种猜想都得
以验证。
请你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并完成下表。
[交流后得出结论]
(4)当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质为______或当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溶质为______和______时,能最大程度
地回收金属银。
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使用过量的锌,过滤后得无色溶液”是方便、快捷并确保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一种方法。
经过观察和思考,同学们还得出了Zn先和废水中的______反应,再和______反应的结论。
[探究后反思]
(5)老师评价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请你指出它的不足:____________。
25.2008年春季,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地区,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小明现有一包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已知它由碳酸钠、氯化镁、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提出问题]该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1)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融雪剂有很多危害,例如会腐蚀道路、桥梁。
请你再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D 3.D 4.D 5.D 6.C 7.C 8.B 9.C 10.C
11.(1)Mg+2HCl ===MgCl2+H2
(2)MgO+2HCl===MgCl2+HzO
(3)Mg(OH)2+2HCl===MgCl2+2H2O
(4)MgCO3+2HCl===MgCl2+H2O+CO2
12.(1)HNO3、H2CO3
(2)NaOH、NHa·H2O
(3)Na2CO3、NaHCO3、NaNO3、NaNO2、NH4HCO3、NH4NO3
(4)H2O、NO2、CO2、CO、Na2O
13.(1)KI (2)可以。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 O+2NaOH
(3)2HAc+CaCO3===Ca(AO2+H2O+CO2
2HAc+Mg(OH)2===Mg(Ac)2+2H2O
14.(1)第二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第二次生成的CO2的质量应为1.76 g,所以,第二次实验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
(2)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5.(1)K2CO3+Ca(OH)2===CaCO3 +2KOH
(2)KOH长期放置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2KOH+CO2===K2CO3+H2O
16.(1)CaCO3 CaO
(2)CaCO3+2HCl===CaCl2+H2O+CO2
(3)NaOH和Na2CO3 NaOH NaOH和Ca(OH)2
17.D 18.A、B
19.(1)NaOH HCl Na2CO3
(2)为了分别除尽废水中的CuCl2和Na2CO3
20.(1)盐酸
(2)②各滴入少量稀硫酸溶液
21.碱:Ca (OH)2取少量样品分别与Ca(OH)2溶液反应,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盐:BaC12取少量样品分别与BaCl2溶液反应,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明显变化的是NaOH
22.(1)稀硫酸滴在氢氧化钠样品上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并与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密封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4)继续滴入稀硫酸,不再产生气泡
(5)47.7%
(6)不能测出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所含的水分
23.(1)1.4
(2)未达到CaCO3分解所需的温度
(3) 2.8 g生成CaO的质量与图示C的质量相同,所以假设成立。
24.(1)Zn(NO3)2 Zn(NO3)2 AgNO3
(2)若猜想②成立,说明Fe(NO3)2已与Zn反应生成Fe,而Fe会与过滤前溶液中的
AgNO3反应,因此Zn先与Fe(NO3)2反应不可能,从而排除猜想②
(3)略
(4)Zn(NO3)2 Zn(NO3)2 Fe(NO3)2 AgNO3 Fe(NO3)2
(5)浪费试剂锌和稀硫酸,最好能对亚铁盐和锌盐进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能减
少污染(或其他合理答案)
25.[反思和评价]
(1)MgC12+2NaOH===Mg(OH)O+2NaC1
(2)降低了溶液的凝固点
(3)污染水,污染土壤等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若D为单质,则C、D质量比为9:14
C.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2.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氯酸钾的质量
3.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
4.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含硫矿物在工业上常用于制造硫酸、肥料、纸张、橡胶制品等
根据如图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碱的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9.木炭与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氨气 B.汞
C.氯化钠D.二氧化碳
11.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鉴别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C.用过滤的方法法除去河水中的泥沙
D.用肥皂水区别水和氯化钙溶液
1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能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收集满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④中反应停止后,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A.B.
C.D.
14.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
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或待检验物质)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2017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和煤,还有石油。
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导致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人适量的乙醇(CH3CH2COOH)。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乙醇汽油属于化合物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17.明亮同学为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他将鸡蛋壳充分研碎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另取鸡蛋壳少许,在酒精喷灯上煅烧数分钟,投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鸡蛋壳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2)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酚酞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二氧化碳、二氧化氮、PM2.5三种物质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_____。
(2)钢铁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原因是_____。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转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
检验净水后水的硬度是否降低的方法是
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0.图表是整理数据、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
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试回答:
(1)图中和Cl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用元素名称填空)
(2)从图中你可以发现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______;
(3)图中属于第二周期的金属原子有_____种;如图是1-18号元素中部分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②和③两种粒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⑤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个,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
“”聚集成的物质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中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硫与氧气的反应可用下图表示:写出该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设n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g,则64g氧
气与足量硫粉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数为________n。
四、实验题
21.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
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
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五、流程题
22.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某实验室设计的利用水煤浆(由煤和水混合而成)制备氢气的生产工艺如图流程一所示。
(流程一)制备氢气。
(1)气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Ⅰ.H2O+C=CO+H2;Ⅱ.CO+H2O=CO2+H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2________。
(2)重整器的作用是________。
重整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流程二)为充分利用流程一产生的高纯度二氧化碳,该实验室又设计了如图中流程二所示的两种工艺分别制备尿素和乙二醇。
(1)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尿素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能使作物枝叶繁茂。
(2)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
六、计算题
23.100g稀盐酸恰好跟100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提示:HCl+NaOH═NaCl+H2O)
24.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洋生物对船舶设备造成污损。
现将Cu2O和Cu的混合物36g 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请计算:(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用下列装置对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系列实验探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75% 化学变化 CH4+2O2 CO2+2H2O 二氧化硫 AB
17.不能 CO2+Ca(OH)2═CaCO3↓+H2O CaO+H2O═Ca(OH)2
18.二氧化碳混合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蒸馏加入肥皂水
三、简答题
19.饱和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0.氟合理即给分二或两 NaF 31 可能 1:2 化合反应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
四、实验题
21.【提出猜想】CH4
【问题讨论】(1) 2 3
(2)吸收CO2 澄清石灰水
(3)干燥水雾浓H2SO4(或CaCl2或无水CuSO4) NaOH溶液
五、流程题
22.I H O 分离CO2和H2(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Ca(OH)+CO2=CaCO3↓+H2O 氧化钙
CO2+2NH3=CO(NH2)2+H2O 氮 2:3
六、计算题
23.7%
24.7g 21.6g。
七、探究题
25. D处尾气燃烧 CO+CuO Cu+CO2还原澄清变浑浊还原性,可燃性 C+CO22CO D处尾气燃烧防止液体倒流使玻璃管破裂 III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一定量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盐酸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2.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氧化物,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氧化性
B.乙在反应②中能独自转化为丙
C.丙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2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3.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在纯氧条件下进行
B.氧气浓度过低不支持蜡烛燃烧
C.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D.图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该同学归纳正确的个数为()
①C﹣12原子和C﹣13原子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相同;
②空气质量级别从Ⅰ级到Ⅴ级,数字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③KMnO4和K2MnO4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团;
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⑤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⑥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⑦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⑧某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Zn A.2个B.3个C.4个D.5个
5.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
6.小静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主题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