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点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I)一般多发生于新生儿,由于其脑组织发育不成熟、对缺血耐受能力差所致。

在成人中,HII的主要原因多为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等。

那么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特点有哪些呢?
影像学特点
在颅脑平扫CT中,脑实质肿胀,脑沟变浅、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脑脊液腔呈高密度,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信号。

丘脑和小脑密度相对较高,这种“反转”征象一般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相关。

MRI图像上的征象证实了颅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弥漫性弥散受限,大脑皮层和基底节区T2呈明显高信号。

鉴别诊断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外伤性脑水肿、中毒性/代谢性病变、急性脑梗死等。

而克雅氏病、部可逆性脑病等也需予以区分。

诊断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I)是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见诊断。

患者被证实曾试图饮用过量药物自杀,发现时呼吸停止,遂行心肺复苏抢救。

病理生理学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由一系列导致脑血流量减低的病因引起,如心脏骤停、脑血管疾病、窒息、溺水等。

下列因素会首先导致脑缺氧,最终造成脑缺血:①机体呼吸方式由有氧呼吸转换为无氧呼吸,大量乳酸生成、堆积;②脑缺血缺氧造成钠钾ATP酶活性下降,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突触后神经元过渡兴奋而损伤;③当能量不足时,神经细胞最终发生凋亡。

脑实质易受损区分为:①轻到中度:分水岭梗死;②重度:灰质(反映与谷氨酸受体的浓度最高的地区,谷氨酸的兴奋毒
性最敏感),包括海马、小脑、大脑皮层、丘脑和基底节区。

年龄因素
未发育成熟的脑组织对缺血最敏感,而中年脑组织对缺血最耐受。

影像学表现
成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弥漫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双侧基底节密度减低等。

反转征和白小脑征可见于成人并提示预后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