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中文译名源流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44卷(2023年)第4期:530 541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㊀Vol.44(2023)No.4
Quantum 中文译名源流考
侯嘉励1,2㊀赵凤岐3㊀姜红军1
(1.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2;2.包头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包头014030;3.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电子与信息学院,呼和浩特010022)
摘㊀要㊀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考察 Quantum 一词
在日本㊁中国的翻译传播是理解现代科学思想 东渐 的重要一环㊂本文以 Quantum 的中文翻译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语词来源㊁翻译传播方式㊁跨学科间
的流变以及在中文中的接受理解,以此来刻画量子力学东传历程,丰富现代物理学东传的整体图景㊂首先,基于文献和概念分析法,理清了 Quantum 一词的产
生与流变㊂其次,考察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对 量子 概念的中译实践,梳理了 量
子 概念传入路径和统一过程㊂最后,从翻译视角呈现了量子理论传入初期中
国学者对 量子 概念的接受㊁演变过程,阐明了中国早期的量子力学学者对量
子力学的传播实践㊂整体上,以期通过对 量子 在西方㊁日本和中国传播实践
的考察,为理解量子力学在东方的传播实践提供一个实证案例㊂
关键词㊀量子㊀源流㊀译名㊀传播
中图分类号㊀N092:O413.1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3-1441(2023)04-0530-12
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10-07;修回日期:2023-05-24㊀㊀㊀作者简介:侯嘉励,1986年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㊁包头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赵凤岐,1959年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凝
聚态物理学㊁物理学史;通讯作者:姜红军,1976年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晚清物理学史㊁中西科技交流史㊂
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晚清民国西方物理学词语汉译用字的历史及规范研究 (项目编号:20BYY025);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极端条件下宽禁带纤锌矿材料异形量子阱中电子与不同支光学声子相互作用对电子态能级影响 (项目编号:11664031);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新文科建设
背景下‘科学技术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BSJG21X004)㊂如今的诸多科学和技术成就都归因于量子理论㊂人们总会在各种场合看到量子理论的实际应用,但多数人提起 量子 时,对其理解认识不一定清晰,甚至有学者在课堂上或科普著作中对其含义有针对性的解释也不够全面㊂
尤其对于 量 的理解莫衷一是,众说纷纭㊂有的根据量子理论中不连续性的解释将其理解成 数量 [1];有的根据量子理论的创立者普朗克(Max Planck,1858 1947)所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说而将其理解为 能量 [2];有的根据量子理论的研究范围将其理解为 微观世界中的物质 [3];还有的根据量子理论是物理学范畴下的理论而认为其是 物理
㊀4期侯嘉励等: Quantum 中文译名源流考
量 的含义①㊂
对于 子 ,有的受到物理实在论的哲学解释影响,而将其理解成实实在在的 粒子 [4];也有的根据量子理论的研究尺度将其理解为 微小的颗粒 ([5],页35 36)(子弹中的 子 就是这个意思)㊂上述理解因为通俗易懂,在一定意义上从不同侧面对 量子 一词进行了解释,但对其含义的解释不够系统和完整㊂
那么,中文 量子 概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在汉字语境里, 量子 是如何被翻译和确定的?本文从现代物理学发展㊁传播的历史进程,探析 Quantum 在西方的产生㊁在中日汉字文化圈的译介㊁接受及嬗变,以期从历史的语境对中文 量子 一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借以管窥现代物理学的东传脉络㊂
1㊀ Quantum 的由来
1.1㊀ Quantum 词源及术语含义
有学者考证, Quantum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Quantus [6,7]㊂在拉丁语中,Quantum是形容词Quantus的宾格形式,表示 数量 规模 程度 ,等同于英语中的 as far as as much as as great as [8]㊂
Quantum 一词在科学领域最早出现在黎曼(G.F.B.Riemann,1826 1866)1854年的论文中(德文题目为Über die Hypothesen,welche der Geometrie zu Grunde liegen,中文题目为‘关于几何基础的若干假设“),文中的 Quanta 指的是几何意义上的最小单元或者部分㊂玻尔兹曼(L.E.Boltzmann,1844 1906)在1872年的文章中使用 Energieelement 表示 能量单元 [9]㊂维恩(W.Wien,1864 1928)在1890年的文章中使用了 elektrische und magnetische quantum 表示电和磁的集合[10],在1894年的文章中使用了 Arbeitsquantum 表示功量子[11]㊂两篇文章中,维恩已经使用了 Quantum 一词㊂
19世纪末,面对经典物理学中的两朵 乌云 ,科学家们在其中之一的热辐射现象研究中绞尽脑汁想破解其中的谜团㊂在经典物理学中人们认为,能量是连续地从黑体向外辐射的㊂但是这一认识和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分别在高㊁低频范围不能拟合㊂经过研究后,普朗克于1900年12月14日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论文Über das Gesetz der Energieverteilung im Normalspektrum(德文,中文译为‘论标准光谱中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㊂在文中,普朗克假设振子的总能量具有不可连续的分割性,意味着黑体辐射的总能量只能是一些相同 部分 的和㊂该文中,普朗克称这些 部分 为 Energieelement ②[12]㊂普朗克在第二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使用 Elementarquanta 和 Elementarquantum 两个词来代替 Energieelement [13]㊂可以看出,此处普朗克借用了Qutantum来解决黑体辐射的描述问题㊂
1.2㊀ Quantum 西语术语含义流变
普朗克的理论假说在当时并没有受到欧洲物理学家的普遍认可[14]㊂由于该理论与
135
①②某些大学物理课上的教师讲解,因涉及课堂版权,此处不做具体说明㊂
此处 Energieelement 使用了玻尔兹曼1872年论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如前文所述,最初表示的是 能量单元 ㊂
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
传统经典物理学的思想观念有强烈的冲突,以至普朗克自己也深深地陷入矛盾与疑惑当中[15]㊂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 1955)注意到普朗克发表的成果和研究假设,并在论文中借用 Elemetarquanta 的构词方式,使用 Lichtquant(德语) 来表示光量子[16]㊂此后,英文中 Light Quanta 对应德语中的 Lichtquant ,表示光量子,而 Quantum 表示量子(英语中,Quanta是Quantum的复数形式)㊂
普朗克认为, Elemetarquanta 所包含的辐射能量与辐射的频率成正比,比例系数是一个常数,即现今人们熟知的普朗克常数h㊂爱因斯坦赞同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思想,并与普朗克有类似的观点,认为该思想可用于解释光电效应①,即光量子的能量和频率也遵从相同的关系㊂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N.Gilbert,1875 1946)使用 Photon 一词替代 Light Quanta 表示光量子,该词一直沿用至今[17]㊂可以说,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思想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而爱因斯坦对于光电效应的量子化分析无疑是这个新时代的第一次重大成功㊂
1895年,佩兰(J.Perrin,1870 1942)就通过实验证明了阴极射线带有负电,并随后提出了自己的原子轨道的思想㊂1897年,汤姆森(J.J.Thomson,1856 1940)通过测量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同时作用下的偏转程度证明了电子的存在,即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18]㊂汤姆森本人用 枣糕模型 描述了原子的内部结构,但该模型对部分实验现象不能给出满意的解释㊂电子的发现为人类打开了一扇认识原子级微观世界的大门,对人类的物质观产生了深远影响㊂这一重大成果激励很多科学家开始致力于对微观原子世界的描述,同时也为量子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㊂
在词源上, Quantum 来自拉丁语 Quantus ,而物理学中 能量(或某些物理量)不连续的分割单位 的称谓最早来源于玻尔兹曼使用的 Energieelement 表示,最终在德语中被确定为 Elementarquantum ㊂同时,爱因斯坦借助普朗克的构词法构造了德语的 Lichtquant ,经过德语的构造和演变为德语 Licht Quanta ,经过德语再翻译为英语 Light Quanta ㊂
经过上述梳理,对 Quntum 的思想㊁语言的来源及其含义已有清晰的认识㊂在科学思想上, Quantum 最早产生于黎曼对于几何学的研究,后经过玻尔兹曼和维恩的发展使用,最终由普朗克的热辐射现象的研究所确定在物理学领域,其物理意义表示振子总能量(或某些物理量)的不连续的相同分割单位㊂此后,由爱因斯坦借助普朗克黑体辐射能量量子化思想,提出 光量子 概念,将普朗克思想从黑体辐射领域拓展到光电效应的解释㊂
追根溯源,基本勾勒出 Quantum 在西方的产生领域和语言及其变化路径㊂从 Quantum 概念的产生㊁传播过程来看,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使用 Quantum 的意义就在于探索微观尺度物质运动形式和规律的时候,研究对象(能量或其他物理量)和传统物理学235
①②按照爱因斯坦提出的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组成光束的每一个量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这个光束的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㊂若频率大于某极限频率,则此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一个电子逃逸,造成光电效应㊂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提供了量子理论研究的基本模型,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量子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㊂而电子的自旋也是电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㊂
㊀4期侯嘉励等: Quantum 中文译名源流考
理论认为的连续出现不同,而是以极小且固定单位之整数倍的形式出现㊂
2㊀ Quantum 东传
2.1㊀东传背景
量子理论东传的第一站是日本㊂与早期 西学东渐 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科学在东方的传播周期已明显缩短㊂这与西方科学的发展㊁东方人科学意识的崛起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化密不可分,而翻译始终是科学东传的生命线㊂其中,术语翻译又是现代物理学东传过程中译者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㊂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现代物理学里程碑式的成果相对论,但欧洲科学家当时对这一革命性的思想并没有给予十分广泛的重视㊂很多科学家认为,该理论难以理解,并且没有足够的实验事实依据㊂然而,随着相对论所预言的结果在实验室和天文观测中逐渐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将兴趣投向相对论㊂
在遥远的东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广泛引进西欧科学[19]㊂这为20世纪初日本科学家无缝对接西方科学孕育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准备㊂在19世纪末期的日本,经典物理学几乎是物理学的全部,对西方物理学最新成果知之甚少,但这一现象不久后便有了很大的改观㊂
2.2㊀ 量子 东传第一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留欧学者,尤其是留德学者,对现代物理学的东传做出了突出贡献㊂其中,对量子理论在日本的传播做出最突出贡献的是日本学者长冈半太郎(Hantaro Nagaoka,1865 1950)㊂他于1893 1896年获得奖学金而赴德国留学㊂留学期间,他经常去听普朗克讲授的课程[20]㊂1903年长冈半太郎独立地提出了土星原子模型,与佩兰的轨道思想类似,电子围绕居于原子中心的粒子沿一个或多个环(轨道)运动[21]㊂土星模型的提出进一步激发了长冈半太郎及一批日本学者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兴趣和对西方物理学最新发展成果的关注,这为接受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思想基础㊂
1910年,长冈半太郎再次获得赴欧洲访问的机会,这是他第三次去德国学习㊂在行程中,他开始思考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重要意义㊂当他再次见到普朗克时,两位科学家针对量子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㊂在从欧洲返回日本途中,他写了一封信给东京大学理学院 牛顿节 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㊂在信中长冈半太郎详细介绍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对欧洲学术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将其称为 物理学革命 ㊂信中还用大量文字描述普朗克关于量子理论的演讲②,此文成为日本物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22],页225 226)㊂根据现有资料考察,长冈半太郎的这封信件同时也是首次将 Quantum 对译为汉字 量子 的文献㊂
此外,长冈半太郎在信中呼吁日本学界能积极主动迎接这场新的 物理学革命 ㊂以
335
①② 牛顿节 在当时每年举行一次㊂此时使用词语为 量子 ㊂
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此为起点,物理学者桑木彧雄(Ayao kuwaki,1878 1945)㊁哲学家田辺元(Moto Tanabe, 1885 1962)开始翻译大量欧洲科学思潮方面的文献和材料,如庞加莱(Jules Poincaré, 1854 1912)㊁马赫(Ernst Mach,1838 1916)㊁普朗克的理论[23]㊂1913年,长冈半太郎开始兴办‘新公论“杂志,该杂志的定位是 日本学术的世界地位 ,其中发表了一系列日本学者的物理学研究成果,主题包括当时物理学界的焦点问题,如辐射㊁相对论㊁量子说等([24],页218)㊂可见,长冈半太郎对现代物理学的东传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最早将 Quantum 汉译为 量子 的东方学者㊂
2.3㊀ 量子 在日本全面传播
1910年前后,有更多日本物理学家开始关注西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对相对论的最新成果给予持续的关注㊂日本学者的兴趣在聚焦相对论的同时,也关注到了爱因斯坦发表的关于光量子的相关理论解释㊂1909年,石原纯(Jun Ishihara,1881 1947)开始以相对论的相关内容为主题做了一些基础研究([22],页221 224)㊂1910年,日本物理学界有多位学者前往欧洲访问,其中桑木彧雄抱着对相对论的浓厚兴趣赴德留学,其间他曾专门拜访爱因斯坦([24],页208 218)㊂在访谈中,桑木彧雄与爱因斯坦交流了光量子的相关理论问题㊂可以说,日本物理学者的欧洲访学是日本早期接受量子理论最主要的方式㊂
在日本,现代物理学在引入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㊂因为 近代科学理论所涉及的诸多概念,都自成一个体系,其他语系的移植存在困难 在现今使用的很多科学用语中,根据概念本来的意思,使用能够直接表意的汉字而造的词语,更能把握和体现科学概念的含义 [25]㊂从 Quantum 在日本的译介实践来看,的确如此㊂在日语中很难找到与 Quantum 对应的词语,按照正常的逻辑分析来看,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一困难㊂一是根据英文 Quantum 发音直接利用日语字母写成外来语形式,如クワンタム(罗马音: kuwantamu);二是利用具有表意功能且对于日本民众更加容易理解的表意汉字来表示㊂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语中存在大量的以汉字为基础的 和制汉语 [26]㊂从结果来看,日语中选用了和制汉语 量子 ,并一直被学者沿用至今㊂该翻译方案与长冈半太郎1910年写给 牛顿节 的信件中所采用的汉译 量子 完全一致㊂
2.4㊀日语汉字 量子 词意探源
按照 Quantum 的物理意义,在日语中将词根 quan 译为 量 ①,词根 tum 被译为 子 ②,经过组合后形成 量子 (罗马音:Ryoshi)㊂这一点可以从日本物理学会原会长佐藤胜彦(Katsuhiko Satou,1945 )的考证得以印证: 量子 是 Quantum 的译词, 小块㊁单位 的意思([5],页36)㊂日本著名科普作家竹内熏(Kaoru Takeuchi,1960 )考证: 量子 写成了 量 和 子 ,这里面的 子 是 单位 的意思[27]㊂
从上可知,和制汉字 量子 中的 量 指的是十分小的 小块 ,它具有抽象的概念意义,并没有指定具体大小㊂又因为 块 字字面上蕴含了个体分离的特性,所以它还表示不连续性,可以概括为离散变量;而 子 指的是基本 单位 ㊂从 Quantum 物理意义上435
①②如qua(n)lity(质量)和quantity(数量)㊂
这就如同electricity被译为 电 ,而electron是电的最小单位,故被译为 电子 ㊂
㊀4期侯嘉励等: Quantum 中文译名源流考
535看, 量子 的含义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关于量子的思想完全一致,而且也十分符合习惯使用汉字的东亚人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认识㊂
可见,日本作为量子理论传入东方的源头地,其引入过程有如下特征:一,多位日本学者赴量子理论的诞生地德国留学访问,这些学者接受了新的物理学思想,为量子理论在日本的传播储备了人才资源,奠定了思想基础;二,翻译是日本量子力学引入的重要渠道之一,有一大批关于量子理论的译著,包括量子论㊁量子论与哲学㊁量子理论发展历史等方面,这些译著从科学上和哲学上对量子理论进行了系统译介;三,‘新公论“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杂志的出现,为日本物理学家共同体的交流提供了优质平台;四,日本学者对量子学说的关注始于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兴趣,进而了解到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 的量子化解释㊂20世纪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1907 1981)㊁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1906 1979)的量子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看作是20世纪早期日本物理学先驱们量子理论东传贡献的最好注解㊂
3㊀ Quantum 在中国
3.1㊀ 量子 初现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向日本学习的高峰期,当时日本大量科技文献被译成中文,许多译者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日语词汇,其中就包括 量子 概念[28]㊂甲午战败, 在中国,战争的失败使得举国上下极为震动㊂ 效仿日本㊁发愤努力㊁救国自强,成为清末开明官员和士人的共识㊂出现了大批学生赴日本留学㊁广泛翻译日本书籍 [29]㊂周昌寿(1888 1950)㊁文元模(1893 1946)㊁郑贞文等一批有识之士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㊂这些留日学者接触到和制汉语后,敏锐地发现借助和制汉语能省却大量翻译工作[26]㊂留日学者中,有很多人成为了当时中国近代早期的科学翻译者,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科学译介做出了重要贡献㊂
据考证 在中国,有关量子论的文字最早出现在1917年 [30]㊂1917年元旦,‘中华新报“第2卷2号连载了蔡孑民(1868 1940)先生的演说①㊂同为留日学成归来的许崇清(1888 1969)随即发表了‘批判蔡孑民在信仰自由会之演说并发表吾对于孔教问题之意见“一文,于9月又发表了‘再批判蔡孑民先生信教自由会演说之订正文并质问蔡先生“一文,文中提到:
若乃电气力学的自然观㊁量子论等㊁亦皆方今物理学之新路径也㊂[31]这是 量子 第一次出现在中国㊂许崇清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留学,当时长冈半太郎在该校任教,桑木彧雄㊁石原纯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书㊂这些都为许崇清接触 量子 概念及其相关知识创造了时空上的可能性㊂有理由推测, 量子 一词是1910年由长冈半太郎从德国返回日本途中通过书信的形式首先介绍到日本;许崇清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而接触到 量子 概念及学说,后于1917年由日本引介到中国㊂
①题目是‘蔡孑民先生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和‘蔡孑民先生之欧战观“㊂
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3.2㊀ 量子 在中国的译介
1920年,同样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元模,在‘学艺“杂志发表题为‘现代自然科学之革命思潮“的文章,再次提及量子论:
罗伦撤(H.A.Lorentz)等据之而创电子论(Theory of electron)㊂爱因斯泰因(A.Einstein)据之而创相对律(Principle of relativity)㊂蒲朗克(Max Planck)据之而创量子说(Quantum theory)㊂[32]
可见,文元模认为电子论㊁相对律㊁量子说三大理论为当时自然科学的革命思潮,并用了很大篇幅对量子论进行了介绍,此即为第一篇在中国介绍量子理论的文献,同样以 量子 对译了 Quantum 一词㊂
此外,周昌寿于1906 1919年期间师从日本著名物理学家石原纯,对量子论㊁相对论㊁近代物理学发展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㊂周昌寿在1920年发表了‘光波诱电论“一文,提到:
光波诱出之电为值甚微,然苟言其用,恐将指不胜屈,而尤以贡献于量子论(Quantentheorie)者为最多㊂量子论者,德人蒲朗克(M.Planck)所创之假说,用以解释一切辐射现象者也㊂自牛顿以来,皆以辐射之性连续不断,为无可容喙之公准㊂虽遇一二现象难于解释㊂亦仅视为解释方法有所未当,未敢疑及此基础观念有所未当也㊂蒲朗克独排众议,别唱新说㊂谓辐射能(Strahlungsenergie)具有量元(elementare Quantum)㊂苟达于其量元,即不能更减,无论发射(Emission)吸收(Absorption)㊂其量皆必为量元之整数倍㊂[33]
该文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量子理论的文献㊂从文章的叙述逻辑看,其目的是介绍光量子相关理论,但是其中要用到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说㊂其中,在译介过程中,周昌寿在描述辐射问题时采用了创译①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借用日语 量子 一词㊂他使用 量元 对 Elementare Quantum 进行翻译,但其他涉及 Quant 的地方都使用 量子 一词进行翻译㊂也就是说,周昌寿对 Quantum Quant 分别采用了 量元 量子 不同的术语㊂可见,早期关于中文 量子 的译介受到日本较大影响,部分学者在关注日本引介的量子论述外,同时也把目光直接投向现代物理学的发源地欧美的研究成果㊂当时 Quantum 传入中国的途径除经日本翻译而来外,也有从欧美直接译介而来的论述㊂如周昌寿在1920年直接翻译普朗克的著名演讲‘热辐射律及作用量元之假说“②㊂作为创译词汇,译文中使用 作用量元 对应词汇 Elementare Wirkungsquanten ③,很有针对性地对量子理论进行了介绍㊂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学者认为 量元 的译法比较科学,如东635
①②
③所谓创译,一般是指对原来语言系统中的词汇进行编辑㊁重组㊁创造性重写㊁创意性重构等转述方式,以达到以准确翻译为目标语言系统的目的㊂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主题是 辐射和量子理论 ,普朗克在会议尚做了题为 Über neuere thermodynamische Theorien(Nernstsches Wärmetheorem und Elementare Wirkungsquanten hypothese) 的报告,周昌寿翻译的就是演讲内容㊂
Wirkungsquantum 在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上是热点,如柏林帝国物理技术研究院院长瓦尔堡(Emil Warburg, 1846 1931)和鲁本斯(Heinrich Rubens,1865 1922)等人做了普朗克辐射公式实验验证报告;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 1941)做了关于量子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昂尼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1853 1926)报告了电阻的新实验发现㊂会议上12位物理学家的报告都提到对量子问题的争议性讨论㊂
㊀4期侯嘉励等: Quantum 中文译名源流考
735吴大学刘源俊教授在2010年的报告中认为 Quantum 应该译为 量元 [34]㊂综合前面分析来看, 量子 和 量元 的不同译法体现了不同文化对 子 和 元 的不同理解,日语中的和制汉语 子 在此处表示 单位 之意,而中文汉字 元 本来包含着 基本 和 单元 之意㊂
1921年北京大学成立物理系后,将量子理论相关内容编入‘原量论“的课程中㊂当时的系主任是何育杰(1882 1939)㊂很少见到相关材料说明译词 原量 的来历,从他留学英国的经历来看,很可能也属于创译的一种㊂部分学者习惯使用 原量 一词,如郭贻诚(1906 1994)发表的‘波力学与新原量论“中,将 Quantum 译为 原量 [35]㊂1928年浙江大学文理学院成立,开设‘辐射及元量说“课程①,这里使用了 元量 一词[36]㊂当年,王守竞(1904 1984)先生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主任,他宣传了新量子论[37]㊂同时,他也介绍了不确定度关系等概念㊂此后王守竞在报告中都使用 量子 的表述,且其他文献中很少见到使用 元量 一词㊂
1921 1928年与量子理论相关的文献中多使用 量子 一词,如周昌寿发表‘量子说的梗概“中再次使用了 量子 这一表述, 量子说 对应的词汇为 Quantum Hypothesis , 量子 概念内涵的定义体现了 不连续 和 单位 的含义㊂文中写到:
明白了辐射的状况,蒲郎克才更进一层,创设一个假说出来㊂说是共振的能,不问是得是失,他那变化,总是骤而不渐,断而不续,好像有一种一定不移的单位㊂至少也得要达到一个单位,才能变化㊂这单位的能蒲郎克叫他做 量子 (Quantan)㊂[38]同时期的译著和科技词汇典籍中,也大都用中文 量子 表示 Quantum ㊂如1928年钱秀之翻译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哈斯(A.E.Haas,1884 1941)的文章‘量子通论“,其中 量子论 对应的词汇为 Quantum Theory [39];1928年,黄巽撰写的‘量子说之端倪“中, 量子 二字对应的词汇是 Quanta [40];1932年的‘物理学名词汇“中, Quantum (Quanta)被译为 量子 或者 原量 ㊂由前国立编译馆编订㊁商务印书馆发行于1934年1月,中国物理学会审查公布的‘物理学名词“中, Quantum 被译为 量子 [41]㊂同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物理学名词“中 Quantum 被译为 量子 [42]㊂1934年后,大多数文献使用 量子 一词㊂由官方组织编写发布的‘物理学名词“形式固定下来,是 Quantum 中译混乱状态得以平息的转折;中文语境中, Quantum 最终以学术共同体内部规范的 量子 一词对译接纳㊂
从上述分析梳理可知,在早期的科学文献和译文来看, 量子 对应的词汇是 Quantum (Quanta或者Quanten)㊂中文中 量子 一词更多受到日本科学译介的影响,使用了来自日语中的和制汉语译名; 量子 作为物理专用词汇,体现出了 小 不连续 单位 等基本含义㊂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推动了日本科学界的持续进步,使得日本学者相对于中国学者更早地接触到了经典物理学,同时日本留学欧洲的学生带回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㊂当时清政府的改革运动远远不及日本的高效,甲午战争后才有大量留学生赴欧洲和日本学习㊂这其中,很多人提出赴日直接采用 拿来主义 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㊂梁启超㊁康有为等
①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量子理论相关内容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