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十分广泛的《墨子》主要内容及其哲学体系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十分广泛的《墨子》主要内容及其哲学体系介绍
《墨子》一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含有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

经冯友兰研究,《墨子》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为墨翟思想记录,如《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天志》等篇,第二为墨家所研究的防御战术及守城兵器与工具,如《备城门》、《备梯》等乜篇。

第三为记载墨翟的个人活动,如《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等五篇。

第四部分是后期墨家作品,如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等6篇。

最后部分是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史料,特别珍贵,学术价值很高。

墨子所宣传的思想有十大方面,或十大学说,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天志、明鬼。

这十大学说中,兼爱是其中心理论,其他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的。

兼爱看起来是道德原则,实际是治国之道,即政治主张。

非攻则是以反面论证兼爱的主张。

墨子提出的兼爱,常常是兼相爱交相利六字连用。

兼相爱是其理论,交相利是卖行理论的方法。

他认为人类的种种罪恶,都起源于自私自利。

如果把人们的自私自利的心去掉,每个人都具有一颗爱心,那么一切罪恶自然消灭。

用什么方法去掉自私自利的心呢?他说,凡天下祸篡怨恨,……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既已非之,何以易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认为如果天下的人能相爱,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哪会损害别人,专做自私自利的事情呢?当然也就不会发生不惠、不忠、不慈、不孝、不友、不敬的事情。

墨子把O些爱人国若爱己国的国君叫做兼君,那些爱人利人,视人如己的人叫做兼士。

相反,把那些自私自利,不爱人利人的人叫做别君或别士。

他认为一个国家只要启用兼君或兼士治理国家,就可以天下安宁无事了。

墨子兼爱思想在阶级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墨子》书中的尚贤、尚同是其政治主张,体现了该书的治国之道中的人才思想。

墨子认为尚贤为政之本。

尚贤即任用贤人。

贤人即贤良之士,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说明贤人是有高尚道德,能言善辩,知识渊博的智者。

《尚贤》篇中还说明了任用贤人是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墨子说: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得以尚贤事能为贤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为了保证更多的贤人理政,建议制定进贤制度,用种种办法来选拔智者。

他还主张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

墨子摒弃基于血缘关系的用人标准,实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创新观点。

在国家管理方面墨子提出了特别大胆的革新主张。

在《尚同》篇中主张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让有才、有德的人从事国家管理工作。

用仁义来一统天下,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

《经上》说:君,臣民通约也。

要求国君由臣民共同协约决定,这是当时先进的民主思想。

墨子的理想,是建立全国上下一致,高度集中统一的贤人政治。

各级长官必须能以身作则,以推行仁义为己任。

二是经常运用批评、表场、奖励、处罚等方法,包括道德评价和法律手段来毕护政权的良性运转机制。

墨子要建立的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理想政治,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

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提高国家管理水平和效率,使众人各尽其责,各尽所能。

《墨子》书中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它的经济理论。

说明这一理论的篇目有节用、节葬、和非乐等。

司马淡称墨子思想是人给家足之道。

荀子也赞扬说: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

节用、节葬是墨子治国利民的重要原则。

节用是用不费,民德不劳。

指的是节约开支、节制消费。

节葬是办丧事从简,反对浪费。

非乐即不办音乐歌舞,杜绝豪华奢侈。

《墨子》书中的节用观点,不是
要求人们过清苦生活,实际是针对贵族生活的奢侈而言的。

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主张给予保证。

提出了奉给民用的观点。

墨子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他说:国罹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

墨子的节用学说的出发点不是单纯的节省,他是着眼于国家兴亡的战略上,备战备荒的意义上。

墨子及其后学,始终强调了劳动的观点。

他认为人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劳动。

动物是靠自身的肌体和周围提供的自然条件而生存,人则不然,人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以求生存。

因此,墨子及其后学积极地劝人们劳动,他们把劳动叫做从事。

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

强必饱,不强必饥。

……强必暖,不强必寒。

故不敢怠倦。

墨子特别强调农业生产,主张要有足够的劳力来从事农业生产。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多,就等于增加了财富。

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墨子也给予充分肯定,主张各种手工业者也应该各尽所能。

凡天下百工、轮车、鞲鞯、陶冶、梓匠,使各从事乎其所能。

关于墨子的生产观在许多篇目中都谈到了,如《贵义》、《尚贤》、《尚同》、《非攻》、《节葬》、《非乐》等都强调了以农为本,兴办各业的思想。

在《墨子》中除,虽调了他的生产观点外,还从农业、手工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几何学、力学、光学、机械学等知识。

墨子善制巧器。

后学也多能工巧匠,手艺非凡。

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技术方面的记载。

如墨子总结了桔槔的起重(汲水)原理,揭示了杠杆定律。

标长则重,本短则轻,即力臂长的一头重,重力臂短的一头轻的道理。

在《备城门》篇中还论述了属杠杆类的滑轮和轮轴,利用斜面的车梯类简单机械。

车梯是当时由地面至高处搬动重物的器械。

战时可改造为攻城云梯。

其结构是后两轮焉而有幅,前两轮低而无辐。

用一长板架于前后轴上,构成斜面。

既可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又可当车运输。

书中记载了对光的实验。

即著名的小孔成像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墨子后学还研究了阴影和本影的形成和物体影长短大小
的原因。

对光的反射现象也有详细描述影迎日,说在转。

日之光反烛人,则影在日与人之间。

影迎日即人站在镜前,阴影位于太阳和人体之间,说在转实验的关键在于有一反射镜将日光反转(反射〕。

《墨经》中还叙述了凸面镜成像,凹面镜成像,珠面镜成像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特别值得一提是解释了当时的一个题目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理由是把飞,影动的连续过程作无穷分割。

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和空间,某一个影是不动的。

墨者的想法,预示了照像和电影拷贝的技术发明。

墨子及其后学勤于切磋能工巧匠的经验,并注重学习前人的知识,从中概括出多门科学技术理论。

在《墨经》中就有许多科学概念,就数学而言有,平,同高也。

水平是指有同样高度;圆,一中同长也。

圆的一个中心到边界距离都相等;方,柱,隅四权也。

方的四边四角都相等;直,三也。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圆,无直。

圆周上的任何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

墨家的几何定理,同西方的科学思想十分吻合,古今中外,自有贯通。

墨家的科学技术,技术理论,形成较早,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墨子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他竭力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他把大国对小国的掠夺视为天下巨害。

在《非攻》中列举了许多战争危害,战争破坏生产,贻误农时;战争抢人财富,发不义之财;战争残害无辜,掠民为奴。

杀人多必数万,寡必数千。

墨子深知战争惨祸,因此,在他一生中常游说于各国之间,制止战争。

他支持正义战争,经常劝说小国储粮备荒,安不忘战。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此三者国之具也。

只要做到这三项战备,才可保护国家财产及百姓生命。

在军队建设上墨子主张全民皆兵参加守御。

提出把城内所有居民动员起来,以抵御大规模的入侵。

首先要组织妇女直接参战,连坑道兵也有一半是女性。

其次,把老人和儿童动员起来,参与后勤或传递消息。

再次,要动员其他阶层的力量参战。

各.官吏、特殊技能者、各种工匠,都纳人战时体制,按军队组织形式加以编制,发挥其技能参加战争。

总之,城镇防守要不分出身、经历、德行、才干一律收纳,
各定其守,各有分职,发挥所长,做到这一点守城便有了保证。

《墨子》在军队的编制、军装、军旗等方面也有详细论述。

在军队赏罚和鼓舞士气上有独到见解。

《备城门》篇中说:赏明可信而罚严足畏,战斗胜利的关键是赏罚分明,出于公心而不徇私情。

要求郡守一定要奖励邑中豪杰,力斗诸有功者,并且慰问死难家属,宣传敌人危害,令其怨结于敌,明白造成这种灾难是由于敌人的侵略。

《杂守》篇中说,安则示以危,危示以安。

天下安定时要宣传危险,作战争准备,天下有危险时要安定人心,鼓舞士气。

这种战争宣传工作经验,是保证战斗胜利的条件之一。

墨子注重军事武器储备、发明和应用。

他说:兵者国之爪也。

国家没有兵器储备,犹如老鹰失去了利爪。

他主张利用廉价的武器,既改造农具、手工业工具而成的武器,城上备石块,通道上置蒺藜,城门上堆放沙子、灶灰、糠皮、马粪等。

把打谷用的连枷、改造成武器。

墨者的守城装备中,还利用罂听来监视敌人动静。

用窑灶鼓窒息挖地道的敌人。

在守城战斗中发明应用了可以旋转投掷武器的掷车、转射机、即墨子说的技(巧)机掷之,奇器(投)之。

在城上每二十步就装十台转射机,每台配备一射手和助手操纵,随时可以发射。

另外一种投掷器叫做掷车可射炭火桶等武器。

关于城防工程,墨子在《杂守》、《号令》、《旗帜》、《备城门》等篇中有详细论述。

工程的建设观点处处都体现了墨子的积极防御思想。

在设施中有破高台攻城法、破云梯攻城法'^水攻法、破掘地道法和破蚁附法。

这些方法不是单纯凭借城防工程来固守,而是以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

特别是墨子的悬陴法破攻城很值一提,即用一大木箱内藏勇士操长矛悬在城墙外与敌作战的方法。

这种特殊军械是用绞车牵引的,城上的每隔20步安装一台。

这种守城战斗相当壮观,而且确有成效。

墨子的战争观是坚持正义战争,主张积极防御,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有效地利用一切财力、物力、人力来进行战斗,争取胜利。

墨子的《天志》、《明鬼》篇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宗教观点。


承认天有意志,并且是人类的最高主宰。

他说:顺天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墨子以天为意志做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墨子对天的涵义可归纳为六点:
①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天欲人相爱相利,不欲人相恶相贼。

②天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③天为至高、至贵、至智。

④天是天下的主宰,政治的最高权源。

⑤天是义之源,是人类言行的标准。

⑥天是造物主,能赏善罚暴。

墨子《天志》的根本出发点是假托天这个人格化的老天爷来说明自己爱、非攻的学说。

用此来增强学说的力量。

特别是天高于天子的说法,完全可以说明墨子天论的真正用意。

他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天子也要受老天爷的管束。

墨子所塑造的老天爷的偶像,是替他说话的。

他宣扬的天志,矛头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的,以此警戒、约束统治者的行为。

《明鬼》意即证明鬼的存在。

在这篇文论中引述了大量史书或传闻的许多鬼神故事。

如杜伯、句芒、庄子仪、v观辜、中里徼等,有人鬼、山川神、天神,这些都是能够复仇、赐福、施罚的。

明鬼篇中所说鬼有三种。

①为天鬼,②为山川鬼神,③为人鬼。

天鬼相当于西方基督教中的天使,是善的代表。

山川之神是帮助人类的,人死后为鬼的人鬼是主持正义,赏善罚暴的。

墨子说,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可见鬼是介于天和人之间的。

鬼神在人之上,理应有支配、监察人的能力。

墨子认为鬼神能在幽间广泽、山林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监视人的行为。

如果有官治官府不廉洁,有人为淫暴寇乱盗贼或干什么坏事,鬼神之明必知之'墨子要建立鬼神的权威,要人们相信鬼神有扶善除暴的能力。

显然,鬼神和天志一样,都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

墨子企图用老天、鬼神这种虚幻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威力。

这一点是他学说中消极的部分。

总之,《墨子》书的内容涉及特别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