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桥》大班教案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怪的桥》大班优质教案1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奇怪的桥”。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不同类
型的桥及其特点,探索桥的平衡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
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各种桥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平衡原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各种桥的图片、视频,桥模型,实验材料(纸杯、硬币、牙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的名称,讨论
桥的作用。
2. 新课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桥,讲解桥的结构和特点,引导
幼儿观察、思考。
3.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出示桥模型,讲解桥的平衡原理,并现场演示如何用纸杯、硬币、牙签搭建平衡的桥。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材料搭建一座桥,教师巡回指导,帮
助幼儿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奇怪的桥》
2. 内容:
桥的名称:悬索桥、拱桥、斜拉桥等
桥的特点:结构、材料、作用
桥的平衡原理:力矩、支点、稳定性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自己设计并制
作一座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使幼儿对桥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思考
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公园、桥梁等地实地观察,引导幼儿关
注生活中的桥梁建筑,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的名称,讨论桥的作用。
2. 例题讲解中,桥的平衡原理的讲解和演示。
3. 随堂练习时,教师对幼儿的巡回指导和问题解决。
4. 作业设计中的创意发挥和知识运用。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桥图片,涵盖不同类型,如悬索桥、拱桥、斜拉桥等。
2.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如:“这座桥像什么?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桥的认识和看法。
4. 引导幼儿关注桥的作用,如交通、连接、美观等。
二、例题讲解
在例题讲解阶段,重点关注桥的平衡原理:
1.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平衡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矩、支点等。
2. 结合桥模型,演示如何搭建平衡的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平衡原理。
3. 强调关键因素,如桥的稳定性、结构的合理性等。
三、随堂练习
1. 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幼儿都能参与到搭建过程中。
2. 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确保幼儿能够完成搭建任务。
3. 巡回指导,关注每个组别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作业设计
1.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桥梁。
2. 指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如平衡原理、桥的结构等。
3. 提供丰富的学具,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方便幼儿创作。
五、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幼儿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等。
2. 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3. 组织实地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桥梁建筑的魅力。
4. 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桥梁,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富有变化,适时提高或降低音量,以增强讲解的趣味性。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紧凑有序。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时间适当延长,以便幼儿充分理解和
吸收。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观察。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有趣的桥图片和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不同类型的桥,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简
化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
2. 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桥的平衡原理。
二、教学过程
1. 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2. 在随堂练习环节,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课堂管理
1.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四、教学效果
1. 课后收集幼儿作业,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