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卷Ⅰ)兴宁市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中段测试卷(2015年10月30日A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除去日、月之外,还有两类天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即是彗星和北极星。
后者在古代文献中更多地被称为北辰。
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北辰文化”。
②北辰者,乃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
但在不同的时代,所谓的“北辰”并不是同一颗星。
四千年前,北辰是天龙座α星,春秋时代是以小熊座β星为北辰,今天则以小熊座α星为北辰,其距地球约400光年。
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北辰很早即进入中国人视野,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③彗星往往有着某种神秘或迷信色彩,它也常常与北辰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
《春秋》将“星孛(即彗星)入于北斗”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认为其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
如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
占曰:“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
”其后,则有魏文帝受禅之事。
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北辰便从众星体中脱颖而出,使人们产生了与彗星和北斗不同的美学情感、文化心理尤其是政治符号意义。
如刘向所言:“北斗贵星,人君之象也。
茀星,乱臣之类。
”或许由于这种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以及对彗星和北辰形成的不同情感,自此两种星体便有了不同的文化,有了一褒一贬、一好一恶、一吉一凶、一正一妖之分。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时曾存在着一种北辰崇拜现象。
④夜空中的北辰,终年可见,在浩渺的星空中能够使人准确地确立方位。
其运行轨道与地球的关系永远是那样相对固定与密切,保证了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观象授时。
正是北辰这种辨别方位的实用性,使人们对其工具功能产生了心理依赖,并从中衍生出更丰富的意义。
作为一颗普通恒星的北辰,就有了神圣高洁的形象,并因授时辨位角色被赋予了能够对人间进行道德评判的功能,从而进入中国严肃的政治伦理中,以之对政治、国家和君主进行评价。
⑤北辰为众星之首,众星拱之方能为北辰,蕴含了传统政治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要求。
具有北辰之德的政治即是道德的政治,这正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设计,世人最耳熟能详者即是“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语。
虽然在《春秋三传》中北辰与彗星时常并论,但是《论语》却只说北辰而不言彗星,这正是因为孔子把北辰视为人间政治清明的象征,而视彗星之说为“怪力乱神”。
⑥北辰亦被抽象成一种玄学化的政治符号。
对北辰的玄学化,在《史记•天官书》即已出现,其中有“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道家和道教还对北辰的政治意义进行了符号化的解读。
如《鹖冠子•泰鸿》中有:“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
”此处太一也被学者理解成为北辰。
有的道教经典还把北辰神格化,如《北帝说豁落七元经》称北辰为“太微北极帝君”。
(摘编自王建光《北辰的符号意义》)
1.下列对于北辰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随着北辰进入中国人视野,北辰文化也很早融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
B. 由于北辰在北斗星附近,人们寻找北极又往往要通过北斗七星,所以古人常常将北斗误为北辰,也因此北辰文化往往与北斗相关。
C. 北辰和彗星常常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它们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被认为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
D. 北辰还被玄学化、符号化和神格化,《史记》《鹖冠子》《北帝说豁落七元经》等古籍都有相关记载,这也是北辰文化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包含内容丰富,在天体方面,日、月、彗星和北极星都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北极星在古文献中多被称为北辰。
B.北辰是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称谓,从四千年前至今,北辰先后被称为天龙座α星、小熊座β星、小熊座α星等。
C.由于运行轨道与地球相对固定与密切,人们在夜晚能够通过北辰确立方位,因而北辰具有保证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观象授时的作用。
D.《论语》中“为政以德”是儒家的政治理念,而作为众星之首、众星拱之的北辰,蕴含了对为政者的道德要求,切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预测吉凶的人预言:彗星扫过太微
宫,会人主易位。
其后,果有魏文帝受禅之事,这其实是赋予了彗星某种迷信色彩。
B.北辰与彗星原本均为普通星体,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二者有了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使人们形成不同情感,在文化上则有了褒贬、好恶、吉凶、正妖之分。
C.北辰因其授时辨位的实用性,加之有着神圣高洁的形象,因而被赋予了对人间进行道德评判的功能,从而进入中国的政治伦理中,以之对政治、国家和君主进行评价。
D.《左传》等注释《春秋》的著述中时常将北辰与彗星并论,刘向所言也是将二者相提并论,但《论语》中只说北辰而不言彗星,可见孔子对北辰和彗星的褒贬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徙居河东。
父琛,仪同三司
..,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
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
长更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
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
”其后问《礼》于
沈重,受《汉书
..》于刘臻,二人推许之曰:“吾弗如也。
”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及高祖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
高祖受禅,赐爵平乡县伯,邑二百户。
历尚书司勋、
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名为明干。
迁尚书左丞
..,坐事免。
后历荆、洛二州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
数年,高祖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丞。
”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
”汪以达所言奏之,达竟以获罪,卒拜汪为尚书左丞。
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
炀帝即位,守大理卿。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馀,拜国子祭酒。
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
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大业中,为银青光禄大夫。
及杨玄感反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弘策出还,遇汪而屏人交语。
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郡通守。
后李密已逼东都,其徒频寇梁郡,汪勒兵拒之,频挫其锐。
炀帝崩.,王世充推越王侗为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
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4、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
遗误/帝甚嘉之/
B.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C.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D.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亦称三司。
太尉原名大司马,与司徒、司空均有“司”字,故称。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
B.《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左”为尊。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右尊左卑的制度。
D.崩,也做驾崩、山陵崩,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没”、“大行”、“千秋”、“殂落”“晏驾”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汪浪子回头。
年少时杨汪好与人打架,长大后知错即改,开始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左氏传》,通晓《三礼》,并积极向人求学。
B.杨汪颇受器重。
高祖即位后,让他掌管军事,封他为平乡县伯;炀帝时,担任过大理卿、国子祭酒等,所作所为颇受皇帝赏识。
C.杨汪为人耿直。
王达想借推荐杨汪做左丞之机,向他索取良田,杨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把他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因此获罪。
D.杨汪善于断案。
高祖时,他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非常称职;炀帝时,杨汪任大理卿,断案准确无误,受到皇帝的大力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5分)
(2)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王昭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毛延寿,汉朝宫廷画师。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8.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9.《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师徒关系的观点是相同的。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为荆棘而感恩
美灵
迎着11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生命,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5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
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
”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
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
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
但是,这次的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特别奉献’——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
”菲利回答道。
“4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40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
但是,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时刻’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
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和我太太决定把我们的问题都写在标签上,然后把它们一一贴在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个问题。
然后,我们就为从这些问题上所学到的功课而感恩!”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
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命运的慈爱和帮助,我和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
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那12根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
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
”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命运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
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的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了招揽生意,她还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菲利向珊德拉推荐这种“带刺的长枝”,是因为他和他的太太从“荆棘时刻”里学到了有益的东西,并且他们为此而感恩。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特别奉献的花枝,芭芭拉和菲利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枝的意义,但珊德拉对此一直将信将疑。
E.这篇小说题为“为荆棘而感恩”,这里的荆棘表面上是指玫瑰花枝上的尖刺,其实暗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苦难。
(2)“带刺的玫瑰花枝”对小说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店员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说珊德拉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店员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
薛宝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
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
我哑然,在我的印象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
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
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
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
”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
“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
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
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
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
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
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
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
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
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
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
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
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
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
”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
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
“文革”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性,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
”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阴沉下来。
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
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
”
相关链接:
①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
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
(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
②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
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
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
(摘自《侯宝林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
B.侯宝林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
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炮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
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
D.侯宝林的相声既有学唱说逗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E.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
(2)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3)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
(4)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当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②《红楼梦》里钗黛这两个姑娘,一个雍容华贵,令人艳羡,一个楚楚可怜,叫人心酸,本来是不能加以评比的,但世人常常将两人放在一起评说。
③春秋时期,齐桓公虽然称了霸,但表面上对周王室还是毕恭毕敬的,到了战国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王室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算回事,至多可以和宋鲁等小国。
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
B.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D.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
几年来,梅州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寄出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