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2黄山松》word教案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黄山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辨析词语的能力。
3.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摹(艹 11画)mó描摹摹仿
婷(女 9画)tíng 娉娉婷婷
崖(山 8画)yá山崖悬崖
铸(钅 7画)zhù铸造铸件铸工铸铁
蒲(艹 10画)pú蒲公英蒲草
阜(十 6画)fù小阜物阜民丰
2.区别字
摹()墓()崖()祷()蒲()
幕()募()涯()铸()薄()
3.本课应该掌握的词语:
特殊崩裂雨露坚韧紧密不可思议四面八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分别描写介绍了黄山松的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紧紧围绕一方面的特点展开描写,语言表达十分准确。
2.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详细的描写,充分理解黄山松的三大特点。
3.教学难点:
学习丰子恺抓住事物点进行形象具体描写的方法。
4.教学突破点:
以黄山松的图片欣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形象感观上对黄山松有一定的了解,在此
基础上,学习课文,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笔下的黄山松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写黄山景物中最具特色的景物之一——松树。
(二)再读课文,自学本课得生字,新词。
1.充分运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三)熟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
1.课文哪几部分介绍了黄山的特点?
2.黄山松有什么特色?
3.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作者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点具体写出来得?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特点。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品析文章。
1.展示关于黄山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学生欣赏思考,提出问题:
(1)黄山松有那些特点?
(2)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黄山松的样子和特点的?
2.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黄山松的特点的?
(2)哪些结构体现了作者对黄山松的由衷称赞和喜爱?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读课文,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2.写生字,词语。
五、板书设计
松树生长位置
黄山松枝条生长方向
枝条异常团结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作者简介:丰子恺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19年毕业。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
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
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
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201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