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排泄系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管的表面积 一般情况下,马氏管的数目与其 长度成反比,即数量多者短,数量少则长,从而保持总 有效排泄面积的基本恒定,保证马氏管与血淋巴充分的 接触面积。
1.3 马氏管的结构
——外观:呈偶数的盲管。 ——着生:中后肠交界处。 基部:与肠腔相通。 端部 :游离于血淋巴或埋 于直肠细胞中。 ——基段细胞:具刷状边。 ——端段细胞:具蜂窝边。 ——隐肾:多见于鞘翅目和 部分的鳞翅目昆虫,是回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特效系统。
1.4 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直翅目型
马氏管基段与端 段在组织构造上 无明显分化,管 内排均为液体。
鞘翅目型
基段与端段无分 化,管内排泄物 均为液体,端段 与直肠形成隐肾。
半翅目型
分为基段和端段, 端段为液体原尿, 基段为尿酸结晶。
鳞翅目型
与半翅目型相似 , 但端段与直肠形 成隐肾复合体。
1.5 马氏管的排泄机制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 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 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
马氏管坛状突
小肠
H2O Na+
K+
尿酸盐
直肠乳突 直肠
H2O Na+ PH=6.6 H2O
Na+ PH=7.2
K+
尿酸
马氏管基段
马氏管端段
尿酸沉淀
1.6 马氏管的排泄物
除以马氏管排泄外,贮存排泄广泛存在于许多昆虫中。 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 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下唇肾 吸收废物并分解某些代谢废物。 ——脂肪体 可转化成尿盐细胞,积聚尿酸盐结晶。 ——围心细胞 可积聚胶体粒子和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其它 大分子。 ——体壁 可直接排除水以及几丁质、蜡质、色素(通过 蜕皮排除)和胶质、丝质、蜡质和毒液等(通过皮细胞 分泌)。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1 马氏管的命名
马氏管(Malpighian tubeles)由 意大利生 理学家Malpighi 于1669年 首先在家蚕体内发现。
1.2 马氏管的数目和表面积
——马氏管的数目 仅蚜虫等少数种类无马氏管。不同 种类数目差异很大。原始数目可能为6条;最少者如蚧类 仅2条;多的如沙漠蝗达250条左右。一般全变态类的数 目较不全变态类少。有些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数目也有 变化。马氏管通常以偶数出现。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 ——昆虫的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的主体是位 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主要的排泄器官)。
——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 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
排泄系统的机能:
——自血液中吸收并排弃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维持昆虫体内盐类和水分平衡、保持体内正常生理环 境。
——代谢废物的排除:
水、二氧化碳(糖代谢、脂类代谢):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 氮素化合物(蛋白质代谢):马氏管-直肠系统
——马氏管的主要排泄物:
尿酸(80-90%)、尿素、尿囊素和氨等
——马氏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他排泄物:
丝质(草蛉幼虫) 石灰质(竹节虫和天牛幼虫) 泡沫和粘液(沫蝉科的若虫)
第二节 其它排泄器官
1.3 马氏管的结构
——外观:呈偶数的盲管。 ——着生:中后肠交界处。 基部:与肠腔相通。 端部 :游离于血淋巴或埋 于直肠细胞中。 ——基段细胞:具刷状边。 ——端段细胞:具蜂窝边。 ——隐肾:多见于鞘翅目和 部分的鳞翅目昆虫,是回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特效系统。
1.4 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直翅目型
马氏管基段与端 段在组织构造上 无明显分化,管 内排均为液体。
鞘翅目型
基段与端段无分 化,管内排泄物 均为液体,端段 与直肠形成隐肾。
半翅目型
分为基段和端段, 端段为液体原尿, 基段为尿酸结晶。
鳞翅目型
与半翅目型相似 , 但端段与直肠形 成隐肾复合体。
1.5 马氏管的排泄机制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 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 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
马氏管坛状突
小肠
H2O Na+
K+
尿酸盐
直肠乳突 直肠
H2O Na+ PH=6.6 H2O
Na+ PH=7.2
K+
尿酸
马氏管基段
马氏管端段
尿酸沉淀
1.6 马氏管的排泄物
除以马氏管排泄外,贮存排泄广泛存在于许多昆虫中。 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 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下唇肾 吸收废物并分解某些代谢废物。 ——脂肪体 可转化成尿盐细胞,积聚尿酸盐结晶。 ——围心细胞 可积聚胶体粒子和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其它 大分子。 ——体壁 可直接排除水以及几丁质、蜡质、色素(通过 蜕皮排除)和胶质、丝质、蜡质和毒液等(通过皮细胞 分泌)。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1 马氏管的命名
马氏管(Malpighian tubeles)由 意大利生 理学家Malpighi 于1669年 首先在家蚕体内发现。
1.2 马氏管的数目和表面积
——马氏管的数目 仅蚜虫等少数种类无马氏管。不同 种类数目差异很大。原始数目可能为6条;最少者如蚧类 仅2条;多的如沙漠蝗达250条左右。一般全变态类的数 目较不全变态类少。有些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数目也有 变化。马氏管通常以偶数出现。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 ——昆虫的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的主体是位 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主要的排泄器官)。
——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 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
排泄系统的机能:
——自血液中吸收并排弃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维持昆虫体内盐类和水分平衡、保持体内正常生理环 境。
——代谢废物的排除:
水、二氧化碳(糖代谢、脂类代谢):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 氮素化合物(蛋白质代谢):马氏管-直肠系统
——马氏管的主要排泄物:
尿酸(80-90%)、尿素、尿囊素和氨等
——马氏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他排泄物:
丝质(草蛉幼虫) 石灰质(竹节虫和天牛幼虫) 泡沫和粘液(沫蝉科的若虫)
第二节 其它排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