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牙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室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等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为临床工作打好基本技能基础。
二、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基本原理:形态为主,和生理功能相联系
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
牙体解剖学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形、髓腔及合型的观察。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口腔生理功能的常见检查方法。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包括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
实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教程,复习所学理论,实验中按照操作步骤,独立思考,进行操作。
四、实验报告
牙体形态绘图
五、考核与考试
考核包括:上颌中切牙雕刻,下颌第一磨牙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堆塑,上颌第一磨牙堆塑
考试包括:30颗离体牙辨别
六、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
每次实验可同时开20组,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组实验
1组一套:游标卡尺、双头雕刀、小雕刀、棒状器、锥状器、柳叶蜡刀、蜡刀、酒精灯、天平。
(以上现各有20套)。
雕刻牙模型三套。
七、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A综合性 B创新性 C验证演示性 D设计性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标志
熟悉:游标尺的使用方法,牙体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离体牙
教学重点:
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1、如何区分上下颌颌左右侧的前磨牙
2、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各类离体牙的观察与测量,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颌中切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特点
熟悉:雕牙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内容:
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教学重点:
上颌中切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雕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三下颌磨牙的雕刻(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下颌磨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特点
熟悉:磨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内容:
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教学重点:
下颌磨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后牙牙合面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下颌磨牙的雕刻,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四上颌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颌前磨牙的形态特点
熟悉:牙合面滴蜡塑形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内容:
1、牙合面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教学重点:
上颌磨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如何确定上颌前磨牙的牙尖高度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上颌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五上颌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上颌磨牙的形态特点
熟悉:牙合面滴蜡塑形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内容: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教学重点:
上颌磨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上下颌磨牙的区别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上颌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六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牙髓腔的形态特征
牙体外形与髓室和根管的关系
熟悉:髓腔的几种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离体牙髓腔标本
2、描绘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教学重点:
各类牙髓腔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1.磨牙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
2.多根牙与单根牙的髓腔形态优何不同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髓腔形态的观察与绘制,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七牙合型观察(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覆牙合,覆盖,牙尖交错位,正中关系牙合,下颌姿势位的概念与意义
熟悉:牙列的形态
实验内容:
口腔检查与牙合型观察
教学重点:
各种颌位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1、正中牙合,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的概念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观察各类牙合型,完成实验报告,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实验八咀嚼效率测定(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咀嚼效率的定义,意义及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熟悉:咀嚼效率的测定方法颌原理
实验内容:
测定咀嚼效率
教学重点:
咀嚼效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咀嚼效率测定实验,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
实验九下颌运动轨迹描记(选修,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下颌运动轨迹的记录方法,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的意义。
熟悉: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实验内容:
1、讲解MKG的工作原理
2、测量下颌边缘运动和自然开闭口运动的轨迹
教学重点:
下颌运动轨迹的记录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
下颌轨迹运动异常对青少年错牙合矫治的意义。
实验课考核:
课堂上完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实验,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