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道床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砟轨道道床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⑴混凝土、钢筋、双块式轨枕供应
道床结构混凝土采用客运专线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和道床板混凝土由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工厂集中生产、供应。
混凝土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输送灌注。
只要可能,混凝土罐车直接将混凝土送进模内。
否则,将采用二次混凝土输送系统,如输送泵、公铁两用混凝土浇筑装置等。
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汽车运输,现场安装。
双块式轨枕由预制厂负责供应到施工现场,每垛摆放8层,每层4块,每处一次性堆放满足双线用量。
放置时间较长时采取彩条布或防雨布覆盖,防止锈蚀及污染。
⑵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隧道内的无砟轨道直接铺设于隧道底板上,当隧道工后沉降达到要求后即可施工隧道内整体道床。
隧道内无砟轨道曲线超高设在道床上,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5.1。
①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A、施工准备
主要施工设备有:轨道排架,专用龙门吊,移动组装平台,专用吊具,纵横向模板等。
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由轨枕厂预制和运输,施工前运输至施工现场(并提供本批轨枕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轨枕运输。
运输过程中,采用柔性绳索对轨枕进行捆绑,捆绑位置在两侧承轨槽内,严禁在轨枕中部的桁架上进行捆绑。
图 7.2.5.1 隧道内无砟道床施工工艺流程图
B、测量放线
步骤1:通过CPⅢ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位置在每块底座板土工布上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用钢钉精确定位,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轨道中心线;
步骤2:以轨道中心控制点为基准放出轨枕控制边线(墨线标识);
步骤3:根据弹出的轨道中心线及凹槽的位置采用墨线定位出道床板底层每根纵横向钢筋的位置。
步骤4:测量放样的内容应以书面交底的形式反馈至技术员,并交施工作业人员。
C、安装底层钢筋
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后,进行钢筋的铺设。
为满足轨道电路
传输距离要求,道床板的钢筋采用塑料卡具隔块隔开,并进行绝缘质量检测。
D、轨排组装和运输
按桥梁轨枕布置图组装轨排,并按顺序铺设。
步骤1:吊装,将待用轨枕使用龙门吊与轨枕专用吊具吊放在轨排组装平台上,每次起吊每垛的1层(5根轨枕),吊装时需低速起吊、运行;
步骤2:匀枕,按照组装平台上轨枕块的定位线人工匀枕,轨枕间距误差控制在5mm内,并对轨枕表面进行清理;
步骤3:检查调整轨枕块位置,并弹线将一侧的螺栓孔布成一条线,偏差小于1mm;
步骤4:吊装轨道排架,人工配合拢门吊,将轨道排架扣件螺栓孔位置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
步骤5:复查轨枕位置并上紧扣扣件安装应注意:
⑴安装前检查螺栓孔内是否有杂物,螺栓螺纹上是否有砂粒等,并在螺栓螺纹上涂抹专用油脂;
⑵将螺栓旋入螺栓孔内,用手试拧螺栓,看是否能顺利旋进,若出现卡住现象,则调整后重新对准、旋入;
⑶使用扭矩扳手按照160N.m扭矩要求上紧螺栓,轨枕与钢垫板、钢垫板与橡胶垫板必须密贴,弹条前端三点要与轨距块密贴(双控措施)。
由质检员负责检查每个扣件安装情况,并做好记录。
步骤6:对轨排螺栓安装质量及轨枕间距进行检查,合格后龙门吊吊起组装好的轨排至预定地点进行定位铺设。
E、轨排就位
板联结,每接头安装4套螺栓,初步拧紧,轨缝留6~10mm。
每组轨排按准确里程调整轨排端头位置侧50cm处钻孔(φ16,孔深3cm,孔距对应拖梁支腿位置)预埋长20cm的φ16圆钢,做为轨向锁定器
的支撑。
F、轨排粗调
粗调顺序。
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粗调顺序为:1→4→5→8→2→3→6→7→1→2→3→4→5→6→7→8。
(见图7.2.5.2)
图7.2.5.2 轨排粗调顺序图
步骤1:中线调整。
配备全站仪和测量手簿,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设站时应至少观测附近4对CPⅢ点,测量轨排框架拖梁上的中心基准器,轨排两侧各安排4人同时对轨向锁定器进行调整。
如中心基准器偏离轨道中线左侧,则采用46mm开口扳手松动右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46mm开口扳手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右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如中心基准器偏离轨道中线右侧,则采用46mm开口扳手松动左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46mm开口扳手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左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
中线一次调整不到位时应循环进行,直到中线偏差满足±5mm要求;
步骤2:高程调整。
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每榀轨排对应拖梁处钢轨的标高(每榀8个点),与设计轨面标高对照计算高程差。
当实测轨面标高低于设计轨面标高时,应采用36mm开口扳手顺时针旋转竖向螺杆使轨排上升至设计轨面标高;当实测轨面标高高于设计轨面标高时,应松开轨向锁定器,同时采用36mm开口扳手逆时针旋转竖向螺杆使轨排下降至设计轨面标高。
竖向螺杆每旋转120°将升降
1mm,调整轨排标高时应逐点调整,粗调后的轨道高程误差控制在高程-5~-2mm。
步骤3:粗调完成后,相邻两排架间用夹板联结,接头螺栓按1-3-4-2顺序采用活动扳手拧紧。
G、顶层钢筋安装及接地焊接
步骤1:按设计纵向钢筋间距在轨枕钢筋桁架上用白色粉笔标识出纵向钢筋位置并摆放好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钢筋交叉部位安装绝缘卡,采用塑
料绝缘扣按斜向扎结;
步骤2:纵向钢筋摆放完成后采用白色粉笔在道床板最外侧两根钢筋上按设计横向钢筋间距标出横向钢筋位置,安排3人从道床板一端向另一端逐根安装横向钢筋,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安装绝缘卡。
横向钢筋安装完成后按安装顺序和方式对纵横向钢筋交叉点采用塑料绝缘扣按斜向扎结;
步骤3: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先目测检查绝缘卡安装是否良好,有无脱落现象;然后用兆欧表进一步测量钢筋间的绝缘数据,全部检查任意两根非接地钢筋间电阻必须达到2MΩ以上。
H、纵横向模板安装
模板检查。
模板安装前应先进行以下检查工作:模板平整度;模板清洗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更换损坏或弯折的模板;然后安装纵横向模板。
I、轨道精调
步骤1:轨枕编号。
精调工作进行前首先对轨枕进行编号,编号采用印刷好的不粘胶贴纸粘帖于靠线路侧轨枕顶面端部;
步骤2:全站仪设站。
步骤3:测量轨道数据。
轨道状态测量仪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使用全站仪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棱镜。
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
水平位置,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步骤4:调整中线。
采用46mm开口扳手调节左右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中线,一次调整2组,左右各配2人同时作业。
在调整过程中,全站仪一直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棱镜,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直到误差值满足要求后调整结束;紧扣一侧将中线调整到位,在仪器监控下拧紧松扣一侧,在此过程中,不得扰动已调整好的中线;
步骤5:调整高程。
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
用36mm开口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旋松超高调整器,调整轨排倾角,使轨排框架至设计标高,旋紧两侧竖向螺杆,使竖向螺杆与地面垂直)。
调整后人工检查螺杆与混凝土是否密贴,保证螺杆底部不悬空。
调整螺柱时要缓慢进行,旋转120°为高程变化1mm。
J、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站拌合,施工时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直卸的方式浇筑,道床混凝土捣固采用振捣器人工进行振捣,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道床板混凝土养护同底座板。
K、轨道排架的拆除和配件清理
当道床板混凝土达到5MPa后(由试验员进行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具体时间,并通知领工员),首先顺序旋升螺柱支腿1~2mm;然后松开轨道扣件,
按照拆除顺序拆除排架,拆卸模板,最后经过技术员确认扣件全部松开后,龙门吊吊起排架运至轨排组装区清理待用,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安排专人负责对拆卸的模板、排架及配件等用毛刷进行清洁处
理,配件集中储存在集装筐中,备下次使用。
轨道排架拆除完成后,应采用GTZ-YJ支座灌浆剂堵桥面所有用于底座板模板加固孔和道床板轨排锁定器支撑孔。
⑶桥梁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板施工
桥梁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板由桥梁底座和混凝土道床板组成,底座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5.3,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7.2.5.4。
图7.2.5.3 底座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桥梁混凝土底座板施工
步骤1:清理出桥面全部预埋套筒,使其外露,并检查套筒内是否存在砂浆或内丝扣是否完好;统计应植筋数量,确定植筋位置。
步骤2:对于梁面轨道中心线2.6m范围拉毛进行检查,不满足拉毛深度 1.8~2.2mm、拉毛面积不小于75%、拉毛槽的间距≤20mm 要求的应重新进行人工凿毛处理;
步骤3:清理桥面全部杂物、油污及积水。
②桥梁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道床板施工工艺及要求详见隧道道床板施工工艺及要求。
⑷曲线外轨超高设置
隧道段无砟轨道曲线外轨超在道床板上设置,桥梁地段无砟轨道曲线外轨超高在底座上设置。
图7.2.5.4 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⑸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无砟轨道中接地钢筋利用道床内结构钢筋,每线轨道设置三根纵向接地钢筋,采用道床板上层中心和最外测的两根钢筋,对于单元道床板每块道床板内设一根横向接地钢筋,对于连续道床板不超过100m 设置一条横向接地钢筋。
道床板接地每100m形成一个接地单元,接地单元中部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可靠连接,接地单元之间的接地端子不连接。
道床接地端子与基础预留的接地系统对齐设置。
轨道板“T”形连接及100m段落内单元板间等电位连接均采用不锈钢连接线。
⑹无砟轨道道床排水
直线路基上两线间用道砟填实,其上浇注C25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与道床板之间的接缝做防水处理,板顶面设置0.7%的排水坡。
曲线路基地段均采用线间排水,无砟轨道之间用C25混凝土封闭,每不大于50m处设置一个集水井,通过排水管引入路基一侧的排水沟。
桥梁地段设两侧竖向泄水管。
保护层与底座和防护墙之间的伸缩缝做防水处理。